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污染物狂熱崇拜、揣崽后和龍談戀愛、綁定系統后我成了說唱巨星、什么反派,那我老婆、與反派一體雙魂的日子、大師兄他近視八百度、失憶后死對頭成了我男朋友?、我開出租不拉客,只拉女鬼和模特、萬人迷又被修羅場了[無限]、我當保安養你
旱魃! 這是一種傳說中的怪物,能導致大旱,卻從來沒人見過。 這一刻,天際的雨勢徒然增大,仿佛天上的神人和蛟龍要將攜帶的水汽全都傾瀉下來! 齊仲斌踏著風雨沖來,反手握住背后的劍柄,心中已經有決死一戰的信念。 “錚——” “轟隆隆——” 天子劍出鞘的剎那,天地色變,雷光將一切照得白茫茫一片。 嶺東大地上,好似有種種聲音傳來,其中有眾民哭泣,有眾民懇求,有眾民抗舟的號子聲,眾民開渠的呼喝聲,有眾民滅蝗的吶喊聲…… 種種氣數匯聚,此消彼長,竟然壓得現身的旱魃動彈不得。 而這一刻,怒目而視的齊仲斌已經揮劍趕到。 恍惚間,持劍的不只是他這位大庸天師,還有楚航和簡律,還有或生或死的嶺東萬民,還有大庸天子…… “妖孽,你為禍夠久了——” “噗——” 天子劍落下,削過旱魃脖頸,一顆頭顱沖天而起,也隨著身軀一起崩滅…… …… 又是一年處暑,承天府,皇宮御書房內,早朝結束的大庸皇帝已經回到了這里。 今天大朝會,李謙在文武百官面前,宣讀了嶺東抗災的最新奏文。 時任嶺東振興司馬的楚航在文中表示,嶺東各境已經結束旱情,雨水充沛,嶺東各處蝗災也已經結束,妖言惑眾之徒也盡數收監,嶺東各地的田地要么即將收獲,要么已經補種…… 有很多人家已經吃上了自己種的新糧,雖然收成不算太好,卻足以扛到來年收糧。 這代表著嶺東的災情,已經徹底結束,朝會以皇帝下旨減免嶺東百姓三年賦稅后結束,也讓此刻回到御書房的他真正能松一口氣了。 “陛下,您休息一……” 章良喜端著茶水過來,話到半截卻立刻止住了,明明才是上午,不過此刻的皇帝已經趴在御案上睡著了。 御書房的外室內也有一張桌案,這里坐著的是起居郎,屬于大庸史官制度下的官員之一。 起居郎的桌案上不但擺著記述皇帝各種事務的書冊,也應皇帝要求放著一些史書,甚至有當今未曾完善定論的文字。 有關嶺東災情的記述,太史令已經發文過來請皇帝過目,只是皇帝太累,暫時還放在這邊書案上。 嶺東大災當然也有更詳細的記述,或者來自民間,或者來自其余地方。 但在史書上,其實嶺東大災也就短短一段話: 承興十七年,嶺東道大水,帝遣欽差李謙統領大局,水止起疫,后發大旱又起蝗災,帝命司馬楚航留治,抗而消之,十八年秋,災禍止…… 大庸朝野上下運力,嶺東大地之上萬眾一心,驚心動魄轟轟烈烈的治災過程,也就這么一段話而已。 與之相對的,桌角的史書上,也有百來年前一場大災: 均盛二十一年,江北饑荒赤地千里,百姓析骨而焚,人相食…… 也是短短一段話,不知包含了多少苦難與淚水! 第307章 又成一爐 經由嶺東一事,天庭和龍族的氣氛雖然一度十分緊張,至少在末期共同施雨消災,算是緩和了不少。 旱魃一除,除了嶺東大地上的氣候慢慢恢復正常,易書元心中也升起一種明悟: 處暑劫過了! 時間已經到了深秋,災害的氣息似乎已經遠去,就連朝廷新任命的登州知州都已經赴任到達。 嶺東道各州已經收獲了災后的糧食,不少地方還種上了季后作物。 嶺東雖然遭受的大災,但實話說民間很多財富猶在,也早已經同外界通商通渠,如今糧食問題得到很大改善,生產生活的秩序已經步入正軌。 登州城外,重新變得水流充沛的大通河畔,一艘艘大船??吭谶@里。 這些船全都是從兆州港開來的,正是當初譚元裳親自帶來的船隊,只不過當初帶著藥品抗完瘟疫之后,譚元裳是回去了,但因為大通河水位的問題,這些大船就一直留在了兆州港。 如今這些船要通過水路繞行的方式回承天府了,而招楚航進京的圣旨也在幾天前到達,今日正好乘著這些大船回京,也在路途上舒服一回。 不過此刻的登州港可不只有商船和楚航,還有數不清的登州百姓和官差,更有不少臨近縣的百姓自發前來。 雖然只是短短一年時間,但嶺東百姓經歷了太多,跟隨楚航的嶺東漢子們也見證了太多。 楚航要登船,已經到了需要官差“護送”的地步,人人都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別。 “楚大人,您一定要回登州??!”“楚大人別忘了登州的父老??!” “還有我們耘州!”