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李秀才則用米飯拌掉了雞蛋炒蘿卜丁的渣渣。 因為吃得太急,差點兒沒噎死的宋好婆,在喝了兩大碗水后,還不忘提醒陳冬月,“冬月啊~娘得跟你說一下,如今天氣還沒暖和,這雞啊......吃的草料啥的,也不太好弄。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啥這些雞每天只要吃一把陳谷就餓不死,但是咱真的不能再多養雞了哈,我怕啥時候它們恢復正常了,咱們養不贏啊?!?/br> 陳冬月昨日讓人又買了兩只母雞回來養。 今天他們家六只雞,一天產雞蛋將近三十個.......不但足夠一大家子吃,連青山繡坊的繡娘們,今天的菜色里都多了些雞蛋沫。 如今天氣寒冷,草木皆枯,陳冬月就讓小尤給她搞了不少天然雞飼料放在了空間里,每天趁著大家不備,她都會在雞窩里撒上不少雞飼料。 因為家里的雞太過稀奇,宋家人輕易也不敢去動,所以陳冬月做的手腳,目前還沒人發現。 不過發現了她也不怕,反正這會兒又沒監控,誰知道這雞到底是誰喂的。 她就是耍賴不承認,咋的吧! 不過宋好婆的提議,陳冬月還是認真答應了,“知道了老太太,以后我要再買雞的話,咱們就不給起名,直接殺了吃了?!?/br> “.......我不是這個意思?!彼魏闷胚B忙擺手。 “沒事兒,下月君瀾再過生日,咱們就殺只雞慶祝慶祝?!标惗滦Σ[瞇。 眾人齊聲道好,直接把宋好婆說不要了的聲音給掩蓋了過去...... ..... 第95章 農耕要事 時間一晃,很快到了三月里。 照理說,這時候,應該是春耕時節,是農人們最忙的時候。 但是因為這天氣依舊寒冷,雖說前些日子要升溫了些,可卻還沒到能耕種的溫度。 大伙兒這日齊聚在宋氏祠堂,圍著村里最為年長的大虎老祖問著農耕之事。 大虎阿祖過年的時候差點兒也凍噶了,好在姚大夫出手,救了他一命。 這會兒小老頭的精氣神,比往常還是要差了些的,他看著手里的黃歷,和歷年耕種的記錄,嘆氣道:“今年這年景,我也是幾十年沒見過,所以也只能摸索著干了。 我們家現在是準備過兩天看,天氣若有轉暖的跡象,就先育了一半的禾苗,試種下。 要是能行,就再育一半,要是實在不行......那也只能保稻子,不種冬麥了?!?/br> 青山村屬于不南不北之地,一年就種兩茬糧。 春種稻子,稻子收了就種麥子,麥子都是越冬麥,等收了冬麥就又該種稻子了。 若是種稻的時間耽擱了,影響的不但是稻子的收成,更會影響下一茬的冬麥種植。 所以一般情況下,為了不影響兩茬糧食的交替耕種,青山村播種的時間幾乎都是固定的。 可現在不是情況特殊嗎? 為了確保一定要收上一茬糧,老虎阿祖家就決定要先保稻子,再想麥子。 畢竟如果今年再跟去年似的,冬天那么冷,那他們冬麥種了也不一定能有收獲。 不過對此想法,宋常越卻提出了個疑問,“那要今年夏天再發大水呢?” “那就死了得了,”阿虎老祖突然擺爛,“反正天要我們亡,我們就都別活了!” 宋常年‘啪’一下,一個大逼斗甩弟弟后腦勺上,“祠堂里胡說八道點什么??!” 在場的所有人,瞬間不敢再多說話。 只有宋楊小聲的說了一句,“我們家也想好了,就跟老祖家想的差不多,今年就準備種一茬糧了?!?/br> 眾人也道,這天氣如此,也只能先保了一茬再說了。 也是好在有陳冬月的繡坊和手工作坊在,要不然這整村的人,都沒地兒找活路去了。 人群一時散了去,便有好事者問宋楊,“陳東家也不知道哪里找的客人,這種情況下,怎么還會收那么多不能吃不能喝的玩意兒?” “你管陳東家哪里找的買家呢!”宋不凡攔在了宋楊跟前,“你要有本事,你也自己找去啊?!?/br> 說完,他便扯著宋楊趕緊走了。 其實宋不凡也很好奇。 他前陣子跟村里的壯漢們組團去了趟縣城,這縣城里頭買賣真是稀疏,還開著的店鋪,估摸著也就十來家。 以前那些賣竹簍之類的雜貨鋪,壓根就沒人踏足進去。 宋不凡在人家門口蹲半天,都沒見著有人進去采買。 這陳東家.......找的買家,難道是南來北往,到處有分號的大商行? 要不然這事兒也說不通啊。 可......陳冬月是怎么認識的大商行呢? 難道真的是靠的宋柯?但是宋柯都這么久沒消息了......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家現在三個人都有活干,每個月都能存下八錢銀。 一個月八錢,一年就是將近十兩銀子! 要知道像青山村這樣的地方,在糧食自給自足的情況下,一個農戶家里頭,一年也不過就二三兩的開銷。 一年能存下十兩銀,宋不凡也覺得自己發財了! 不過......還是比不上李秀才啊。 他雖知李秀才一個月就能賺三兩銀子,自己寫字卻沒李秀才寫的好,便也不敢開口搶了李秀才的活計。 于是這日回家,宋不凡便把水根叫到了跟前,給他找了兩支新的毛筆,認認真真的開始教兒子讀書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