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軍戶是指官府指定出軍的人戶,其家屬的戶籍屬于軍府,因此被稱為軍戶。軍戶地位、待遇都低于民戶。假設兩個人犯同樣的罪,一人是民戶,另一人是軍戶,那么他們倆所受到的懲罰,民戶要比軍戶輕得多。 民戶除了像白露她們家這種特殊情況外,是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但軍戶不行。(歷史上的大明是允許的)一旦入了軍戶,便要父死子繼、世代為兵,祖祖輩輩都要在軍中效力,家中男丁一旦成年就必須參軍。想跟民戶那樣通過科考改變命運或者花錢消災都是不可能的。 軍戶不會因為家里出了軍丁而免除任何徭役,家里老小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是普遍現象。就連婚姻都不得自由,大明朝是嚴令軍戶子女不許外嫁民戶,大靖朝倒是不限制這個。 但規定但凡嫁或娶軍戶,本人及其家人都會被沒入軍戶。也就是說如果誰娶(嫁)給了軍戶或者軍戶的子女,那么他(她)們全家都要被充入軍戶。 這個可怕的規定注定了民戶寧愿兒子打光棍、女兒養成老閨女都不會跟軍戶通婚。軍戶家的男丁必須要從軍,古代交通不發達,參軍意味著什么,十五從軍八十歸都算是有個好結局了。 更可怕的是軍戶家中若沒有成年男丁,就會把家中年幼的男孩子登記在冊,等到這孩子成年之后,再將之前缺的兵役補上。 花木蘭為何必須要替父從軍?既然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注1】 ,官府為何非要木蘭家派丁參軍呢?這便是軍戶無法擺脫的命運。 木蘭家被劃為軍戶,列入了軍籍,所以可汗的軍帖上才會卷卷有爺名【注2】軍令如山,木蘭只有兩條路可以選,要么年邁的父親上陣殺敵,要么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軍戶制度的殘酷,還在于朝廷不提供兵丁去服兵役時所需的盤纏、糧食、兵器和馬匹,也就是說軍戶去服兵役,啥啥都得自己準備。這也是木蘭走之前要去市集買馬匹馬鞍這些物品的原因。 要說華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除了現代社會,唯有lt;a href= target=_blankgt;宋朝人最幸福,不用服兵役,宋朝實行募兵制,當兵成了一種基于自愿選擇的一種職業,你愿意去當兵我給你發薪水、發福利,你不愿意咱也不強迫。 但隨機又想起,陳山被抓了兵役,他這算不算軍戶呢?如果他入了軍戶,那這婚事就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不是白露心狠,而是這古代軍戶制度太可怕,她倒是沒啥,可不能因此坑了自家兩個哥哥。 如今是戰亂四起不假,但叛亂的要么是皇帝的兄弟,要么是他的兒子。如果謝必安是先太子的兒子,有楊老將軍的支持,最后坐上那個位置的多半是他。 大靖朝不會改朝換代,軍戶制度多半也不會取消,一邊是跟陌生人差不多的夫君,一邊是父母兄長,孰輕孰重都不用帶考慮的。 白露倚在蘇月娘懷里半響才期期艾艾的問她:娘,我若是不想嫁陳山了,您和爹爹會同意嗎? 蘇月娘毫不猶豫:當然會,當初那樁婚事本就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三媒六聘、沒有婚書,其實是不算數的。 就算被別人說咱們家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爹娘不在乎。欠陳山的,爹娘會想盡一切辦法補償他。我兒不用有負擔。 不是說他不好,而是我不想嫁人,經過這一遭,女兒就想一直陪在爹娘身邊。陳山被抓了兵役,如果沒有入軍戶還好,如果入了軍戶,我怕會連累咱們家都被沒入軍戶 蘇月娘心中一凜,軍戶制的可怕之處,她活了幾十年,見得多的,可比自己女兒體會深。暗下決心,就算把女兒養在家里不嫁人,也不能認這門親事。 別的且不說,什么連累不連累都是次要,如果女兒嫁給陳山,以后有了外孫,成年就得從軍,子子孫孫都是如此,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栗。 陳山是大將軍郭志通的手下給抓了兵丁。郭志通兵敗被殺后,他們這些被抓來的兵丁就被打散充入軍戶,他被分到遼東大營府。 因著是收繳的叛軍,他們沒有資格被編入正軍,成了墾田的旗軍。入了軍戶后,陳山就知道這婚事是不成了,本就門不當戶不對,李家之所以不在乎他是個窮獵戶,將女兒嫁給他,為的就是希望女兒能有安穩日子過。而他現在成了隨時都會被征召上戰場的軍戶,哪來的安穩日子? 陳山苦笑,現在想這些又有什么用,他在數千里之外的遼東,而那從未跟自己說過話的李家姑娘在平陽,他們這輩子怕是都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是他誤了李家姑娘,當初在李老爺面前賭咒發誓一定會照顧好人家閨女,結果剛把人領回家沒兩天就被抓了兵丁,早知道就不說大話了。 懊悔的陳山麻木的掄起鋤頭繼續開荒,在家時做夢都想攢錢買上幾畝田,娶個漂亮媳婦生倆娃?,F在有大片大片的田等著他去種,他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與其這樣窩窩囊囊的墾一輩子田,倒不如轟轟烈烈的上戰場上去拼殺,最起碼那樣還有立功機會。有了立功機會他才能升職,這種小兵丁他真是當得夠夠的,隨便芝麻綠豆點兒的小隊長都能拿捏他,他也建功立業、想出人頭地,不想再被人當成隨意丟棄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