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尤其是剛剛那一場團體接力賽,即便是池驚瀾,現在回憶起來,也仍然會感到腎上腺素飆升。 前幾棒都十分焦灼與勢均力敵不說,中途更有外協搗亂,伸手試圖扒拉在他身前的華國運動員。 紀云星就是這個倒霉蛋,雖然他靠著自己的大賽經驗穩住了心態和身體,極限避開了那惡魔之手沒有被拉倒,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一度從第二掉倒了第三的位置,即便后面奮起直追,到最后一棒凌榆接棒的時候,也只是勉強與第二持平身位,甚至還微微落后半個身位,距離第一更是差了好幾個身位。 這個距離,在短道速滑的比賽上,通常來說都是致命的。 而且當時,所有華國的冰迷們都心知肚明一件事,他們在團體接力的競爭力實際上是遠遠不及個人項目的,凌榆是很強沒錯,可團隊跟不上,他一個人再怎么強,也不可能拖著一群后腿站上領獎臺。 這也是凌榆強勢橫空出世后,華國短道速滑一直以來的一大痛點。 和花樣滑冰一樣,之前的短道速滑同樣存在著老運動員占著名額混日子的情況,凌榆和短道的總教練一起耐心運作了幾年,在那些老運動員全“選擇”退役,又帶出一批紀云星這樣有潛力的少年運動員們之后,團隊賽這一痛點才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盡管如此,華國冰迷們看著短道一點點走到今天,仍清楚他們在團體接力上還是與國際一流水準有著一定差距的,而一直以來的各種大賽結果也都證實著這一點。 個人項目上,有凌榆參加的項目,他總能憑借自身高強的能力摘得桂冠,但團體項目上,即便凌榆參加的比他的個人賽還更要全勤,至今為止,最好的成績也只是季軍而已。 所以當紀云星拼盡全力在持平第二時將凌榆推出去的時候,在看到鏡頭照到少年臉上懊悔與不甘的表情時,冰迷們雖同樣感到憤怒與可惜,但看著他們在交接時為避讓第二名,又暫時落后到了第三的排名,以及與第一的距離,心底最好的預期,也只是爭到這個亞軍。 離第二名只差一個身位,這點距離,他們相信以凌榆的能力超越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即便是亞軍,也已經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成績了。 可當時,池驚瀾坐在滿滿當當的觀眾席上,隔著人山人海,與幾乎整個冰場,卻仍然明晃晃地感受到了凌榆身上蓬勃的野心與怒氣,以及一往無前的銳氣。 凌榆的字典中,從來沒有服輸這個詞。 那一刻,池驚瀾就預感到,他可能要見證一場奇跡。 果不其然,接下來,凌榆給所有人上演了一場教科書般的超車示范——第二名試圖堵住凌榆超越的路線,但凌榆卻毫不在意,直接水平方向與第二拉開了距離,而后果斷加速,眨眼之間就在平坦開闊的大直道上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外道超越。 行云流水,輕描淡寫。 而在完成對第二名的超越之后,凌榆又迅速切回了內道,他甚至都沒有作出對剛剛超越之人封鎖路線的動作。 他不屑于此,也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下一秒,全場因為剛才漂亮的外道超越而響起的驚呼還未來得及平息,新一陣的驚呼便接踵而至——幾乎是眨眼的瞬間,剛剛才完成對第二名超越的凌榆就已經甩開了他,并且極速逼近了第一,原本他與第一有好幾個身位的距離,人們都看不清凌榆是如何加速的,就已經拉近到了一個身位之內。 第一名本來還算游刃有余,卻沒想到頃刻間危機就已然到來。 不過能滑到第一還是最后一棒的人也不可能會差,這位歐洲老大哥名為布朗·埃爾頓,在個人賽里也是凌榆的老對手,雖然已經年近三十,但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即便他在個人賽中已經基本追不上開場就猛竄出去的凌榆,但拋開因年齡增長而降低的能和短時間加速的能力,在守排位能力上,他依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超一流水準。 冰迷們之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若想超越他,那就要在一開始超越他,若是一開始你落后于他,那么很不幸,你為自己選擇了地獄難度。 凌榆此刻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地獄難度。 布朗·埃爾頓也的確不愧為經驗豐富的老將,當他察覺自身后呼嘯而來的風時,一點也沒有因此自亂陣腳,余光瞥著身后凌榆瘋狂逼近的身影,即便心中感慨著后生可畏,腳下冰刀的動作卻也一點不含糊,精準加刀,非常細微的路線變化,卻幾乎堵死了凌榆近身超越的所有線路。 而剛才超越第二的外道超越在此刻也已經不適用,最后這一段賽程,已經沒有轉外道再超越的時間了。 但凌榆也不可能就此放棄,輕輕擺動著身體和冰刀,同樣細微地控制著線路的變化,不斷尋找著前方老將的破綻。 這一刻,兩位頂尖運動員幾乎是刀尖對刀尖的見招拆招。 觀眾們看不見他們腳上細微的動作,卻能感受到賽場中越繃越緊,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 整個觀眾席都安靜了下來,看著冰場上兩位最耀眼的運動員針尖對麥芒地你追我趕,看著老將胸膛劇烈起伏,拼盡全力地擺動著雙腿,看著青年神情冷峻,距離越拉越近,卻又一次次地被極限地擋了回去,就這樣,焦灼地僵持了最后大半的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