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看皇帝興沖沖的樣子,裴清不忍心,可還是不得不潑冷水。 陛下,這紅薯雖然算是高產,可品種改良并沒有進行多少代,產量和夢中相比還是差了不少的。裴清說著就將蔡家人寫的資料遞了上去。 皇帝被裴清的話一下子驚醒,反應過來,作物高產那也是一代接一代人的改良,想當初稻米的畝產百斤,而如今卻已經有了超過三百斤,足可以見這作物若是不經過人為馴化培養,產量其實也不會太高的。 不過既然在裴清夢中能有如此產量,由此可見潛力無窮。 皇帝看了眼裴清的神情,就算這沒有培育出來,紅薯的產量應該也不算低,不然裴清不會是這副表情。 不過皇帝這下倒是猜錯了,裴清之所以對紅薯在意,主要還是這紅薯好養活,田間地頭的零散著種一些當糧食補充也是可以的,單吃紅薯是容易脹氣反酸,但是搭配著其他主食一起就沒那么容易了,還能節省一些主糧。 最主要的是可以讓百姓在危急關頭還能有點救命糧,人有時候就是差那么點吃的,就能撐下去了。 從裴清這里得到消息后,皇帝很快就召見了蔡家人,盡管裴清說得已經夠清楚了,但是作為首個帶回紅薯的人,蔡家也是必須被皇帝召見,不然如何讓后人繼續尋找高產作物。 蔡家人雖然知道裴清品性如何,可在裴清進宮后,多少還是有幾分忐忑,直到收到入宮的消息,才徹底地松了口氣,然后就是慶幸自己找到了裴清稟告,而不是隨隨便便找人,不然事情哪里有這么容易。 蔡家人面圣的消息根本瞞不住,皇帝也根本沒有瞞,朝臣稍一打聽就知曉了具體情況,得知是蔡家人找到了紅薯并且帶了回來,都議論紛紛。 對于紅薯,他們也是有些印象的,要知道裴清剛說出紅薯的時候,朝臣都想著快些找到,甚至家底厚的朝臣也派了船出海尋找高產作物,只不過這么幾年下來沒有消息,他們也就先放下了。 在他們看來,這好東西要找到,幾年的時間大概是不夠的,只能看看時間累積起來,加上運氣好,到時候能不能找到,不承想這么幾年的時間,居然真就有人找到了,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商戶。 這讓不少朝臣都有些嫉妒了。 盡管皇帝現在還沒有給出什么爵位的賞賜,可那也是因為紅薯還需要在大盛再種一遍,只要確定這找到的是高產的紅薯,那爵位就少不了。 別看文臣對于勛貴們有些反感,可真輪到自家有個可以傳承下去的爵位,誰不稀罕,哪怕爵位低微點,那也是個爵位啊。 蔡家人得知皇帝的要求后更是慶幸自家沒有發現紅薯后就急匆匆趕回大盛,不然連紅薯什么情況都不了解,這又要將紅薯再種一番,說不定因為不懂怎么種,都可能導致減產。 更別說直接帶回來,沒有了解,那也沒有底氣,那這等紅薯熟的日子就難熬了,生怕是自己弄錯,犯了欺君之罪,而現在,他們都清楚紅薯的情況,自然也能安安穩穩地等紅薯成熟。 朝臣們的反應還算小的,消息傳到民間,更是引起了沸騰。 第132章 百姓們固然對蔡家即將獲得的賞賜羨慕不已,可也清楚,換成自己,是沒有辦法去得這個賞的,畢竟這紅薯都是從國外帶回來的,而他們一生基本是在家鄉過活,很少有人能離開故土,更不要說去大盛朝之外的土地了。 既然知曉自己不太可能獲得這個賞賜,那就只有羨慕,而沒什么嫉妒了,甚至除了羨慕之外還有感激。 自從農學研究院建立以來,京都的百姓算是最快受益的一批,一開始他們對于農學研究院還并不太在意,覺得離他們很遠,可隨著研究結果出來,跟著學跟著用之后,田間畝產增加了,就對農學研究院崇拜得很。 辣椒棉花等新作物雖然也讓他們很是賺了一些,可提高糧食的產量也是農戶們心心念念的事,對于裴清提出來的那些高產作物,他們也是有所耳聞的。 只是一開始還盼著早些找到,隨著時間推移,發現這新作物找起來麻煩,農戶們都有些失望,覺得或許有生之年是找不到了。 不曾想他們這邊都決定慢慢等了,這新作物就被蔡家人找到了,怎么能不感激他們呢。 而一些有實力去海外找新作物的人家則是羨慕嫉妒得不行,其中一家人聽著傳出來的消息,尤其是得知了紅薯的模樣,越聽越愣,然后拍案而起,那不是他之前遇到過的吃食嗎? 他當時看到了這種吃食和裴清形容過的紅薯有些像,但是左看右看又覺得不太像,仔細一問產量似乎也不高,就沒有多想,加之當時趕著販賣貨物,就沒有多留,直接走了。 想到當時為了賺那點銀子提前走人,這要是當時留在當地多待一會,多了解一會,說不定這潑天富貴就輪到自家了。 念及此,這家人悔恨不已。 因為過于后悔,這件事也沒有瞞住,而等事情在周邊傳開,不少人都為這家人感到有些可惜,這要是多注意一下,富貴就到手了,就因為急切,導致錯過這個機會。 不過這件事也讓其他人更加蠢蠢欲動了,畢竟裴清說過的高產作物,除了紅薯之外,還有玉米和土豆這兩樣,也都是高產作物,指不定還有其他的高產作物。 之前他們沒有那么急切地去找,一是因為麻煩,二也是擔心耗費精力銀子去找,結果什么都沒有知道,誰知道裴清夢中的那些作物是真是假,這要是剛好撞上是假的,那豈不是虧大了,無望地尋找太耗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