第30節
李長安納悶道:“難道當村正還要限制籍貫嗎?還是限制性別?” “這倒沒有?!睆埦琵g表情微妙。 只是旁人都是拼了命的往上爬,李長安這等放著正一品的公主身份不用,反而想要當一個不入流村正的人,張九齡活了六十年,也是頭一回遇見。 “村正也需要登記在冊?!睆埦琵g提醒李長安。 她總不能拿著公主的身份證明去官府登記。 李長安迅速改口:“哦,不是我想當村正,是孟浩然想當村正?!?/br> 張九齡:“……” 夢想是隱居田園,睡到自然醒的孟浩然會想當村正?那可是個懶得連幕僚都不想當的家伙。 “孟浩然不也寫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嘛,可看孟夫子還是有為官之意的?!袄铋L安振振有詞。 “老師在此等我一會,我這就去問孟夫子愿不愿當村正?!?/br> 兩個時辰之后,李長安就拉著迷迷糊糊的孟浩然回到了張九齡的書房。 張九齡看著一臉懵懂的孟浩然,揉了揉眉心:“你怎么也陪她胡鬧?!?/br> “大鵬年少,亦有憂國憂民之志,我又豈有推脫之理?” 也不知道李長安到底給孟浩然說了什么,孟浩然語氣激昂,面上還帶著慷慨之色,仿佛不是讓他去當一個小小的村正,而是讓他去當大唐的宰相一般。 張九齡沉默了,他答應了孟浩然的請求,隨意找個了借口打發了孟浩然,把李長安留了下來。 “他性格單純,你莫要欺負他?!?/br> 李長安大驚失色:“這可是孟浩然,我敬仰都還來不及,怎么會欺負他呢?” 從《春曉》到《過故人莊》,這可是她從小背到大的詩人。 張九齡狐疑的看了李長安一眼,勉強相信了她,揮揮手讓她離開了。 最后孟浩然也沒有成為村正,而是成了一個縣令。 唐朝施行科舉制和察舉制并用,太宗曾下詔,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可以舉薦人選出任縣令,所舉薦的縣令也屬于高級官員的政績之一,若是所舉薦的縣令犯了罪,舉薦人還要被連坐。 荊州是上州,荊州長史是從五品上的官職,正好能有權力舉薦縣令,加上荊州刺史是張九齡的熟人,所以任命孟浩然為縣令一事頗為順利。 這位荊州刺史說起來李長安也認識。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本褪浅鲎岳畎讓懡o這位荊州刺史韓朝宗的自薦信《與韓荊州書》。 只是這位韓荊州以舉賢才聞名,最后卻也沒有舉薦李白。 孟浩然也不知道自己本來只打算做個村長,為何最后卻成了縣令。 本來自由自在的做著幕僚,忽然就成了終身制的大唐官員。 直到走進衙門的時候,孟浩然依然是懵懵的。 他懷里揣著李長安塞給他的大唐基層官員技能指導書目前張九齡只編好了 第一部 分。 “若是你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務,來問我就行?!崩铋L安也知道孟浩然的性格。 嗯……完全沒有情商。單從韓朝宗要舉薦他,他卻因為與朋友喝酒,耽誤了時間,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來孟浩然雖然詩寫的好,但是做事不太靠譜了。 更不提他那句流傳甚廣的“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反正自從孟浩然寫完這首上怨皇帝下怨朋友的詩之后,就再也沒人提出要舉薦他了。 交代完了孟浩然后,李長安就盯上了她一開始看中的那個村子,正是前幾日她和孟浩然一同去招兵的村子。 寧村,一個村子里幾乎全都是姓寧的。 也是李長安選擇的試驗村。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知己知彼。 李長安沒有帶任何人,只她一個人背著小書包日日往寧村跑,書包里背著她的一日三餐。 每日一大早,李長安就啃著胡餅來到寧村,然后就往村頭一坐,村頭這棵榕樹下是寧村的情報基地,老人和閑暇無事的婦人都在此處聊天。 一開始李長安湊過來這些村民還不適應,后來來的次數多了,再加上偶爾李長安會給她們分享胡餅,也就熟了起來。 “所以你家七十畝地就收不過來了?”李長安饒有興致聽一個老婦抱怨。 在前幾天的聊天中,李長安已經知道了這位寧七娘家里的情況。 三個兒子都娶了媳婦生了孩子但沒分家,兩個女兒嫁出去了,加上她和老伴,家里一共有十二口人,家里有四十畝祖上傳下來的永業田,還另外分了三十畝朝廷的田,總共七十畝。 只是現在二兒子在州府里服役,三兒子的夫人懷著孕月份又大了,家里剩下的勞動力人手不夠,地到現在還沒有翻完。 也不止這一戶人家有這個情況,荊州近來在修整運河水道,許多人家家中的男丁都要去服徭役,寧村去了好幾十個男丁,自家地里的活就耽誤了。 李長安覺得這個時候不該大規模征發民夫修整水道。七月正是農忙的時候,田地里的勞動力不充足會耽誤明年的收成。 不過已經征發了,那也沒辦法再把人給叫回來,只能從別的地方補回來。 李長安看著不遠處的稻田,一只老黃牛正拖著犁,還有兩個穿著粗布麻衣的男人在牛后面推著,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很吃力,需要那兩個人把犁抬起再換方向。 大唐應當已經有了曲轅犁,只是現在還沒有傳播開。 李長安打算今天回去以后帶著裴素去一趟木行,打兩架曲轅犁帶過來。 