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節
書迷正在閱讀:談過的白人男友們、閃婚后,千億總裁單手開拖拉機、怎么辦?我奶她天天想賣我、我算命,你進獄,警局業績666、蠻荒大商人:賺點貝晶養崽崽、結婚兩年,軍官丈夫按耐不住了、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緝、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來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
七天后,糧食地的麥芽已經冒出了小尖。 鐵鍋里原先的嫩黃色纖維現在泛了灰色像是發霉的腐爛木頭。 手在那些纖維組織上輕輕搓揉,就有一層有些綿軟的物質被搓下來,手指指腹能明顯感受到柔軟物質下有些粗糙的纖維長條。 趙葉青手指在上面戳了戳,滿意點頭: “差不多了,今天還早,要不今天就開始處理吧,后期還得烘干得花不少時間?!?/br> 堿水發酵材料省了不少時間,還有種方法是用堿水浸泡材料,那種方法得花費三個月以上,而煮過在發酵材料則只需要幾天。 材料處理好就得上石搗來錘擊,兩人打算就用過年打糍粑的那個石搗來錘,清洗干凈掉里面的灰塵,這個石搗已經很久沒有過了,不打糍粑的時候幾乎用不上,畢竟糯米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種過,剩的不多。 兩人把石搗搬出來的時候就打算下半年的時候再種一些糯稻,現在種不了,這天氣都已經不太適宜水稻的生長,糯稻也是一樣的。 石搗里放上了泡好的材料后,穆奚將兩米多長,比小腿還粗一些,用來打年糕的長木棍拿出來。 第417章 纖維木漿 先打的是竹子,竹子比較易得,就算剛開始做失敗了也還有材料補救,構樹樹皮就麻煩了很多,再想要還得去林子里,他們在山上找野生的構樹也難找,不是成片種植的,現在所知道的構樹數量有限。 桑樹皮倒也可以做,可相較于構樹,桑樹就更難找了。 現在造紙的過程兩人都不熟悉,剛開始打漿穆奚只在石搗里放了一點兒纖維,一下一下用力捶打之后變成了柔軟的纖維團子。 趙葉青在旁邊處理剩下的材料,這發酵后的材料拿出來還得刷洗過,去掉表面明顯發黑的雜質才能捶打。 穆奚把握不好度,錘了好久,看那石搗中的纖維已經很長時間都沒變化才停了手,“這樣就可以了嗎?” 趙葉青伸長了脖子湊過去看,語氣也有些不確定:“應該...吧,先試試再說?!?/br> 捶打過后的纖維團有些像是用了很多年泛黃了的老棉花被子里的棉絮,有些粗糙有些柔軟,顏色是帶著橘調的黃色。 穆奚把纖維木漿拿到了后院,在廚房后面的水槽里打散。 這水槽原本是放在后院蓄水供應到水龍頭的小水塔,后來有了抽水泵之后,這水塔就閑置了,穆奚抽空敲掉了紅磚,兩人用紅磚重新砌了一個蓄水池子,有時候想吃魚了就從魚塘里把魚撈出來,放在里面養幾天。 吃起來就不會有太多的土腥味。 現在這方形的水泥紅磚水槽里面已經被兩人提前刷洗干凈,因為只是嘗試第一次,拿過來的纖維木漿并不多,只在里面續上了半池子的水。 纖維木漿放進水槽里面攪散,趙葉青拿了根竹竿一下一下攪動著,等著穆奚將老早就做好的抄紙槽拿過來。 抄紙槽是竹編的,用細細的小竹篾編織起來,打磨到光滑,長方形,長寬要比這水槽小一些,方便抄紙槽在里面晃蕩。 清澈的水中攪散的纖維淡黃色飄散在里面,把抄紙槽浸在水里,撈起那些不斷攪動后飄浮起來的纖維木漿,讓它們薄薄的平鋪在那抄紙槽里面。 穆奚第一次做,cao作有些笨拙,那木漿纖維落在抄紙槽上有些地方薄有些地方厚,把著抄紙槽在水中浮浮沉沉了好幾次才讓木漿纖維鋪均勻了。 他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舉起抄紙槽,上下端詳打量,和剛去烘干房回來的趙葉青道:“怎么樣?