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跟隨老師學習了幾年,楊佐覺得自己已經脫胎換骨,跟過往不能同日而語。 可是要下場去考鄉試,甚至考會試,楊佐覺得自己還遠遠不行。 “呵,滄海何曾斷龍門?”葉乘風笑了起來,向著自己謙虛的弟子道,“你師弟他們幾個不夠火候,你卻是可以了?!?/br> 他一邊說著,一邊將手中的信遞給了楊佐,讓他自己看。 楊佐誠惶誠恐地接過,見老師又手持釣竿,轉向了大海。 “而且你師伯如今正得重用,不知什么時候又會被貶下去……趕緊去,不然錯過這村,可就沒這店了?!?/br> …… 這些四散天涯海角的知交會收到這封信,契機正是景帝啟用了他們在舊都的幾個同僚。 這無疑是一個信號,一個他們應當歸來的信號。 他們這些人,曾經同朝為官,心中有著同樣的理想,只不過一部分人留了下來,而另一部分人因為時局跟一些排擠,選擇了辭官退隱。 但付鼎臣相信,自己這些四散天涯海角的朋友,心中燃燒的火都還沒有熄滅。 現在就是機會了。 他已經在黑暗中前行,獨自舉起了一根火炬,找到了黑暗已久的前路。 大道不獨行,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 所以他在江南,向著自己昔日的同門同僚、親師故友寄去了一封封信。 希望他們能夠再聚首,再一起為社稷、為朝堂、為百姓謀事。 除了李觀其、葉乘風,收到這信的還有許多人。 田間地頭,南海之濱,臨江樓臺,深山廟宇,一個個或蒼老,或壯年,或嬉笑,或怒罵的身影,手中都拿著同樣的信。 看著那穿透紙背的熟悉字跡,他們心中未曾涼的熱血再次回溫。 他們耳邊仿佛都聽見了寄出信的那人的聲音:“請回來吧?!?/br> 而如果他們暫時不想回來的話,付鼎臣也不強求。 他還提出了一個建議,讓他們的學生先回來看一看。 經此一役,江南從上到下會多出很多空缺,急需俊才來填補。 付鼎臣知道這些年他們在朝堂之外,不會只是閑著,自己還不想回來,不如就派弟子們回來。 今年秋闈是一個好機會。 只要他們中榜,就會比自己的師長更快得到一展所長的機會。 江南,州府公館。 付鼎臣寄出了今天的最后一封信。 他放下筆,負手立在窗前。 此刻,他的故友們定然已經收到了信,在與他看著同一片天日。 他微微一笑,仿佛又見到了往日眾人在一起的畫面,輕捋頜下短須,向著天空輕聲道:“我期待著,與諸位再聚首的日子?!?/br> …… 西北,邊關雄城。 這是大齊邊關,再往外去,就進入荒漠。 這里的夏季也同其他地方一樣,炎熱得很,因為缺少植被,缺少水,所以風更加熱,更加干燥。 在城墻上站一天,回來的時候能從盔甲里抖出半斤沙。 到了夜晚,這里的溫度又降得比別處都快。 尤其是在荒漠里,孤煙落日之景一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寒意。 在起風的日子,更是連糊得厚厚的窗戶紙都擋不住鉆進來的風沙。 這里一年到頭都下不了幾場雨,不過前些日子守城的軍士倒是記得,夜里天上響了一陣悶雷。 當時他們還以為能下雨,結果卻沒有。 城中,東西、南北縱橫的兩條大街將整座雄城一分為四。 軍民住宅、各大衙署各據一側,在匯集了幾萬戶軍民的大城里涇渭分明,互不干擾。 南北兩面城墻上,守衛的軍士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睛牢牢地盯著下方。 南面的守衛注意的是入城的人,裴軍師離開邊關已經有月余時間了,他隨時會回來。 北邊的守衛注意的,則是從荒漠里的動靜。 就在軍師被勒令回家休養,離開邊關沒多久,荒漠中的斥候小隊就帶回來了野馬群遷徙的動靜。 據斥候小隊長的匯報,他們還在那群野馬當中看到了馬王。 那匹馬王遍體通黑,神駿無比,比馬群里的其他馬都要高出一截。 如果不是這支斥候小隊沒有半點把握收服馬王,也不想驚動馬群,他們早就下手把這群馬綁回來了。 大齊缺馬,難以武裝騎兵,在西北的荒漠跟草原上,也就屢屢無法把那群蠻夷徹底打滅。 這已經是兩任戍邊大將的心病了。 如果他們有好馬,那上一次交手,厲王殿下留下的就不僅是他們大單于的命,他的次子——如今的烏斜單于也逃脫不了。 厲王殿下大概也是這么想的。 