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污染物狂熱崇拜、揣崽后和龍談戀愛、綁定系統后我成了說唱巨星、什么反派,那我老婆、與反派一體雙魂的日子、大師兄他近視八百度、失憶后死對頭成了我男朋友?、我開出租不拉客,只拉女鬼和模特、萬人迷又被修羅場了[無限]、我當保安養你
這種情況下,包括城隍向常青在內的陰司各神心下都放松了一些,真正親自接觸之后,他們能感受到,這位易先生至少絕非邪祟之輩! 易書元確實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若非怕被人誤會不禮貌,他這會肯定是東張西望起來了,就算是現在也是忍不住會觀察一下視線范圍內的一些事物。 “易先生,你此番前來,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城隍雖然開門見山了,易書元卻還要拐彎抹角一下,斟酌了一下言語后便說道。 “此事稍有些復雜,與陰間事物有關,我與那闊南山神黃公關系尚可,他說與城隍大人有一些交情,也是他建議我來此請教?!?/br> 很正常的提一嘴共同的熟人拉近關系,在易書元看來效果也非常明顯。 只是易書元有一點想岔了,黃宏川之前所謂的“有一點交情”,確實只是一點,多一點都沒有了。 在場的鬼神其實對闊南山神了解不多,只知道其性子雖然灑脫但眼界很高,不太好相處,但畢竟是正神,尊重不能少,面子也得給。 于是城隍也表現得更客氣一些。 “請教不敢當,但我等一定知無不言,不知易先生想了解何事?” 很明顯,易書元能感覺到城隍說話的態度都有微妙變化,看來關系這種東西,即便在鬼神這邊也不可免俗。 這么想著,易書元的思緒也漸漸轉到了闊南山,心中回憶著當時的驚蟄之劫。 “此前,易某拿走山中一水中靈物的住所為硯臺,又在數日之前將之歸還,因此事與黃公在闊南山上對飲暢談,在下還向其討教仙道之妙……” 易書元說的都是實話,但他話一到這,城隍和一些鬼神不由就皺起眉頭,從易書元的語調中,他竟然向闊南山神這一神修討教仙道?可眼前這人分明就是仙道中人,甚至都無法窺探其虛實。 莫不是我聽岔了,是探討仙道?這么一想好像就沒問題了,山神勾連地脈牽動山勢,在天地自然之道方面確實與仙修能聊上話題。 易書元不知道城隍心里的復雜想法,簡要說了前因之后就繼續講后果。 “酒水見底,黃公離去,而易某不勝酒力,已經醉了,便于山崗上小寐,只是驚蟄一至,雷鳴聲起,那溪中娃娃卻因我歸還的石硯而招來霹靂,殞命天雷之下……” 易書元也不是有什么說什么,至少自身渡劫的事情他隱瞞了下來,著重講了娃娃的事,但他渡劫這件事可以不說,渡劫中的感受卻能講。 所以為求讓鬼神信服,一些劫中所感易書元也講了不少,只是將之轉嫁到娃娃身上,成了娃娃遭劫而易書元憑借自身感知感受到了一部分恐怖過程。 但即便如此,隨著易書元說出的種種細節,元江縣陰司內一眾鬼神如坐針氈,僅僅是聽到易書元的一些敘述,就恍若心中雷毫卷動悸動難安! 就算易書元根本不可能將一整夜驚蟄劫數講出來,但當他終于說到和山神一起發現娃娃身死之后,一眾鬼神竟有一種緩過一口氣來的感覺,仿佛在心中都經歷了一次小小的劫難。 “只可惜,我將充當了一段時間硯臺的山石還給娃娃,反倒害了娃娃性命,只剩一縷精氣同山石結合……” 易書元既然是求人,自然將娃娃那部分事情講得盡量詳細,務必不造成什么信息缺漏,也闡明了其還有一絲元氣保存在山石之中。 “我與黃公討論之后,認為若借助天道輪回之力,娃娃尚有一線生機,只是此事還需請教幽冥之神,或許少不得還得有幽冥大神相助!” 這里易書元也沒直說是黃宏川的意思,更沒講黃宏川認為這里的城隍可能不足以完成此事,只言是商議過后的決定,說完這些,易書元期待地看向向常青。 “城隍大人,可有指教?” 老城隍此刻心緒莫名,還在想著一塊硯臺上留了一絲墨,竟然招來滅頂之災,但易書元問了,只能壓下心中的思緒,斟酌著回答。 “我當了這么多年的城隍,還從沒聽過讓一塊石頭去投胎的,只是照先生和黃公的說法,那山石本身不凡,又有墨韻保全智慧,那娃娃也確實不能說必死無疑……” 其實老城隍心里是另一番話,一塊石頭去投胎,哪怕它有一絲精怪的元氣在里頭,但它還是塊石頭啊,這玩意怎么可能投胎成功? 只不過這件事是易書元提出來的,之前剛進城隍殿時的易書元,和現在的易書元,在一眾鬼神心中已又有不同,既然對方說有可能,便先絞盡腦汁去順著易書元的思路想。 “若真要行得此事,關鍵不在于我等法力是否高深,而是在于即便我等是幽冥之神,也只能助其過完黃泉路,但想要過忘川河就……” 老城隍眉頭緊鎖,話音到這里暫且中斷。 易書元先是微微皺眉,然后又面露好奇,他對這里陰間的事根本不了解,至多也就是聽一些傳說,此刻機會難得,便立刻問道。 “不知城隍大人可否講講這投胎的過程,比如黃泉路和你說的忘川河,難道陰司也左右不了?” 向常青這會是真的掩蓋不住詫異地看向易書元,此人連這個都不知道?但看易書元一臉認真,絕不像是故意來取笑人的。 一邊的陰陽司監察看向老城隍,見其面有驚色沒有說話,便接過問題回答道。 “易先生,常言道黃泉兩條路,一條走陰司,一條去往生,以凡人為例,新死者沿黃泉路來到各處陰司,可能是土地送來,也可能是被陰差帶來,等陰壽盡了,若有投胎資格,便需要沿著黃泉路再度出發,一直走到忘川河界……” 陰陽司監察到這里話音略微停頓,易書元身邊的老城隍接過話茬。 “那忘川河便是魂靈的最后一道考驗,河中有無數惡鬼怪物,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厲鬼,更是魂蛇滿布,腥風撲面,即便陰司沒能抓住魂靈把柄,錯判他能夠投胎,也很難過這條河!” “忘川橋上風雨搖,惡魂一上忘川橋,必會墜落!而石頭這種死物根本連橋都上不去,就是有魂靈帶上去,也會因為多了這一點異物而一起墜河!” 老城隍這么說著也看著易書元的反應,一副恍然之后皺眉的樣子也不像假的。 “倘若真的要讓一塊石頭過忘川河,只有另一種辦法!” 易書元精神一振。 “什么辦法?” 老城隍嘆了口氣,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除了忘川橋,還有幽冥渡!這其實不是什么正常手段,陰間之魂數不勝數,總有一些因為特殊原因過不了忘川橋卻應當往生者,幽冥渡便因此而生,只是也因為幽冥渡的存在,一些個逃過陰司查探的惡魂,也有機會渡過忘川河……” 易書元明白為什么老城隍之前不太想說的樣子了,這也算是陰間的一小部分灰暗面了吧。 “若有魂靈能帶著石頭一起乘坐幽冥渡過河,或許真的可以試一試讓那石頭去投胎……” 老城隍細細說著,既然已經朝這方面去思考了,便盡量完善。 易書元也逐漸了解到一些陰間的細節,正所謂鬼神不上幽冥渡,金身難近忘川橋,這最后一步就連陰間之神都沒法幫,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道行選擇重新做人。 忘川橋是不用想了,只能寄希望于幽冥渡,但也不是隨便找個鬼魂就能帶著石頭上船過河的。 整條忘川河里是數不盡的厲鬼和怪物,充滿了怨恨和不甘,它們碰不到忘川橋,卻會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幽冥渡上的魂靈拉下水,每每有渡船經過,河中原本看似充滿哀嚎和祈求聲的可憐鬼物,就會兇相顯露異常瘋狂…… 鬼魂護著石頭過河這種事情可不容易。 “對了,若行此事,那天庭是否會管?” 易書元這問題一出,滿堂鬼神都愣了一下,城隍看他不是在開玩笑,便回答道。 “雖說幽冥之神與天界也算互有關聯,但分數陰陽兩端,不至于管得那么寬?!?/br> 老城隍這是客氣的說法了,幽冥之內自成體系,可謂是重民生而輕苦修,以德為基而養金身,相互幫助是可以的,但不是民間以為的上下統屬。 神奇之處也在這里了,陰間就不那么怕香火的影響,類似此等賞善罰惡之神,信者心中有善,惡者多懼怕三分,加上金身以德為基,不那么怕被香火愿力綁架,或者他們為神以來也就是愿力所期望的樣子。 