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白露偷笑,這是她空間飼養的野雞,當然肥了。她爹下的套子能捕獲獵物的可能性不大,想起上山時,老爹說起學會下套子的那個高興勁兒。白露就故意落后幾步,往套子里塞了一只野雞才繼續往里走。 李致遠拿著野雞回家好一頓顯擺,李二哥巴巴的丟下鏟子湊過來:爹,回頭您也教教我怎么下套子唄,我天天給您套野雞吃。 李致遠一臉不耐煩的把野雞塞給他:你當野雞跟你一樣傻呢,還天天套,你爹我下了那么多套子,也就今天套住了。趕緊的,這野雞交給你了,宰殺干凈哈,兩個雞腿都給你。 李二哥拎著野點頭:好嘞,您就請好吧。李大哥很上道的拎了一桶水進廚房:我幫你燒熱水,分我一根雞腿。 白露把枯樹拖到后院,用斧頭咔咔劈成幾截,堆到墻角,走回前院洗洗手:爹,后院得搭個柴火棚子,柴火就這么擺到墻角,萬一趕上下雨下雪,淋濕了,可就沒法用了。 是得搭,等柳樹屯修房子的工匠過來時,我跟他們說,給點兒工錢,肯定有人愿意干。 隔天柳樹屯就來人了,柳沐陽的三兒子跟他有幾分像,看著憨憨的,很好騙的樣子,其實長了八百個心眼兒。 他爹是木匠,他卻喜歡蓋房子,他們家被流放到遼東后,他爹撿起老本行繼續做木匠,他干脆拉起一幫子兄弟,四處給人蓋房子。 他們這每年都要流放過來一大批人,但凡悄悄留有后手,家底厚的安頓下來后都會張羅著蓋房。 遼東苦寒,窩棚若想保暖得修的密實,加上本就是半地下的洞xue式建筑,通風差,放個屁老半天都出不去。別說流放來的人適應不了,就連本地坐地戶,但凡攢了錢都會第一時間去蓋新房,搬離窩棚。 李致遠買的那邊空地,可比他們現在住的院子大多了。白露和蘇月娘跟跟柳木匠溝通圖紙時,就說了自己的想法。 摒棄那種庭院深深三進五進的大宅子,蓋成三座通過垂花門連在一起的一進小四合院。 這樣她和爹娘住中間,隔壁是大哥、二哥家,這樣的設計,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空間,保證隱私,一大家子還不用分開。 按照白露家的要求,旁邊空地上能蓋兩個小院子,說是小院子,其實占地面積也不小。格局跟他們現在住的土磚房差不多。 每個院子三正兩耳五間正房,左右各三間廂房,大門南側是倒座房。每一座房子都要用青磚布瓦,砌墻時澆灌的是糯米汁拌三合土。 這種方法砌墻,凝固后青磚嚴絲合縫,堅硬如花崗巖,有韌性,用鐵錘砸都砸不壞。屋里青磚鋪地,后院只鋪上走路的那部分,其余部分留白種菜。 后院也要修垂花門相通,靠右墻修廁所,左邊依次是雞窩和牲口棚子,隔一段距離搭個柴火棚。 白露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說了很多,柳家老三聽得很認真,并標注在圖紙上,再三跟她確認后,說出了需要預付的材料費,當然這個是多退少補。 白露家蓋房子是包工包料,什么都不用管,就連中午飯,他們都會自己帶著干糧。他們家需要做的就是付銀子,然后給工匠們燒鍋熱水就行了。 為了讓工匠們更加賣力的給他們家蓋房子,李致遠決定,不光要有熱水供應,每天中午給他們燉一鍋菘菜豆腐。 豆腐用豬油煎了,加入洗干凈切成粗絲的菘菜放在一起燉,多加水,出鍋時勾點芡,當成咸湯,把自己帶的窩窩頭或野菜團子往里面一泡,吃著別有滋味。 柳老三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古代包工頭,他不但把各項事情安排的十分有條理,一看就是提前做過功課,還跟工匠們同吃。 柳家生活水平不差,他領著這么一批人到處給人蓋房子,雖發不了大財,但收入肯定不低。但他帶的跟其他工匠一樣都是窩窩頭,除了個頭稍大一些,數量多一個,其他沒什么區別。 吃飯時端著湯碗往那一蹲,跟其他工匠有說有笑,一點也看不出他曾經是工部侍郎家的公子。 李致遠扭頭教導自家倆傻兒子:多學學你柳三叔,咱們家今時不同往日,科舉這條路是走不通了,你們倆好好想想以后準備做什么。 雖然以咱家的家底,你們可以什么都不做,混吃等死、富足一生,但那樣人可就真廢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用著急告訴我,想好了再說。 第67章 古代炮灰軍嫂9 李白珩和李白軒都不是迂腐之人, 既然父親讓他們向柳三學習,那柳三身上肯定有他們所不具備的東西。他們倆干脆端著湯碗湊到那群工匠旁邊,邊吃邊聽他們聊家長里短。 他們哥倆自從流放后, 一直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被流放之前, 生活對于他們來說, 就是在書院讀書、努力參加科考。 二十多歲的舉人, 在平陽縣絕對算得上是鳳毛麟角,每個人提起他們都會亂夸前途似錦。 流放后他們突然就找不到人生方向,迷茫了。不知道該怎么辦,難怪人家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他們倆枉讀了那么多圣賢書, 撐起家里重擔的竟然是年幼的mei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