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節
族長一回頭,看著這些青壯,喝道:“你們也過來!” 族長一呼,大家就毫不猶豫地跟了上去。 于是掛匾儀式剛結束,一群人又風風火火從陳氏宗祠離開。 族長還想往家里去,但陳父比他有經驗,剛剛女兒他們去拿了新犁,都沒來宗祠看掛匾儀式,肯定是下地去了。 “去地里!” 他反過來拉著族長,一起往自家的地跑。 往年秋收之后,田里留下的秸稈都是就地焚燒,燒成灰燼埋在田里來增加肥力。 不過今年用了新的堆肥方法,所以地里很干凈。 族長跟著陳父跑到田邊的時候,就看到地里老胡在犁地。 他拿著新的木犁,像是得到了新鮮的玩具一樣,在田里走來走去。 陳松意也已經一早下地試過了,就連小蓮都上手試了試。 小姑娘覺得新犁比舊的省力得多,自己一個都能推得動,而且翻的土也深。 “爹,族長?!币姷礁赣H跟族長跑過來,陳松意問他們,“宗祠那邊結束了嗎?” “結束了!”不等陳父開口,族長就中氣十足地道,然后眼熱地看著老胡手里的木犁,“這就是新打的犁???” 族長還矜持著,沒直接問自己能不能上手試試,后面那群跟過來的青壯見老胡在田里犁地,手上拿著個沒見過的農具,立刻七手八腳地往地里沖。 “胡哥!這是什么好家伙?是給咱們新配的嗎?” “快,你去旁邊歇著,快讓我們試試!” “我先!我年紀大我先!” “去你的!我先拿到的,憑什么要讓給你!” 老胡剛拿到手,還沒試出幾分手感就被他們搶了。 他被拱到一旁,不由地笑罵一聲:“這群兔崽子!” 族長雖然沒搶到上手試新農具的機會,但是從陳松意這里得到了好消息。 她請朋友改良了農具,除了這犁以外還有好幾樣,準備在村里推廣開,好配合耕種。 現在先是農具,回頭看看有沒有良種。 在她想來,師兄回了天閣,怎么也該有些良種適合種植。 這犁在村里的木匠陳大年那里打,八百文一個,老胡闊氣,第一批先打了十件。 “……村里的各家要是想要,直接拿錢去打就成,要是出不起,胡護衛打了這么多,可以先租,租個幾年,分批把錢付上,這犁就歸他們了?!?/br> 族長忍不住說了聲:“這樣好?!?/br> 這可太好了! 他看出了這新犁的省力,就算家里沒有青壯的,有了它也能靠人力犁地。 一個犁就這么好,不知道剩下還沒拿出來的那些農具又要怎么好。 想要全村一起一口氣把農具全換了,怕是做不到。 老胡愿意先打了租給他們,讓他們慢慢攢錢,分幾年來買下,負擔就沒那么重。 ——這實在是太好了! 在所有人都過了把癮,把陳松意家的這兩塊田都犁了一遍以后,族長總算撈到了機會,下田親自體驗了一把。 還有九個新犁在打造中,老胡很爽快,讓族長直接把犁帶回家去,讓其他沒試過的村民都試一試:“這么好的東西,怎么能不每家都有一個?” 老胡不留余力地推廣,很快老木匠家能打一種新犁的消息就傳遍了陳家村。 那些外嫁回來的女兒也聽到了,人人都忍不住試了試,還從娘家了解了一番陳家村今年新換的耕作方式。 聽完,她們都很想自家也學一學,同時還覺得羨慕—— 怎么自己出嫁后,村里就突然得了這么多靈秀? 又過了幾日,老胡把自己這小半年的經驗總結成冊,添上改良的犁,送到鎮上給了風珉。 風珉在接過的書冊時,很是意外一下。 他再三確認自己面前這個是最不愛舞文弄墨的老胡,這才把書冊翻開。 院子里的小少年們正在練武,老胡津津有味地看。 看完他交上來的屯田經驗,風珉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這個自己的護衛里最不愛讀書的,現在竟然寫書了,而且字還寫得也不錯。 難怪陳松意說教學相長。 