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節
第351章 天閣。 群山依舊云霧繚繞,看不清修建在山巔的仙人居所。 山腳的村莊在雞鳴之后從沉寂中復蘇,漸漸變得熱鬧起來。 他們的村莊坐落得離鎮子遠,生活平靜,沒有什么波瀾,唯有那年山上夜晚的驚變,才是他們這幾年記憶當中最難以忘卻的一次。 那一夜后,山上的仙人們都下來了,山巔的云霧散去,群山的靈氣仿佛隨著居住的仙人離去而散開,直到很長時間之后,仙人們才又回到了山中,那片山峰才恢復到了村民們熟悉的樣子。 而除了那一回,就算是邊關和草原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村子里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受到波及。 村民們是在三四年前聽到邊關對草原全面開戰的,朝廷調集糧草兵馬,在厲王的帶領下同他們打了快一年,徹底擊潰了草原人。 眼下草原王庭的領土已經變成了大齊的一部分,王朝的疆域增加了四分之一,地圖上添了幾個行省,有了更多的馬場,草原上曾經的霸主可以說已經不復存在。對生活在邊關的齊人來說,這影響重大。 除了他們以外,其他地方的百姓這幾年生活變化也很大。首先是有了各種好用的工具,從農具到坐具,從車具到織機,許多或新式或改良的制品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其次,紙變得便宜了,印刷的速度快了,市面上流通的書多了,價格只有不到從前的三分之一。 買得起書的人多了,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下層的普通人家能讀書的變多了。 村里的夫子說了,讀書能開智,他們一代一代這樣讀下去,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而他們所耕種的麥種、稻種也和幾年前不一樣了,朝廷發下來的這些新種子在他們的土地上適應了一兩年之后,就表現出了適應環境的特性跟高產。如今在他們村子里,即便是最貧困的那一家日子也好過了,家中不說頓頓都能吃上白面,起碼兩日能吃三回,不時還能見葷腥。 朝廷不光給了他們種子,因為土地不夠停了好些年的分田也補上了,村子里的成丁都分到了該分到的地。 然后就是修橋、鋪路、蓋房,哪怕是村里最窮困的人家房屋都重新修繕過了一回,用料實在,修得寬敞又結實。 村子里現在每年每家都要派人去服徭役,主要修的就是他們村子外出要走的橋和路,去服役的人回來說了,縣衙低價賣給他們修建房屋的材料就是用來修橋鋪路的特殊灰漿。 據說這種灰漿出自厲王殿下的封地,從前都是專門供給邊關,用來修筑城墻抵御外敵,干得非???,用來壘磚修墻無比堅固。 以前這些灰漿再好也只能緊著邊關,他們都沒見過,但現在不用打仗了,他們這些普通人也能夠用它來修建房屋,抵抗風雨。 而邊關戰事結束,他們村里好幾戶去服兵役的人家的孩子也回來了,闔家團圓,很是熱鬧地過了一個好年。 吃飽穿暖,有屋有田,還有高產的糧食,村民們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能更好了,但卻發現竟然還能更好。 從去年開始他們看病也簡單了,原本生了病只能在村里熬著或是在田間采些藥煮了吃,如今各鄉都有了大夫,每旬都會到他們村子來給他們看病,收的診金跟藥費都比外面的藥鋪便宜。 據說這是因為朝廷打贏了草原人,收歸了他們所有的資產,所以才有了錢,而圣上憐惜他們這些百姓,所以撥了專門的款項設立地方醫署給他們看病。 這一場勝仗帶來的好處,真是數也數不清。 至于他們分到的田地是如何從無變有的,里正說了,這是因為厲王殿下把他的王陵選址定在了草原那邊的行省,遷了中原的好些世家大族過去給他修王陵。 這些他們可以理解,生死大事,就是在他們民間也是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給自己攢壽材、選墓地,何況是厲王殿下這樣的天潢貴胄,自然要修得堂皇些。 而那些原本在當地經營日久、根深蒂固,吞沒了數不清的土地,隱下了無數民戶的世家被遷到了那里去,他們吞并的土地卻不能一起帶走,就這樣被收了回來,再重新給他們這些普通百姓分發了。若非如此,就算他們得到了新的良種,也沒有足夠多的土地能耕種,絕對不會有現在的好收成,好光景。 里正還說了朝廷的各種改制,作為一輩子都在山腳下沒有走出去的村民,他們聽不懂。 里正自己其實也說不清,只是告訴他們這些原本都應該很難實現,但在摧毀了草原王庭的氣勢下,還有過去這幾年有很多工具、很多新的人才涌現的情況下,朝廷才一口氣都做到了。 