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裴清見皇帝陷入思考中,就知道他該走了,只是走之前,裴清想到這一點,猶豫了一下還是提醒了一句。 陛下,防貪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官員不用伸手,有些人骨子里是貪的,哪怕管束再嚴格,也只能攔一時,不能攔一世,可有的官員或許就是出于家境窘迫,若是朝廷的俸祿不足,為了生活,一些官員就不得不伸手了。 裴清可沒有忘記,之后的科舉大概會帶來不少底層出身的官員,這些官員當官的話基本不可能回到家鄉,而是要在外安家。 這安家的花費可不少,而朝廷似乎在這方面并沒有給什么福利,這還是去了外地的,要是留在京都,對前途來說是不錯,可開銷也是很可怕的。 住房,飲食,往來人情的,若是朝廷的俸祿不夠,這些官員可能就會變成后者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圣人。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官員算是開頭幾批的科舉官員,若是養成了不好的風氣,后面想要改好就不容易了。 皇帝本來還沒有想這些,聽裴清這么一說,也感覺這點很是重要,鄭重地點了點頭,記錄下來后才讓裴清離開。 而等裴清走后,皇帝先將鄧元的方法做了些拆分,然后才準備來處理裴清提出的問題,剛拿起剛才記錄的內容,皇帝愣住。 等會兒,他這不是讓裴清過來解決問題的嗎? 可怎么一個問題解決了,又冒出了兩個問題?! 第151章 看著堆積起來的工作,皇帝很快就想到了辦法。 既然裴清能將工作甩給他了,那他也可以找人甩出去,放在之前自然是不好和其他人說的,可這不是有個鄧元已經知道了一點真相,那抓鄧元來干活就夠了。 最巧的是,這事雖然是裴清啟發了鄧元的靈感,可最后還是鄧元做的,那讓他來做這些工作豈不是恰好的事。 況且,皇帝可沒有忘記,這要增加官員福利,也是要戶部出錢的,那可不得和鄧元好好商討一下。 皇帝立刻喊內侍進來,讓他去召鄧元過來。 內侍在裴清過來的時候,不用皇帝多吩咐,就先退到一邊了,這也算是前幾次事養出來的習慣,知道皇帝和裴清說話的時候不喜歡有人在旁邊,至于說皇帝真有什么事,那肯定是會喊他們過去的。 聽到皇帝的吩咐后,很快就去將鄧元召了過來。 鄧元以前被突然召見,會問問內侍是什么情況,他要提前想好應對,可之前和皇帝說了防貪的事,鄧元生怕皇帝召他是為了這事,也就不敢再問內侍什么,怕事情泄露。 陛下鄧元進殿行禮,可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皇帝喊了過去,然后丟給他一紙文書。 鄧元莫名感覺這一幕有些熟悉,只不過順序反了。 你先看這些,等會兒朕再給你說發生了何事?;实壅f道。 皇帝都這樣說了,鄧元也就不再追問,仔細看了起來,鄧元先看到的是皇帝寫的寬松版政策,不過有了上次的誤會,加上對皇帝的自信,鄧元倒沒有覺得這是皇帝準備退讓了,而是覺得這里面應該是多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皇帝之所以這樣的給,倒不是想要看鄧源的笑話,而是純粹忽略了這件事。 鄧元神情自若地看完上面的內容,翻開下面,發現下面的字跡顯得潦草不少,顯然是快速記錄導致的,而這說話的語氣則讓他想到了裴清。 鄧元恍然大悟,他就說皇帝怎么突然間就改變了主意,如果說是裴清出了新主意,那就難怪了。 說起來,鄧元還有點好奇,裴清會為這件事出什么主意,從剛才皇帝寫的內容來看,鄧元自覺稍微猜到了一點,應該就是想讓政策從松到嚴,一點點地試探朝臣的底線。 只是這樣的話,鄧元不太看好,畢竟從嚴到松容易,從松到嚴,阻力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強,當然也有可能變松,但是這個可能比較小。 鄧元覺得皇帝和裴清應該清楚這一點,那為什么還會出這樣的主意呢,鄧元抱著點好奇的心理,興致勃勃地看了下去,整個人就呆住了。 皇帝處理完一項政務才發現鄧元似乎看了好一陣子,但是一點動靜也沒有,奇怪地看過去,就發現鄧元盯著面前的文書一動不動,臉上滿是震撼。 這文書是他自己寫的,皇帝略微瞥一眼,就知道鄧元是看到哪一部分內容了,了然一笑,也不奇怪鄧元會有這個反應,就算是他,剛才聽裴清說的時候也是震驚無比。 況且他剛才只是聽裴清說,說話的速度慢一點,有個接受過程,而看可是把整個計劃都塞進腦子里,不呆住才怪。 鄧元好半天才回過神來,艱難地吞咽了口口水,看向皇帝,虛弱道:陛下召臣來是為了 盡管鄧元已經有了預測,可還是不太想承認,畢竟這事可真不好辦,而且一旦被群臣發現他在其中也摻了一腳,那真的是風評毀于一旦。 為了防腐鄧元不在乎,可是這種算計同僚,盡管算是陽謀,可也讓鄧元不太能接受。 可偏偏鄧元仔細想想,就發現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一旦真的按照計劃執行起來,還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畢竟朝廷群臣不可能是一心的,而只要是分了幾種想法,那計劃就好實施了。 可以說是除了用出來有點缺德外,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壞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