老胡在陳家村不光學屯田,還訓練那些青壯,教他們屯田,自然而然水平就上來了。 風珉花了些時間才把這本經驗手冊看完,然后聽老胡說他們搞了改良農具,他還是要留下,先不回京城了,風珉應下了:“想留就留下吧?!闭f著隨手把這冊子放在了一旁。 老胡看了一眼自己的心血結晶。 盡管這是站在意姑娘的師父這位巨人的肩膀上搞出來的,但他還是忍不住覺得自己厲害。 他頗有些自得地道:“就這本我寫的東西,要是上交給縣令,那也是縣令的政績一樁?!?/br> 陳松意是完全沒想著要藏私的,老胡這些日子看著,她不光是想把這個屯田方法推給邊關,也想推給地方上的百姓。 可惜,這個位置上坐的是郭縣令。 雖然他本身做得不算差,他們父子在陳橋縣的經營也不算太過分,比起其他貪官污吏來好多了。 可誰叫他們沾上了程明珠? 這一沾上之后,小錯也變大錯,什么光明前途都與他們無緣了。 風珉睨他一眼:“所以不給他,就便宜我了?” 他說著,又隨手翻了翻放在桌面上的冊子。 這是很不錯。 不過他沒想回京以后就這樣交上去,他還有別的打算。 今日老胡是同陳松意他們一起來的。 只不過他們一家是從鎮上經過往書院去,他則來了風珉這里。 除了送這冊子,他還送來了一些陳母新做的吃食給公子爺。 小蓮沒跟來,跟元六一起在村里守著家。 陳家人從水路去書院,一家四口包了一艘小船。 陳父陳母都是第一次去,難免緊張,兩人又特意穿了新衣服,更有些束手束腳。 不過有兒女在旁,兩人就漸漸放松下來,有余裕欣賞秋景了。 等到了書院,趙山長見果然如自己所料,陳家父母隨長子上門,送他來拜師,就忍不住開懷地笑了。 而且,見到在束脩六禮之外,陳家還特意做了一身衣服鞋襪送自己,趙山長就笑得更加開心了。 行過禮,喝過拜師茶,趙山長就與他們分坐在堂中,正式說起了自己的安排: “從江南去京城路途遙遠,便是走水路也要十幾天。十月氣候正好,我準備再帶寄羽他們十幾人去一趟京城,同這回一樣,帶他們提前去備考?!?/br> 第146章 這讓夫婦二人又意外又喜,意外的是長子才回來沒多久,這么快就又要離開。 喜的是有師長帶著上京,又有那么多同窗結伴同行,比一個人去要穩妥。 在爹娘向趙山長道謝的時候,陳松意在袖子底下算了一卦。 那日確實是吉日,宜出行,少波折,于是不動聲色。 廳堂里其樂融融,新鮮出爐的師徒很有默契。 趙山長只簡單說幾句怎么安排,陳寄羽就能知道大概,給父母解釋。 只不過趙山長目光一轉,就落在了陳松意身上。 陳松意見他笑瞇瞇地問:“這回你要不要跟著一起,再陪你兄長上京趕考?” 陳松意早有準備。 就算趙山長不問,她也會提。 在家人的目光下,她從善如流:“我在京城生活了十幾年,對京城也還算熟悉。我與兄長同去,說不定能幫上些忙?!?/br> 趙山長捋著胡須笑道:“好,好?!?/br> 雖然小侯爺對外宣稱,他是路過陳家村,偶然結識了寄羽,同他一見如故。 但趙山長覺得這真相不盡然。 回來之后他查了查,才知道陳家的這個小姑娘是在京城長大,身上有段曲折故事。 難怪她待人接物如此有手腕,氣度如此不差。 小侯爺名聲紈绔,實則有俠義之心,應當是先同她有了交集,然后才認識了寄羽的。 陳松意說她能幫上忙,趙山長毫不懷疑。 于是,十月進京的事就此定下。 除了書院這次中舉的十余人,趙山長還捎帶上了林夫子那個學生,等人一齊就出發。 陳松意既然要跟著一塊兒去,陳寄羽就不必再特意回一趟家了。 這幾日就留在書院,要帶什么行李家里會給他收拾好,再由陳松意一并帶過來。 小船停泊在岸邊,一家三口依次登上了船。 跟來時相比,陳父陳母都放松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