“兆州也有人在這呢!” “楚大人,這是自家雞下的蛋,您帶著……” 一個個父老鄉親紛紛來送別,當初李謙走的時候也有百姓送別,但當時嶺東還沒脫離困境,而此刻楚航離開,百姓已經將碼頭圍得水泄不通。 “楚大人,咱們一起通過河道——”“楚大人,咱們挖過水渠——” 楚航一邊走一邊同人問候,眼中已經熱淚盈眶。 有漢子沒怎么叫,但當楚航視線掃來,很多人都拍拍自己右肩,一起扛過重擔,一起拉過纖…… 等楚航上了船,還有百姓不斷呼喊。 “楚大人,您一定要再來登州當官啊——”“來我們耘州——” “嶺東不分家,來哪都一樣!” 楚航已經說不出話來,這就是他當官的意義,面對此情此景,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站在船上,向著登州和少量外州百姓躬身拱手,也向著新到任的登州知州拱手。 新到任的登州知州也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官員,此時也面對楚航恭敬行禮,心中也深受感觸,為官者當如是! …… 易書元則有了相對的悠閑時間,終于得空回歸自己的愛好,能夠說書了。 說的是什么書呢?自然是發生在嶺東大地上,又牽扯到整個大庸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說書的過程中,還有受過易書元治療而康復的人來捧場,也被其中一些人認出來過,鬧出了一些趣事。 不過易書元對自己說書的實力還是十分有自信的,也不出易書元所料,《治災記》中包含治水、抗疫、滅蝗、抗旱等篇章。 而每一個篇章都前后相關,除了朝廷的種種作為,除了嶺東人民萬眾一心的抗災過程,更有神話故事串聯其中。 治水篇之前是惡蛟興風作浪,治水和抗疫篇中間有天神斬龍,滅蝗篇有眾俠除蝗妖,抗旱篇有天師斬旱魃…… 此書由易書元之口說出,很快在嶺東大地上傳播開來,這就是嶺東人經歷過的事情,書中很多可歌可泣的情節也讓不少嶺東人深有感觸。 耘州城內一家酒樓的一樓處,易書元一陣口若懸河之后,各種風雨天象已經被他模擬得惟妙惟肖。 “因為我朝上下萬眾一心,嶺東萬民眾志成城,人道之勢令那旱魃動彈不得,正如當初嶺東司馬在河道上提著纖繩所喊,人定勝天!” 易書元的旁白之音此刻也顯得浩蕩。 “只聽那老天師怒喝一聲:” 這一刻,折扇遮面,諸多聽眾都明白說書先生又要施展口技了,此時易書元聲音再變,竟然變得和齊仲斌一般無二,或者說和當時的齊仲斌相差無幾,聲音如雷而起。 “妖孽,你為禍夠久了——” 這聲音中氣十足,震得酒樓內外聽書之人心潮澎湃! “只見老天師手握天子劍斬落,那兇災之妖旱魃身首分離,化為一片災氣徹底潰散啊……” 聽書的百姓一個個都攥緊了拳頭。 “殺得好??!”“終于把那妖孽除了!” “噓,別影響先生說書……”“噢噢……” …… 這最后一個篇章很快結束了,以嶺東百姓送別振興司馬為結局,也為這一部《治災記》畫上句號。 聽書之人無不意猶未盡,而易書元已經起身拱手謝客了! 過了一段時間,聽書人和食客都已經緩和下來,酒樓內外也不再擁擠。 易書元在酒樓掌柜和伙計乃至諸多食客的問候聲中,搖著折扇慢慢從酒樓中走了出來。 酒樓大門對面的街道上,齊仲斌早已等候多時,此刻見易書元出來,立刻恭敬地躬身行禮。 “弟子拜見師父!” 易書元快步走了過去,收攏折扇托起齊仲斌的手,并搖著頭白了他一眼。 “這么多人呢,指不定就有認得你的,我現在是個說書先生,可不是什么大庸天師的仙人師父!” 說著,易書元已經順著街道走了過去,齊仲斌笑了笑就趕緊跟上,而灰勉早已經化為一道灰光回到了易書元的肩頭。 “先生,齊小子可以凝結仙爐了吧?” 易書元回頭看了看跟隨著的齊仲斌,笑了笑道。 “能不能凝結仙爐,他自己應該最清楚了?!?/br> 兩人一前一后走著,在常人視線中的存在感也逐漸變得越來越低,直至很多人都會忽略掉他們的存在。 抗災結束不到兩個月,這耘州城內雖依然處處有翻修,各地在建房,但一些主要的街道上已經車水馬龍,多得是拉貨進貨的商販,多得是進城賣菜的百姓。 只要有一個安穩的社會環境,人間的恢復能力還是很強的。 “仲斌?!?/br> 聽到師父呼喚,齊仲斌趕緊上前幾步,到了易書元身旁。 “師父,弟子在!” “想好去哪邊凝結仙爐了嗎?為師送你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