這次好像還行?” 趙葉青的目光在上面游移,確認沒有什么地方還有破洞:“這次還挺好,拿去烘干房烤出來看看?!?/br> 她剛才已經去烘干房把火升起來了,穆奚端著抄紙槽到烘干房,將抄紙槽斜放在臺子上,斜對著燃燒的火盆,間隔了四十公分左右的距離。 造紙就是夏曬冬烤,現在的天氣太陽不怎么愛出來,只能上人工手段。 “這么薄的紙,應該不需要多久,先在這放著吧?!壁w葉青拉著有些不太放心的穆奚出去繼續錘木漿。 頭一次掌握捶打木漿技術的穆奚在第二次捶打的時候更得心應手了,直接在里面放了構樹樹皮。 第418章 構皮紙 構樹樹皮是趙葉青想用來做生活用紙的,纖維木漿不需要像之前的竹子纖維一樣放在水槽里面打散,而是把抄紙槽浸在水中之后,再將一團纖維都放在抄紙槽里面和著水一起攪散。 這樣的做法不會像是之前那樣,需要不斷地從水里將木纖維撈起來,很難完全撈出來也很難鋪平。 兩種做法各有利弊,之前的竹子材料造出來的竹紙是用來書寫的,紙張最好薄一些,用那種手法雖然比較難,但是撈出來的纖維都是比較細的,蓉狀的纖維更容易被抄紙槽撈起來,做出來的紙張就會比較薄。 而構樹皮的這種紙張做法,方法簡單了,可紙張就會比較綿軟也比較厚,不太好書寫,但是用來當生活用紙卻是正正好。 就是得注意一下別讓那太粗的纖維混在里面扎皮膚就行。 rou眼可見比較粗的纖維用手挑了出來,手在水面上輕輕的拍打,能讓纖維更加均勻,穆奚動作格外輕柔,手掌在水面上不斷發出‘piapia’聲,利用水流的震蕩讓纖維移動。 這抄紙槽制作起來也很費時,一共就做了兩個,剛才做竹紙的那個還在烘干房里,現在用掉手上的這個來撈構樹皮,就已經沒有空的抄紙槽了。 兩張紙同時放在里面烤著,趙葉青輕輕在竹紙上戳了一下,發現幾乎已經干透,便把這個抄紙槽給拿了下來。 抄紙槽上用來撈紙的竹編部分是可以取下來的,剛才沒有取下來直接放在竹編片上烘干,趙葉青拿下來取紙的時候才發現粘的有些緊,不太能取下來。 她的聲音有些懊惱:“剛才就不該偷懶,這竹紙有些薄,不在平整的地方晾干,現在取下來估計要破掉?!?/br> 穆奚拿了最薄刀刃的小刀給她,一點點沿著邊緣將紙張翹起來,有幾個地方特別薄的一不小心就戳破了,趙葉青倒吸一口氣,趕緊調換了方向把動作放到最輕才繼續。 這一張紙長近一米,寬約摸半米左右,中間有幾處小指指甲蓋大小的地方破損了,總體影響不大。 揭一張紙的功夫,趙葉青腦門竟然出了一層薄汗,總算是完整的揭下來了,她長舒一口氣,小心的舉起紙張對著光亮處打量:“還行,比想象的好些?!?/br> 說是竹紙,其實比市面上看到的那種光滑的竹紙要粗糙上許多,也沒有什么光澤感,只能算是草紙的一種,起紙的過程也不怎么順利,是因為紙張的韌性不太好。 畢竟沒有粘合劑也沒有進行打磨,材料不太全,能做成這樣趙葉青已經很滿意了,這么大一張紙,分割成小塊裝訂成筆記本也有小小一本了。 起紙結束后,那張構樹皮也差不多烘干,穆奚將抄紙槽拿下來,學著趙葉青那樣,把竹編片取下來一點點將構皮紙揭下。 這個過程要比竹紙的時候順利得多,因為紙張比較厚,也更加柔軟,揭下來都沒有什么破損的地方,趙葉青抬手觸摸紙張,剛一摸上去眼睛一亮,滿是驚喜: “這個好啊,又軟又夠厚實!別的不說,上廁所肯定夠用了?!?/br> 第419章 變化 想起這幾年,上廁所的時候恨不得一節紙都分成兩半來用日子現在終于要過去,趙葉青只覺心情格外愉悅。 按照現在這個造紙材料消耗的情況來看,他們剩下的材料每種都還夠做將近十張紙,竹子比構樹樹皮多一些,雖說竹紙薄可需求的材料比較精細,實則浪費得更多。 兩人又花了三天的時間將所有的材料都做成了紙張。 吸取第一次的經驗,在烘干竹紙的時候選擇將紙張貼在了木板上慢慢烘干,可粘合劑就沒辦法了,化學粘合劑肯定買不著也找不到,只能看看以后能不能在山上找到能做粘合劑的植物。 兩大沓紙張被好好的收起來,這幾天也沒有再繼續降溫了。 