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從小到大,他在家里干的活兒最多,吃的最少,被打罵的最多,父母很少有笑臉給他。 等到他再大一點兒可以在地里干活,父親更是把他當成了一個壯勞力使喚。 明明才十幾歲的小孩兒,已經變成了一個小伙子,要扛起全家人生計的重擔。 就算是他干著一家最重的活兒,可是每天吃的食物依然不如弟弟meimei。 到了他17歲的時候,一場高燒已經把人燒迷糊了,父母根本沒有想過給他看病,甚至對他不聞不問,直接扔在那個屋里。 弟弟,meimei和父母所有人對他都是一個態度,仿佛他就不應該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鄧衛國至今都記得,如果不是生產隊長大叔正好到他們家來找父親談事情,發現他一直沒有出現。 到屋里才發現他燒的暈過去。 才把他弄到村里劉大爺的屋子里去灌下去幾碗草藥,救了他的小命,恐怕就真的一命嗚呼。 也就是那一次,他對父母,兄弟所有人徹底死心。 本來他是準備自己一個人出去要飯的,他覺得哪怕是要飯,他也不想留在這個家里。 死在外面也是死死,在這里也是死。 生產隊長大叔看他可憐最后把自家兒子的當兵名額給了他。 鄧衛國的所有新生都是在部隊產生的,在部隊里他進了掃盲班,學習文化懂了很多道理。 而且學習了很多技能,在那里他刻苦鍛煉,能吃飽飯,個子也算高了,人也長得結實了。 在那里他多了很多朋友,所有的戰友都是他最親愛的兄弟。 他們不光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親人。 在那里他感受到了真正親人的光環,在那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如果不是后來要退役,他是真的舍不得離開那里。 離開了那個溫暖的大家庭,他回到了縣城里工作。 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雖然他依然是個粗人,雖然他還是心中會有糞埋,可是他已經釋懷。 也許有些人沒有親人緣,可是曾經有無數的好人給過他溫暖。 回到村里他去看望了生產隊長大叔,在他心里生產隊長大叔比父母還要重要,是生產隊長給了他新生。 知道他到縣城里有了工作,立刻親生父母,弟弟meimei全都撲了上來。 一開始親生父母所有的心思都是想把這個工作能夠搶過去,讓兩個弟弟能替補上去代替他去工作。 鄧衛國沒有反抗,在這個年代,社會輿論不允許他反抗。 哪怕你就是說再多,在所有人的眼中,世上沒有無不是的父母。 再怎么樣,那也是生你養你的父母。 就算他跟所有人去解釋也沒有用,他的任何反抗,在別人眼中只會冠上一個不孝順的名聲。 鄧衛國沒有去辯駁,任由他們去折騰,兩個弟弟和父母到廠里跟廠領導說破了嘴皮子,可惜廠領導人家就一句話,他們是安置退伍軍人,可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頂替的。 這也是有國家政策的,又不是廠里的職工可以說哥哥讓給弟弟。 任由鄧家的人折騰了一番,最后鎩羽而歸。 鄧衛國安心的去辦理的工作手續,反而廠里領導所有廠里的職工都知道鄧衛國有一對偏心的父母。 在所有人眼中,鄧衛國太可憐了,明明這么多年在外面受了這么多的苦,結果回來反而父母居然連他的工作也要搶。 這也是鄧衛國這么多年在外人心目中營造的形象。 后來父母眼看著工作拿不到了,于是又來折騰工資。 鄧衛國在全場人同情的目光之中,答應每個月給父母一半的工資。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子女就算是工人掙的工資交給家里也是天經地義的,沒有子女能夠自己拿著自己的工資。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全都交給家里,交一半兒的話也算是正常。 當然在鄧家父母鬧騰了一番以后,廠里領導對這一家人更是看不慣。 鄧衛國太老實了,老實人就容易被欺負,你看看父母什么都想著弟弟meimei完全就沒給他考慮過。 他一個退伍軍人到了這里要家沒家,要什么都沒有,年齡又這么大,難道不攢點錢準備結婚嗎? 所有人對鄧衛國都充滿了同情,整個廠子輿論焦點都是鄧衛國有一對貪心不足的父母,還有一對扒著自己親哥哥吸血的弟弟。 鄧家一家子沒什么好人。 全都靠著鄧衛國一個人養活一家人。 第31章 強橫態度 “大哥,你怎么能這么說話呢?” 鄧衛國的弟弟鄧衛成覺得大哥現在變了很多,以前大哥唯唯諾諾,并不多說,父母每次來折騰,大哥總是沉默寡言,站在一邊任由父母各種謾罵和指指點點。 可是這一次大哥居然會反駁,尤其看看大哥說的這個話,顯然是對于他們拿到大哥的工資充滿了不滿。 鄧衛成覺得不能任由大哥這么下去。 不然的話,大哥將來就會脫離他們的掌控。 鄧衛國就是全家的掙錢工具。 “我說的不是實話嗎?那你希望我說什么?你們每個月不是拿了我一半的工資嗎? 村子里的人每一年辛辛苦苦干下來,到年底工分也只不過能拿個幾十塊錢。你們什么都不用干,一年到頭就能拿到兩百多塊錢。還想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