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即使聽不出來這是什么動物的聲音,人們也猜到了。 ——這是鯨魚的叫聲。 躺在冰面上的少年睜開了雙眼。 第一百零六章 “我是只化身孤島的藍鯨 有著最巨大的身影 魚蝦在身側穿行 也有飛鳥在背上?!?/br> 深邃悠遠的鯨詠過后, 清冷空靈的歌聲無縫銜接,圍繞著場館盤旋而上。 放大到整個場館都聽得見的歌聲中能聽見隱隱約約的電流“刺啦”聲,卻并不令人覺得突兀出戲, 像是人類借用著科技的手段在隱秘時窺探見了深海的一角。 雖然這是連池驚瀾自己都沒有預想到的效果。 [誒誒臥槽這好像不是原版歌聲??聲音有點耳熟啊, 等等……不會是池驚瀾自己唱的吧??] [聽聲音……好像真的是??!我去,他唱歌居然那么好聽??!] 貼吧里一些冰迷已經敏銳察覺到了真相。 是的, 現在場上響起的歌聲, 并不是原版, 而是池驚瀾自己重新錄制的, 因為設備比較簡陋, 他也糾結過到底是放原版還是放自己錄的……并不是說原版不好, 只是他自己錄的版本帶了一點私心。 他歌唱的情感與原曲略有不同,但那最適合他此刻的心境。 最后他還是把自己錄制的版本提交給了主辦方, 在前幾句歌詞即將放出來的時候,他還微微提著心。 好在效果不錯,雖然用簡陋設備錄制歌聲在整個場館里被放大之后聽起來確實有些許瑕疵, 但和歌曲的意境意外地融合了起來。 燈光暗下時在冰面上躺下的少年在光投射在他身上時笑著睜開雙眸, 感受著身下他熟悉了幾十年的冰涼溫度, 雙手輕握放在胸前, 啟唇同盤旋在場館中的自己的歌聲輕聲合唱。 “我路過太多太美的奇景 如同伊甸般的仙境 而大海太平太靜 多少故事無人傾聽” 投射下的燈光逐漸擴大到整個冰面, 冰面上的冰美人哼唱著悅耳的歌曲, 從冰面上緩緩起身。 并不是簡單地坐起來, 黑發少年從躺姿自然地轉變成了跪躺的姿勢,張開雙臂,像是張開了翅膀, 然后腰腹核心發力,緩緩起腰。 少年的姿態輕松, 但這并不代表著這是一個輕松的動作,就像貝爾曼那樣,柔軟優雅的背后,男運動員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痛苦與汗水。 但池驚瀾做到了最好。 柔軟的發絲自然垂下最后離開冰面,融化的細碎冰晶在明亮的燈光下折射出鉆石般的光芒,在少年的發尾又濃墨重彩地添上了幾筆。 無比柔軟的姿態,池驚瀾整個起腰過程又放的緩慢又優美,像是鳥兒張開翅膀就借著風盤旋而上。 少年歌唱著代表著孤獨的歌詞,觀眾們卻能從他起身的過程中感受到少年身上的孤寂正在逐漸消融。 “我愛地中海的天晴 愛西伯利亞的雪景 愛萬丈高空的鷹 愛肚皮下的藻荇” 臨時新編排的節目沒有專門的表演服裝,好在柯苑澤的節目與古典舞相關,池驚瀾向自己的師兄借了一身純白的練舞服,腰間還有些寬松,便挑了一根水藍色的綢帶束在了腰上,拖曳起長長的尾巴,瀟灑又飄逸。 完全不像是臨時起意拼湊起來的服裝,而像是精心設計的小彩蛋。 冰面上的纖細身影伴隨著歌聲起舞,腰上的水藍色綢帶在空中畫出優美的弧度,一圈一圈,衣擺飄飄,像是水面上的波紋,又像海中的藍鯨從沉睡中蘇醒,巨大的鯨尾輕擺,便掀起陣陣巨浪。 少年的舞姿柔軟,人們卻能看出他纖細身軀之下蘊含的強大力量。 前一陣時間他偶然聽到這首歌,當時他只是覺得和自己有些相似,直到昨天晚上心結打開,或者說放下自己的傲慢之后,他靈光一現回想起這首歌,突然間有了巨大的共鳴。 1989年,正好是他死亡的后一年,科學家在以色列海岸發現一只灰色鯨魚,在其他鯨魚眼里,它就像是個啞巴,沒有一個同伴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 因為他與其他的鯨聲音頻率不同,52赫茲的灰鯨在寬廣無盡的海洋中始終只能孤獨的旅行,是這首歌“化身孤島的鯨”的原型。 與他何其不像? 灰鯨孤獨卻喜愛著他能見到的一切,他何嘗不是? 經歷過那么多苦難也不曾有過任何怨恨,池驚瀾也曾思考過,大概和他從小貫徹的信念有關。 在當初那個邊境還時有動蕩的時代,池驚瀾自小在邊疆軍營里長大,他的靈魂中早已鐫刻上了軍人的堅硬與風骨。 即使后來他沒去參軍,而是成為了一名運動員,可池驚瀾始終認為,為國出征的運動員和軍人并無多大區別。 他們都愛這古老綿延的山川,愛這山川里的黎明百姓,愛自己的國家,愛手中的武器,也愛腳下的冰面。 腳下的冰刃是他身為運動員的武器,運動員和軍人永遠做著無比鋒銳,用手中武器殺出一條血路的事,但池驚瀾從小就知道,他們這么做,不是為了傷害他人,正相反,他們為的是守護,這是父母和長輩們交給他的道理,盡管后來他們一個個離他而去,池驚瀾也從來沒有遺忘過他們的教導。 在當年混亂的體壇里,他正是因為貫徹著這樣的信念,才沒有被淤泥淹沒,但也正因如此,他走得永遠是一條孤單的道路,沒有人理解,也沒什么朋友,不愿給長輩帶去麻煩,于是更無人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