兩人總算可以將水稻秧苗給種下去了。 一早,趙葉青到了育秧地一看,心頭一跳—— 前幾天還綠油油充滿生機的秧苗,現在已經垂頭喪氣半趴在了地上,葉子逐漸變黃,整塊育秧地的稻苗都奄奄一息。 趙葉青忙蹲下身子,從地里拔出了一根稻苗,想看看是什么情況。 這稻苗的面上沒有一點兒蟲害,葉子也沒出現斑點蟲蛀和白粉,最大的原因便是出現在根部了。 果然,秧苗剛一出土,趙葉青就看見了已經發黑的稻苗根系。 這是...被泡壞了? 趙葉青拿著鐵鏟子一鏟子下去,挖出了一大塊秧苗,無一例外都被泡壞了根系,表面上還算干燥的土地,底下卻是沉重濕潤的棕黑色。 可這幾天兩人都沒有澆水啊。 “穆奚!你這兩天給育秧地澆水了嗎?” 穆奚剛往圍欄外面扔了些果蔬,聽見趙葉青的話,還沒來及的跑過來就先大聲回道:“沒有?!?/br> 等跑到了近前,才知道她為什么這么問。 趙葉青連挖了幾鏟子,把地里的秧苗都撅了出來,打散那根系上結團的泥土,里面原本應該白色的根系已經大多都變黑了,少數不黑的也是已經泛黃。 “怎么會這樣?” 穆奚確認自己是沒有澆過水的,這幾天兩人都忙著造紙早就忘記要澆水這回事兒了。 趙葉青蹲著看著腳下那翻出來的土壤,已經烏黑發亮,肥力自然不用多說,可問題出在土質上。 “這泥土在這雨林環境下這么久,長年被雨水打濕浸透,原先還算松軟的泥土已經被水流沖刷擠壓到緊實...我今年大意了,往年這土質沒有今年這么緊實,而旱育秧對土壤的要求又更高?!?/br> 在地裂之前的幾年前,這旱育秧的土壤要求還更高,得將土壤過篩變細之后再用于種植,后面研究出來的種子頂土能力變強了,可對土壤的要求還是更高一些。 趙葉青將地上的稻苗都拔了出來,攏在了一處,手指摩挲著鮮嫩的秧苗,都已經長得有十多公分高了,要不是這檔子事兒已經能插到地里去了。 現在只能整把都扔到畜欄里,成為牲畜爭搶的美食。 趙葉青看著搶食的牲畜,無奈道:“咱們要插秧還得重新來過,可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要處理這么大一塊育秧地還不如用水育秧?!?/br> 第420章 悄然變化 也就是濕潤育秧法,之前兩人也實驗過,可當時的天氣還是夏季高溫,炙熱的太陽照的土地上的泥土都成了干涸的黃泥,犁地之后再將一大塊黃土敲散之后就變成了黃沙土。 那時候的土質是更適合旱育秧的,隨著氣候的變化,山里除了生物群落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還有這每天都在眼皮子底下的土地也出現了巨變,可都被兩人忽視了。 就像是每天看著長大的小孩,就沒那么容易注意到他長高了。 米倉里還有沒有打出來的稻谷,要想再育秧插秧的話還得重新挑選出飽滿的谷種,可現在的溫度已經沒有那么適宜稻谷的生長了。 “算了,等開春后吧?!?/br> 趙葉青走出畜欄,關上了豬圈的大門,想到自己之前還說總不可能顆粒無收,沒想到直接夭折在了插秧之前。 按照以前的農耕規律,這育秧應該是在谷雨之后,在老家這邊的說法叫做下‘谷雨秧’,將已經發了小芽的稻谷種子撒到田里的土床上育出秧苗。 又得按照老方法在田里的土床周圍分廂開溝。 穆奚拉著她回廚房吃早飯,一早去看育秧地沒想到出了這個意外,兩人到現在早飯還沒吃。 “先別想這么多,把飯先吃了,土床和分廂開溝等到立春后再弄,免得現在弄了到時候雜草又長出來了?!?/br> 現在距離立春還有一個多月,等到立春的時候分廂開溝的同時把谷種悶出小芽兒就行。 這一個意外導致兩人的原先的種植計劃被打破,接下來這段時間都沒有什么農活安排。 穆奚把外頭西瓜地的最近成熟了的瓜摘了進來,可因為現在的氣溫問題,這瓜已經沒有了當初第一個摘的瓜那么驚艷,但也不難吃,就是中規中矩的西瓜,柑橘也不好吃,幾乎純酸,想必也和溫度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