他們是趕上了好時候,分到了田地,分到了各種工具跟高產的糧種,還有機會看病——不是誰都有這么好命的,里正總結道。 村民們十分認同他說的這些,不過私下里他們也覺得這次變化不光和厲王殿下打贏了這場仗,收服了草原王庭有關,應該也和幾年前山上的仙人下山那次有關。 “你們想,那么多的好東西以前從來沒出現過,忽然一下子就都冒出來了,還能送到我們手上,一定是仙人們從山上帶下來的!” “沒錯,一定也是這樣!不然那么多好東西不是仙人所賜,那些貴人們怎么會愿意分到我們這些普通人手里,而不是自己緊緊攥著?!?/br> 那可都是能改換門庭,能夠傳世立家的好東西,換了是凡人,一定會自己把控著,怎么會那么大方的給天下人? 而且山上的仙人們離開之后又再回來,他們就不像從前那樣只待在山上一直不下來了,還挺常從他們村子經過,偶爾還會給他們看病。 有一回,那位來鄉里給他們看病的大夫遇到了仙人,認出了他們的身份,立刻行了大禮。 據大夫說,他們這些醫者都是得到了仙山之上的醫書傳授,醫術才如此突飛猛進,否則他一輩子也就是個普通的游方郎中,只能看些尋常的病癥,哪能有機會吃上官家飯。 大夫都這么說了,哪還有假? 沒有山上的仙人饋贈,他們是絕對過不上如今的好日子的。 從能這樣看上病開始,大家就覺得像做夢一樣,這樣的日子他們只在歷經過前朝最富庶、最繁華時候的老人口中聽到過,甚至感覺有些地方還比不上他們如今過的光景。 他們都隱隱感覺到了,自己正在越過那個最好的時節,朝著一個更宏大、更光明的盛世接近。 天公也作美,在風調雨順中,他們又過了一年。 眼下正值新春,是村子要祭祀的時候,祭品比起前幾年要更豐富了。而除了在村子里祭拜祖先,這幾年他們也增添了新的祭祀環節,就是每年的年初三會由村長帶著村里的青壯和孩童往仙山上去,去向山上的仙人進行供奉,讓他們看看今年的收獲。 年初三一清早,祭祀的隊伍就出發了,清晨的仙山還是那般云霧繚繞,但在眾人眼中卻再沒有像從前那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 村長年尾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還在家里休養,今年是由他的兒子帶隊上山。 人群里有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她是村長的小孫女,今年是第一年跟著父兄上山。雖是第一次,她卻并不害怕,一路上邊走邊看,手里還捏著一個玉雕,喜愛地把玩。 走在旁邊的中年人抬著供桌一角,看了女兒一眼,見她牢牢地攥緊那個玉雕,還有根紅繩把它系在了她的手腕上丟不了,這才放心。 小女孩因為第一次上山而興奮,又有一部分心神專注在手中的玉雕上,沒有注意其他,但她的哥哥們卻不是第一次來了。 兩個半大少年手中捧著籃子跟香爐,在聽到從遠處傳來的車輪轉動聲和馬蹄聲時都精神一振,朝著那個方向看去,有些興奮地道:“來了來了,那輛馬車果然來了!”“爹,你看,那輛馬車今年也來了?!?/br> 他們村子雖然修了橋鋪了路,但因為地處偏僻,一年到頭除了來勸課農桑的縣令來的時候是見不到什么馬車的,所以每年上山前后看到這輛馬車,孩子們都會興奮一陣——因為這馬車一看就和他們村里熟悉的車具不一樣,里面坐著的人應該也很不凡。 不過可惜的是,每年他們都只看到馬車來去,卻沒有機會見到車主人的廬山真面目,更不知道這樣的貴人來他們這里是要做什么。 不只是這兩個半大少年,這次上山的許多青壯也都不由地停下腳步,看向越來越近的馬車,想著里面坐著的會是什么人。 馬車逐漸靠近上山的入口,速度也逐漸放緩,最終停了下來。坐在車轅上駕馬的青年看著那群準備上山的村民,手握韁繩,微微轉頭對著車廂說了一句:“殿——咳,公子,到了?!?/br> 坐在車廂里的人睜開了眼睛。 還是春寒料峭的時候,他身上穿的衣服卻并不厚,同幾年前相比,這金相玉質,仿佛身在車廂里也泛著微光的俊美面孔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只是更多了幾分成熟。 他沒有動,像是平復了一下心情,這才道:“走,我們下去?!?/br> 第352章 村民們就看到車轅上坐著的青年站到了地上,接著簾子一動,馬車里的人出來了。 待見到馬車里出來的貴人的時候,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下意識在心里贊嘆了一聲來人的姿容和貴氣。哪怕是還在最不識美丑的年紀的小姑娘都把注意力從自己手中移開了,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她的哥哥在旁興奮地道:“爹!這位貴人看起來好貴氣??!” 