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緊接著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禁制私下買賣土地,如果要買賣土地,必須要在官府備案,并要繳納過戶費,由雙方承擔,否則將不予辦理更換土地證。 再厲害的家族也不敢跟國家機器對抗,只能乖乖認慫,謝必安也因此落了個抄家皇帝的美名。國庫充盈了,白露就更能折騰了,國庫出銀子,建立鎮學。 鎮學分女部和男部,女部教刺繡、紡織、裁剪制衣、毛線編織等,成績合格者根據特長直接分配到各地皇莊建的工廠里。 男部教算術、木工、工科、基礎武術入門等,根據學生的特長分班教學。男部每天都有軍事訓練,這是為廢除軍戶制做鋪墊。 白露覺得軍戶制必須得廢除,一朝被劃為軍戶,子子輩輩都得服兵役太殘忍。保家衛國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事情,這個國家又如何長治久安? 宋朝的募兵制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可以參照后世,讓老百姓認識到,當兵光榮,農家子弟去服兵役期間,除了頓頓吃飽飯、月月有餉銀、一年四季統一發制度,其家人可減免徭役賦稅,具體數額參照秀才。 除此之外,各地建立民兵連,農時墾田勞作,閑時訓練,訓練時飯管飽,發物資補助,所出物資由各地皇莊承擔。 要想富、先修路,白露提供方子,謝必安選派能工巧匠,成功研制出水泥。從京城輻射全國各地,先修連接各地的國道,參與修路者,三餐管飽,每日另發一張糧卡,憑此卡可去各地皇莊領兩斤細糧三斤粗糧,或十斤粗糧。 修路本就選在農閑時進行,就算沒有糧食補助,沖著三餐管飽,都有不少人來工地報名。人多力量大,加之水泥產量上去后,許多地方同時動工,一年時間,修完了京城到各州府及邊關要塞之間的所有國道。 國道修建時參考秦直道,路面最寬處五十米,一般寬二十米左右。順著國道,每三十里修一處驛站,遇到邊關加急,戰馬時速可達百里。八百里加急的傳送速度,比之前快的不是一星半點。 國道上不許晾曬糧食,任何人不許以任何形式占用國道。國道中間行駛馬車,行人不許靠中間行走,馬車遇到行人要避讓等等。 國道的開通后,各地衙門成立官方馬車行,改良后的拉客大馬車來往各地,百姓出行比以前便捷、安全。 隨著各種政策的推行,謝必安也變得越來越忙碌。而白露這個始作俑者,就動動嘴,反倒成了最悠閑地那一個。閑來無事溜出宮陪父母吃吃飯,聽宮女唱個小曲,聽個評書就是她的全部日常。 謝必安不開心,他忙得都沒時間跟白露培養感情了。當皇帝的不開心了,他就可這勁兒的折騰手底下的那些大臣。 就連白露親爹承恩公李致遠都被女婿抓了壯丁,國子監改制的事情全權負責。李致遠回家就跟蘇月娘訴苦:謝必安這個小兔崽子肯定是嫌露兒回來的太勤了,故意折騰我的。 蘇月娘勸他:算了,你女婿現在是皇帝,一言九鼎,跟他對著干只會讓露兒為難,反正你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去吧去吧。 蘇月娘早就想把李致遠踢出去工作了,整天膩歪在一起就算是老夫老妻也會煩的。她現在和以前的小姐妹聯系上了,沒事大家一起去做做美容,然后去園子里喝茶、打打牌,偏李致遠沒眼色,去哪都要管、都要跟,早就煩他了好吧。 謝必安拉了一眾壯丁,手頭上的事兒全都分了下去。整個人閑下來就想帶著白露出去轉轉。白露一聽,在京城附近轉轉多沒意思,反正路現在修好了,去各地走走,看看治下百姓生活究竟如何。 謝必安和白露的身份今時不同往日,帝后出宮,不帶人是不可能的。兩個近侍小太監負責輪流趕馬車,暗衛偽裝成家丁騎著馬拱衛四周,悄默默的出了京城。 第70章 古代炮灰軍嫂12 宮里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了老總管, 這位老總管是先太子的貼身太監,當初他受先太子所托,抱著謝必安帶著調動羽林軍和虎賁軍的虎符從密道逃命, 投奔楊老將軍。 肅帝登基后一直追殺他們, 他們為了給謝必安有個好的生長環境, 就領著羽林軍和虎賁軍跑到平陽, 把黑虎山的土匪窩給占了。從此黑虎山表面上是土匪,暗地里卻從未停下招兵買馬、培養人手,尋找機會殺了肅帝為先帝、先太子報仇。 在老總管心里,謝必安就是他養大的親孩子, 走到哪, 他就跟到哪。之前刺史府如此,現在謝必安當了皇帝,還是如此。 進宮后, 老總管就成了大內總管,宮里的事兒一把抓。其實說起來,宮里的事兒真不復雜,攏共就倆主子, 能忙到哪里去,cao勞半生的老總管終于能松口氣了。 結果發現這口氣松得還是太早了,倆主子拍拍屁股跑了,留下他老頭子看家。老總管唉聲嘆氣的替他們善后, 沒辦法, 自己養大的孩子自己疼,小主子前半生過得太苦了, 這如今天下安定,皇宮里有沒有皇帝坐鎮, 其實也沒差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