因此,當聽到野馬群出沒的消息,他立刻點了一隊騎兵,帶上十幾日的干糧就一頭沖進了荒漠。 野馬群發現的地方離這里并不遠。 以厲王跟這支精銳騎兵的速度,從抓住到回來,十天也頂頂夠了。 可是現在都一個多月了,荒漠中還沒有見到他歸來的身影。 “大單于剛死,烏斜單于繼位,正跟各王族齊聚龍城,還打算為死去的大單于修筑陵墓,只怕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再戰的打算?!?/br> 大將軍府里,兩個身影站在邊防地圖前。 他們一個是厲王麾下大將李儉,另一個是厲王帳中排名第二的謀士符栩,當厲王跟裴植不在的時候,他們就是最高決策者。 兩人都是四十來歲的年紀,一個身穿武士袍,寬鼻闊口,身材高大。 另一個身穿青色文士袍,身材頎長,文質彬彬。 一文一武,氣質截然不同。 殿下離開這么久不回來,兩人不光擔心他會在路上遇到什么埋伏,也擔心一旦裴軍師回來,發現他就這么帶著一百人出去會震怒。 而軍師一怒……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符栩想著龍城里剛剛下葬的那位大單于,道:“這位草原霸主統一了王庭,帶著他的騎兵跟元老將軍打了一輩子,這些年又跟殿下交手過多少次,只想從大齊身上咬下一塊rou來?!?/br> 元老將軍在時,頂多只能說他沒有得逞,還是因為后來殿下來了,他才嘗到了刻骨的失敗。 可即便是這樣,在他死亡之前,都還是聚集了大軍,驅使著草原上眾多部族,越過荒漠來跟大齊死戰。 “他那幾個兒子里,長子性情最像他,三子、四子也是如此?!?/br> 如果是這三人繼任,那符栩還沒有什么可擔憂的,可偏偏他選擇的繼任者,跟他最為不同。 這不同,便十分叫人在意。 在蠻夷的王庭中,子殺父,手足相殘是常見的事,這位剛剛死去的大單于也是在殺了自己的父兄之后,才登上了這個位置。 可是,他的次子卻與他不同。 他并沒有貫徹這一傳統,在父親重傷垂死,冷酷地要他殺死自己的時候,他拒絕了。 同樣的,他也沒有殺死自己的兄弟。 而是在父親咽氣后將他們邀到帳中,告知他們這個單于他可以不做,不管兄弟中誰想上去,他都愿意輔佐。 他的這兩個弟弟在打仗方面雖然勇猛,可是在治理王庭跟如何面對大齊這個既令他們垂涎,又擁有著像厲王這樣令人忌憚的守衛者的強鄰上,他們卻沒有辦法。 見二哥作為父親選中的繼任者,竟然沒有遵從舊俗殺死他們,還如此推心置腹,原本桀驁的兩人也終于認清現實—— 草原上唯有他們的二哥能做真正的雄主。 于是,兩人順從地表示愿意認他為新任單于,盡心輔佐他。 將這場兄弟鬩墻化于無形,兵不血刃地收歸了兩個強大部族的心之后,這位新任單于拉著他們坐下,告知了他們,等他們聯合起來接管了王庭以后,他要做什么。 首先,他不會再向大齊宣戰。 因為在敵人強盛的時候向它宣戰,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取而代之的是,他準備向大齊求和。 以成為他們的附屬國為條件,換來休養生息的時間。 他們的父親統一了草原,使得王庭空前強盛。 在他手中,他會讓王庭開始學習大齊的官制。 他會召集大齊的能工巧匠,學習像鑄造大齊邊軍武器、馬具一樣的技術,化為他們的武裝。 同時,他還會任用齊人來做官。 他始終相信,最清楚怎么對付大齊的,還是齊人。 “以恭順的姿態麻痹大齊,以俯首稱臣換來朝堂對邊關雄師的制衡……” 符栩想起自己跟裴植的夜話,想起他對這位新任單于的評價,不得不承認他是個令人忌憚的對手。 李儉聽他嘆息了一聲,“他很清楚,在大齊內部,不是所有人都像殿下一樣想跟他們徹底開戰,將他們完全征服,把這片在大齊看來貧瘠的土地也并入大齊的疆土?!?/br> 比如他們的陛下,他更愿意看到的是草原王庭成為大齊的附屬,對他俯首稱臣。 只要烏斜單于把姿態擺得夠低,就能讓大齊內部主和的聲音變得更強。 李儉也皺起了眉:“朝堂內部的聲音不一樣,就算殿下再天縱英才,再雄圖大略,也不能做到心無旁騖地開戰……” 讓大齊的朝堂拖他的后腿,真是絕妙的辦法。 在戰場上難以戰勝的王者,竟然能被這樣桎梏,這位新任單于在派出求和的使團時,都為邊關雄城里的這位對手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