但又不單純是貴氣,在他身上還有種令人折服的氣質,仿佛他一出現,世間所有的光芒就都匯聚到了他身上。 在他們看過的話本里那些可以領兵打仗馳騁沙場的大英雄,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吧? “小孩子少多嘴?!?/br> 他爹做了個噤聲的表情,雖然他也很認同兒子的話,但貴人哪里是他們這樣的小老百姓可以評判的? 而且,他在心中暗暗比較了一下,覺得這個年年來這里,他們卻年年都沒有見過的貴人比自己見過一面的刺史大人還不知要更貴氣多少。 這說明什么?說明他的來頭只會比刺史只大不小。 然而兒子是住嘴了,小女兒稚氣的聲音卻在旁響起。 她問道:“爹,像貴人這么厲害的人,也還有事情要求仙人嗎?” 她爹空不出手來捂她的嘴,帶著常衍走到了不遠處的厲王已經聽見了孩子的童言稚語,看到村民們臉上因這句童言而起的惶恐。 他沒有在意,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對為首的中年人點了點頭,然后就走在前面,朝山上去了。 見他沒有同自己的女兒計較,中年人這才松了一口氣,然后抬著桌子對站在原地不動的隊伍說道:“還站在這里做什么,趕緊上去了!” 于是,停在山腳下的一行人這才帶著各自的東西,往他們每年都要來一次的半山腰處走。 厲王走在前面,看著眼前的草木在春寒之后發出新綠。 從邊關一戰,她上了棋盤,用自己的命去換取勝機,破了道人的局之后,已經過去快五年了。 決戰時,他親眼看著自己刺出的那一戟洞穿了她的心口,蕭應離原本以為她會就此死去,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機會再見她,但卻在交戰結束之后聽到她并沒有死。 道人身亡,棋局被破之后,天閣閣主發現她還有一絲生機不滅,于是和在身邊的游天跟已經耗盡修為的麒麟先生一起把人帶回了天閣醫治。 在這之后,他就再沒有她的消息。 直到徹底打服了草原人,破了草原王庭,擴張了大齊的疆土,將一群不安分的世家趕到那里去給自己修王陵以后,他才來到這里。 之后不管中原如何動蕩,朝中改制在忙,他都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來。 春天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沉睡在天之極的她也最有可能在這個時候蘇醒。 雖然來了幾年就失望了幾年,但等到新的一年,蕭應離依舊來了。 兩撥人在拓寬后的山道上行走,還沒到半山腰,后面的村民就見到從云霧中走出來一人,對前方的那位貴人頗為恭敬地邀請他上山。 果然,身份不同在仙山上的待遇都不同。那握著玉雕的小女孩站在人群當中,看著前面的貴人跟著來接他的年輕道童朝著云霧深處走,眨眼間就消失在了他們面前。 云深霧繞,在走了一段,離開了村民視野之后,腳下的山階就變得陡峭起來。只不過對三人來說這都不算什么,他們就這樣在山間的白霧中一直行走,走到時間都失去了概念,終于來到了天閣所在。 同往年一樣,來到這里,厲王要先去見的是天閣之主。山巔的溫度已經比山腳下冷,但陳松意所沉眠的天之極比這里更高,更冷。 在被引入容鏡所在的主殿時,厲王透過旁邊的窗,朝著天之極所在的方向看去。 那里極冷,人跡罕至,不會讓她的傷口惡化,在低溫下還能減少她身體的消耗,給他們更多時間找辦法來救她。 據說把她帶回來之后,前面三年天閣都是在想辦法修補她的傷口。 那樣的傷勢明明是不可能長好的,但他們也修補成功了。 修補完之后,就是等她醒,然而誰也不知她什么時候會醒。 對整個朝堂來說,這位永安侯都像是劃過天際的流星,于黑暗中閃耀乍現,力挽天傾,最后又那樣陡然墜落。 比起麒麟先生,他的這個弟子更像是歷劫的仙人,橫空出世,扭轉乾坤,然后完成了使命就走了。 流星再璀璨,出現的時間卻短暫,很快會被世人遺忘,但厲王不想讓她被人遺忘,而朝中有很多人同他一樣,也不想讓她被人遺忘。所以朝廷這幾年都在為她立書作傳,將她曾經做過的那些事被寫在了書中,包括最后一戰,全都寫成了傳記,寫成了傳頌的話本?,F在雖然她仍在天閣之上沉睡,但大齊境內境外知道她的人卻更多了。 “這也是希望有更多人能記住她,能夠錨定她,讓她回來得更快?!?/br> 當時麒麟先生對他說的話言猶在耳,厲王始終記得,也因此懷抱希望。 只是這樣一來,她的狀況自然瞞不了她的家人。陳家在京中扎根,陳寄羽已經外放結束歸來,入了門下省,回到京中和父母團聚,一家人就住在她的府邸中。 陳母帶著養女在京中經營飯館,陳父在司農寺擔任了一個小官,依舊是在進行良種的改進培育,盡管因為女兒而盡受優待,但全家人卻都活得很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