這邊又聊開了新的話題,話題的內容圍繞著村東頭那個死了男人的寧大虎家的娘子,說她男人寧大虎戰死沙場了,村里就有不三不四的人去欺負她這個寡婦。 還得加強法治建設。李長安豎著耳朵聽著,把這事記了下來。 入夜后,李長安在書房奮筆疾書。 [一,打造農具加快生產效率……二,照顧戰死將士遺孀,明天去她家看看情況……三,入冬以后不用種地村民有大把空閑時間可以安排……] 第31章 第二日一早,李長安就帶著裴素來到了寧村,她第一個去的人家正是那家缺了耳朵的郎君之家。 此人名叫寧成,家中有足足一百五十畝地,在寧村算一個不大不小的地主,還讀過書,能識字寫字,屬于良家子。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和這村的村正家有矛盾。本來他家中兄長瘸腿,按照大唐征兵的規矩,獨子不征,雖說他家中有二子不算獨子,可他兄長明顯沒法當家作主,情理上來說也不該征他。只是他家前幾年因為嫁女之事和村正鬧了矛盾,村正心存報復,就把他報給了官府,寧成也就不得不削了自己一只耳朵來躲避兵役。 這是破家之仇啊。 李長安一開始想通過村正來組織起寧村,只是那個村正仗著家里的女兒嫁給了縣衙的縣尉就完全不把她一個小兒放在眼里,李長安找上他,他還冷嘲熱諷了一頓李長安。 把李長安都給氣笑了。 在長安沒人敢刁難她,一個小小的村正倒是對她冷嘲熱諷。 李長安也動過念頭往張九齡那里告上一狀,將這個老頭連同他那個當縣尉的女婿一同收拾了??勺詈筮€是沒告狀,畢竟她告狀容易,一個真正出身底層的小吏想往上告狀不容易。 她要實驗的是一條人人都能走的路,而不是只有公主王孫才能走通的路。 所以李長安就選中了寧成,在村中有些名望,自己也年輕力壯朝氣蓬勃,還讀書識字,這樣的良家子不但適合當兵,做鄉官也很合適。 寧成見到李長安進來,匆匆迎了上來,李長安昨日就同他說了要改良農具,他早已經把自家的犁拿了出來。 寧成年紀輕輕,正是野心勃勃的年紀,在察覺到李長安對他表示友好之后寧成就立刻對李長安表了忠心機會難得,若是錯過了李長安,他再想尋一個能和縣尉對抗的靠山可不容易。 “這位是我家阿姊,你喚她裴大娘子即可?!崩铋L安指著裴素道。 裴素只是冷淡地點點頭,便彎腰去看那直犁去了。 “可有木工?”裴素指著犁比劃了一下,“只需將這條直臂換作曲轅即可,你讓木工拿塊長木來,我給他標注一下?!?/br> 犁由許多部件拼接成,為節省成本只換一兩個部件即可,不用全部新制。 一個拖著一條腿,長相和寧成有五分相似,只是神情微縮許多的男人拉著一條長木走了進來。 “我阿兄,有腿疾,家里便讓他學了一門木匠手藝,日后也好有個營生?!睂幊傻?。 二人在這邊聊著天,那邊裴素已經指揮著寧大郎制作曲轅了。 寧大郎雖說腿腳不好,木工本事卻不錯,緊趕了兩個時辰就將新犁改好了。 寧成又帶人將曲轅犁搬到自家地頭,套在了牛身上,他捋起自己的褲腿和袖角,就親自赤著腳扶著犁下了地。 “咦?”寧成是種地的老把式了,一上手就感覺到了不同。 省力許多,也靈活許多。 裴素又叫寧成接下來一頭牛,只用一頭牛耕種,寧成依言照做。只用一頭牛,他一個人,竟然也能推得動此犁。 先前犁地需要兩牛三人,如今卻只需要一牛一人,足足能省下一半的人力牛力! 他推著犁在地里轉了三圈,才戀戀不舍從田中跳了出來,欣喜若狂:“有牛力相輔,我一人便能推得動此犁?!?/br> “若是沒有牛,兩個壯年人也足以推動此犁?!睂幊上残︻侀_。 先前需要三人才能推動犁,且到了地頭便要將犁抬起來調轉方向,既浪費時間又浪費力氣,這曲轅犁省時省力,寧成愛不釋手。 李長安問寧成:““你可有把握十日內讓整個村子都用上新犁?” 寧成笑道:“只需要換一根轅便能省下一大半的力氣,這樣的好事某只要漏些口風,鄉鄰必然會上門來求,某看,三日內寧村八十二戶就能都用上新犁!” 李長安提點寧成:“這件好東西,你有村正沒有,你要用好這一點?!?/br> 寧成若有所思。 果然沒用多長時間寧成家中的門檻就被踏破了。 一個村子里面的田地都連在一起,寧成一家子在地里勞作的時候左右兩邊的農戶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旁人都用兩頭牛,三個人,沒有牛的就需要五個人拉犁,只他家一個人一頭牛就能拉得動犁。 連那個瘸腿的瘸子都能趕著牛翻地哩! 田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地里能省一點力就能多種幾畝地,就能吃飽肚子。眼見著寧成一家子都翻完十畝地了,自家連三畝都沒翻完,哪能不心急。 寧成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就說了這是李娘子教他兄長做的新犁,據說是長安那邊的新東西,叫做曲轅犁。 于是第二日,和寧成家關系最近的幾戶人家就換上了新農具,李長安身邊也多了幾個人。 又過了幾日,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用上了新犁,只有幾戶和村正關系最好的人家還觀望著。 李長安走訪起來更加順利了,寧村的村民對她態度尊敬了許多,也愿意和她說些私密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