第36章 我輩不能測 等易書元從城隍廟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多時辰之后了。 來的時候是兩個日巡使在廟門口等著,走的時候則是元江縣城隍向常青親自送他出來,兩人邊走邊聊,一直聊到廟門口。 “好了,向老先生不用送了,今日多謝元江縣諸位為易某解惑,又為易某出謀劃策,易書元感激不盡!” 易書元真心道謝,向著向常青拱手行禮,后者也不敢怠慢,立刻還禮。 “易先生客氣了,若有事,先生可隨時來此尋我!” “一定!那么今日我便告辭了!” 說完這句,易書元收起手,在老城隍向常青的目送之下逐漸遠去。 看著易書元的背影消失街道上,向常青微微皺眉又緩緩舒展,此人真是一個謎啊…… 到最后,向常青都沒問出易書元為什么要來易家當這么一個易書元,或許真的另有深意吧,對方不說還是不要貿然提起的好。 這么想著,向常青看了一眼闊南山所在,思量之下決定晚上去見見黃宏川,定下這件事之后,他才轉身走回廟中,只是在跨入廟門之前,他還抬頭看了一眼醉賓樓。 此刻日頭已經不早,城隍廟外的街上也已經十分熱鬧,廟里面的香客也多了起來。 醉賓樓的雅間內,昨夜的酒菜早已經撤去,宿醉的友人也已經請人抬去客棧,但桌上多了一些清淡粥食,因為楚航還留在這里。 楚航等了足足一個多時辰,耐心都快磨沒了,竟然真見到易書元出廟來了,見到易書元和一個老者告別之后,他又下意識被那個老者吸引,猜測著對方是誰。 沒想到那老者忽然抬頭看向了這邊,嚇得楚航趕緊心虛地從窗邊蹲下,等他再抬起頭,那人早已經不見了。 猶豫再三之后,楚航結了賬,再一次來到了城隍廟前,又買了三炷香,和其他香客們一起進了廟內,這次他既留心其他香客,也在心中有某種猜測的情況下頻頻看向各殿的神像。 最終,楚航又來到了城隍殿,當進入殿內的時候,他下意識抬頭看向城隍像,只覺得身上過電一般,一股酥麻感從腳后跟直沖頭頂。 那老者的樣貌楚航自然是沒看清的,但那身打扮和儀態感,竟和城隍像神似,也就是沒戴那個顯眼的紗翅冠而已。 楚航咽了口口水,誠心實意地向著城隍像拜了又拜,然后插上香馬上離開了,這事對他的心理沖擊太大了。 那位易先生,絕不是能見鬼神那么簡單! 同時,楚航心中又升起一股興奮感,這次終于遇上有真本事的高人了吧? …… 一個路邊的餛飩攤上,易書元就著餛飩湯吃著饅頭,也看著楚航從路邊經過,看他時不時踮腳看看前頭的樣子,估計以為他易某人就在那個方向。 易書元灑然一笑,完全沒有叫住楚航的想法,這貨在吳明高那的評價就是一個妥妥的問題兒童。 將口中的饅頭咽下,喝了一口餛飩湯,易書元看著碗中沒有一個餛飩的清湯陷入沉思,熱氣如煙霧般一點點升騰,隱約間,湯面上的倒影好似隨著他的思緒變化,變得朦朧且混亂起來。 “呼~” 易書元吹了吹熱氣,清湯中帶起一陣陣漣漪,然后又送到嘴邊喝了餛飩湯,吧唧了一下味道。 “店家,這湯水可否再加一點鹽?” 擺攤的漢子瞥了易書元那邊一眼,裝作沒聽到,易書元也不以為意,不再多說什么,吃完饅頭喝完湯,留下錢就走了。 攤主一面去把桌上的一文錢收起來,一面嘴里還嘀咕著。 “什么人都有,買個饅頭要碗湯,還嫌湯淡……” 前頭的易書元只當做沒聽到,快步朝著縣衙方向走去了,走著走著又忽然露出了笑容,究竟是自己臉皮變更厚了,還是一入仙道心態又有所不同呢,或許都沾一點吧! 或許是因為娃娃的事情雖然麻煩,但至少算是有眉目了,易書元明顯心情不錯,回去的時候臉上都帶著淡淡的笑容。 正在街上走著,一個吆喝聲吸引了易書元的注意。 “賣扇子咯,賣扇子咯,團扇折扇蒲葵扇,天過陣子就熱了,走過路過的都來看看啊~~~” 扇子? 易書元心中一動,走向了那邊的街邊攤販,見到有人過來,攤販熱情地招呼起來。 “哎,這位公子,看看扇子吧,這邊有上好的折扇,您看這把,紅酸枝為骨,特制的宣紙為扇面,上面有名家字畫,絕對是文人雅士首選吶!” 易書元拿起這把扇子聞了聞,又緩緩展開,扇子做得中規中矩,但所謂名家字畫顯然是夸大其詞,只能說寫得還算工整,畫得還算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