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有人忽然想起來許照之前被兵部的人喊去了,時間就是兵部上書前,試圖從他這邊打探什么消息,但是許照全當自己之前什么都沒有聽到,一問三不知。 不只是他不想說,也是因為他不能說。 在醫藥院所有人的忐忑中,政令下達了,的確是要從醫藥院抽調大夫去當軍醫,不過人選是自愿報名,而且不是長期當軍醫,而是隨軍出征的時間成為軍醫,戰事一結束,就可以重新回歸醫藥院,并且在軍中待遇從優。 看到這份政令,醫藥院的一些大夫松了口氣,他們本來還擔心是強制去當軍醫,可既然是自愿的,那他們去不去的都行。 醫藥院的一些大夫互相打探對方的想法,確定絕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去后,都決定不去了,這少數人不愿意去可能還會被針對,這么多人都不去,法不責眾。 至于說兵部給的待遇不錯,確實也讓一些大夫心動了,畢竟醫藥院的俸祿并不算高,在京都定居,靠著這些俸祿生活的話,實在不易。 可他們還有個擔心,雖然兵部說是隨軍當一陣子軍醫,等戰事結束就可以回醫藥院,可萬一因為軍醫短缺,兵部拖著不肯放人呢,以兵部的行事作風,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一想到這個可能,有些微心動的大夫都不太敢動了,他們為俸祿心動是因為京都定居花錢,可這要是常年待在軍營,也不用這么多錢了。 醫藥院的院長看著政令上的自愿,可沒有其他大夫那么放松,能下達這樣的政令,哪怕是太醫令和兵部協商過,不強制,可也是有一定前提的至少要有一些大夫去當軍醫。 如果一個都沒有的話,那兵部可能就要翻臉了。 畢竟以往兵部也不是沒有提過軍醫人數太少的事,只是都沒有通過,這次難得通過了,要是還一個軍醫沒有招到,兵部不會罷休。 醫藥院院長發愁之際,許照就來報名了,他本來是想等著其他同僚報名的時候,混在一起報名,避免太明顯了,可沒想到同僚們居然都沒有動作,沒辦法,他只能先行動了。 雖然等后面的條件出來,大概會被人質疑是知道條件才跳出來,可也沒辦法了。 你當真要去?院長詫異地看著許照。 他對許照有些印象,知道他非常向往太醫署,這說是當個臨時的軍醫,萬一醫藥院申請的人太少,兵部不滿,可能就把他給扣下了,醫藥院也不可能為了幾個大夫去和兵部搶人,那許照就別想去太醫署了。 許照點點頭,院長再問了幾次,確定他是要去,才在申請單上記下了他的名字,也是第一個名字。 看到許照從院長屋內走出,有人好奇地問他是去干什么了,許照如實說,其他人大為吃驚,覺得許照怎么這么想不開。 我最擅長治療外傷,去軍營最能提高醫術,畢竟還有哪里比戰場上的外傷病患還多呢,更何況俸祿也不錯,也不虧了。許照說。 有人被他的理由說服了,有人卻覺得他是因小失大,還有人覺得許照的反應不太對勁。 這也正常,除了競爭太醫署的進修位置,醫藥院大部分時候環境都很平和,所以許照也不太擅長說謊,雖然他這不算完全地說謊,但是也是隱藏了一部分信息,并且盡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反應就有些不太自然。 有許照帶頭,本來有些疑慮的大夫考慮再三后,也選擇報名了,政令上給出的好處是真不少,而且他們也知道大軍出征是為了保護大盛,若是不一直當軍醫的話,他們也想為大軍出上那么一份力。 院長看著來報名的人,雖然人數也不算多,但是比他預期的好太多了,有這么些人,總算是能交差了。 因為這么想著,院長對報名的大夫態度也好了不少。 其他大夫知道院長態度變好的原因,倒沒有什么想法,畢竟他們情愿院長對他們態度一般,也不想去冒險,可偏偏就有厚顏無恥的人,報名不愿意,想保全自身,可看到院長對報名人的態度好,又開始嫉妒了,說些酸言酸語。 說不定就是想讓院長高看一眼,才主動報名的吧。 為了多些銀子就放棄自己的抱負,愚不可及。 那許照之前不是被兵部的人喊去了,說不定就是兵部安排好的,那些人還真上當了。 雖然說酸話的人不多,可他們聲音大,硬是弄得好像整個醫藥院都是這般想法,好幾個報名的大夫被說得面紅耳赤,雖然不至于立刻后悔,要去院長那里取消報名,可心底也是有幾分不好受的。 不過這些酸言酸語說了一陣子后,說話的大夫見報名者不吭聲,也懶得再說什么,畢竟也就是院長態度好點的事,并沒有什么具體的實惠,也不值得他們多嫉妒。 裴清并不知道這些人的想法,要是知道大概就要吐槽了,你說你不多嫉妒,那你酸雞成那樣。 然而這些人的自我安慰很快就被打破了,因為陛下又下了一道命令,這道命令是關于前道命令的補充。 醫藥院的大夫們知道的時候還以為是因為報名人數不夠多,兵部不滿意了,所以又和陛下說了,才再下一道命令催促。 結果等內侍將旨意一說,相同條件下,當上臨時軍醫的大夫多一重資歷,在挑選人去太醫署進修時更容易被選中,醫藥院沸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