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過高巖還記得裴清剛才說的話,既然找周凌作為外援不行,那找別人似乎也不太行吧。 除非對方是根據裴清的思考方式想出的論點,不然怎么樣都不太對頭,哪怕勉強寫出來,也絕對會被鄭師傅發現。 以鄭師傅的性格,如果發現裴清為了做好功課找外援,高巖想到那個場面忍不住抖了抖。 你想哪里去了?裴清白了他一眼,解釋了下他所謂的外援,我準備去調研一下羽毛筆的具體情況。 調研? 調研? 一輕一重兩道聲音同時響起,裴清回頭一看,周凌不知何時過來了。 周凌意識到自己出聲了,有些尷尬,他不是故意偷聽,只是見裴清和高巖一去不返,擔心是不是出事了,才找過來,剛好就撞見兩人說話。 不過他對調研還是有些好奇,似乎從裴清口中總能出現新鮮詞。 裴清簡單解釋了下調研的意思,道:就靠我們自己想的話,也想不出什么新鮮的觀點,還可能像盲人摸象那樣,知道一點點就當成全部,那樣寫出來的文章 周凌和高巖想象一下那種情況,不禁抖了抖。 最主要是羽毛筆還是個新鮮事物,縱然可以借鑒一些其他新鮮事物的經驗,可到底不是羽毛筆,代入其中說不得有些謬誤。 被裴清這么一說,高巖立刻表示他也要加入調研,他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沒什么想法,多找人了解了解,起碼文章字數能達到,立意什么的就先放一邊再說。 而周凌也表示想要參加,他是真對調研產生了興趣,以往做文章都是從四書五經中尋找所得,可現在,似乎有一個新方向了。 三人約定了好休沐日出發調研,在這之前先訂好具體的調研地點。 裴清率先提出一個地點工部的工坊內,他們畢竟年紀還小,加上休息時間短,如果想去京都以外的地方,一來家人不會允許,二來時間也短。 而工坊內的匠戶很多人來自五湖四海,還都用上了羽毛筆,對羽毛筆的了解和預測應該更深。 高巖和周凌一聽眼睛都亮了,裴清這么一說,那工坊真是個好地方了。 而后高巖和周凌也提出了一些地點,比如京都附近的書院,偏僻的小私塾,村鎮族學,只要騎馬的話,基本上一天就能轉一圈了。 只是時間定好了,可是等到預定的出發時間,意外來了戶部尚書突然上門拜訪。 第22章 戶部尚書來找他干嗎? 裴清第一個反應是困惑,然后又想起上次工部尚書上門,先是讓他的一天假期沒了,然后就是不斷地學習教學,忙得他暈頭轉向。 這次戶部尚書上門該不會是也想 裴清很想說不見,可身體還是很從心地讓人請戶部尚書進來。 戶部尚書一進來就先對著裴清夸了一通,這熟悉的套路讓裴清唇角抽抽,忍到戶部尚書開始沒話找話,終于開口:鄧大人,您有什么事就說吧。 再說下去,就要喝第四盞茶湯了,裴清擔心他肚子裝不下。 戶部尚書放下茶盞,他也確實有點喝不太小,出門前就喝了一大碗湯,這又喝了不少茶湯,感覺走兩步,肚子里的茶湯都在晃蕩。 賢侄啊,我與宣平侯私交頗佳,不必如此見外,喚我一聲伯父便好。戶部尚書笑瞇瞇地拉了拉關系。 這熟悉的對話讓裴清莫名幻視眼前的人是工部尚書,他充分懷疑戶部尚書來找他之前,是去工部尚書那里取過經的。 就算是取經,這一句話怎么能用兩次呢,哪怕他再傻也能聽出不對勁吧。 裴清抬頭看著戶部尚書的笑臉,還是默默地把吐槽給咽了回去,算了,人家是大佬,愿意和你拉關系就不錯了。 裴清很想皮一下:既然你和工部尚書都是我伯父,那到底是哪個大,哪個小。 不過想象一下這話出來后的尷尬場面,裴清還是放棄了。 兩人聊了幾句,裴清就知道戶部尚書的來意,還真和他猜得一樣,對方是來找他幫忙,看看怎么樣才能提高戶部的工作效率。 戶部的官員倒沒有敷衍公事,只是工部珠玉在前,他們要還是以往的進度,那未免有些難看,于是在戶部尚書的申請下,戶部全體官員都開始在官署里加班。 早上早早地去,晚上快宵禁才回去。 要不是晚上看賬本不方便,點燈又怕熏壞燒著賬本,戶部尚書恨不得讓一群下屬一天到晚都在官署干活。 可饒是如此,進展依舊不容樂觀,戶部尚書思來想去,就想到了裴清,說不定對方能有什么好主意呢。 尤其是一打聽,裴清今天剛好休息,也就沒有來得及提前遞拜帖,急急忙忙就來了。 不然等裴清去東宮伴讀,又是好幾天不方便上門?,F在戶部的時間緊張,戶部尚書也顧不得失禮了。 鄧伯父,我對戶部的工作真的不了解,也沒辦法提出什么建議啊!裴清說得真心實意。 他幫工部的忙,那完全是機緣巧合下各種情況湊到一起,最后才演變成那樣,要是他真有十足的把握讓別的官署也那樣,那他還怕當官嗎? 那是恨不得趕緊當官。 你現在不了解沒關系,我帶你去戶部了解了解,你說不定就有主意了。戶部尚書不放棄,畢竟裴清算是他最后一絲希望了,要是還不行的話,那就只能先暫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