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一人需要身兼數職…… 潘思琪的個人能力非常欠缺,她做事錯漏百出,老板沒有炒了她的原因,很大關系和她的容貌有關。 她幾乎每一段工作都和老板傳出過緋聞,真真假假不知道,有沒有真實發生也不知道。 最后的結局無一例外,要么被老板娘發現,要么被老板的正牌女朋友發現。 正室打上門,她只能灰溜溜收拾包袱滾蛋。 “這么看,她能和范榮一塊,其實也許是她的計劃?但是為了表明她和范榮的關系深厚,之前的經歷她是隱瞞了的?!?/br> “我們查過范榮個人還有公司的流水收入,其實有點不太對勁?!?/br> 詢問人的工作被葉銳卓一鳴一馬當先領了,其他人就只能對著有限的資料去深挖細查。 他們不僅查了范榮公司賬戶的銀行流水,還將能查到的范榮涉足的的生意全部分類整理了收入,支出。 雖然望北島現在有獨立的經偵團隊,并且大本營設在望北市,和主要擔任刑事案件偵破的逸林刑偵隔得遠。 但是不可能每一樁刑事案完全不涉及一點經濟,所以刑偵也需要懂得經濟偵查的基本要領。 這么一查大家就看出了問題,倒不是說范榮公司的經營有問題。 而是范榮公司的收入看起來很可觀,但是除去必要的運營支出,能剩下的純利潤并不多。 怎么說呢,這些年,范榮無論是靠嘴上業務賺到的錢,還是靠吃差價賺到的傭金,扔給經偵不到半天能給他包括元角分算得明明白白。 到了刑偵這里就算不能百分百準確,但是大概的數目是不會錯的。 范榮這些年賺到的錢,沒有潘思琪說得那么可觀。 他頻繁的全國巡回一般的講課,拉客,都是和其他公司合辦培訓班性質。 他的報酬并非源于出場費,他甚至沒有出場費。 他的名氣只是對外宣揚得大,其實在真正的商業咨詢行業里,他根本沒有拿得出手的專業資質和資歷。 那些愿意和他合作的咨詢公司,會務公司愿意幫他宣傳,不過看中的也是可得的利益。 表面來看合作形式非常多樣,但是歸根結底,每一場培訓課的成本,范榮公司都需要承擔。 培訓班涉及的場地費,物料印刷宣傳,范榮的交通食宿,等全部需要計算為成本。 所有的報名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后,剩下的利潤由參與的幾家公司按合同約定的分成方式分賬。 由此可見范榮全國到處講課,其實不賺錢,他的主要收入在于他借助現場氛圍,忽悠到學員繼續購買一對一咨詢服務。 他為了獨占這部分收入避免給合作公司分賬,都不會現場敲定,而是選擇事后單獨溝通,直接給他的公司轉錢。 這些年選擇購買一對一咨詢服務的客戶,多的時候一個月有十來個人,少的時候就只有幾個人繳費。 這個業務收入可以忽略成本不計算,因為方案都是范榮自己出的。 但是這個收入需要覆蓋公司除了兩父子以外,三個正常工作人員的工資,社保交金,辦公場地的運營費用等等。 賬面上每年能剩下的金額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根本不可能像向潘思琪說的,拿給范啟明幾百萬創業賠本。 “我們為了印證潘思琪的話,再次徹查了潘思琪,范啟明,范榮三個人的個人銀行存款?!?/br> 潘思琪的銀行存款主要源于范榮打款生活費,這個在之前就查過,沒有太多問題。 范啟明最近兩年,收入主要源于公司時不時發放的工資,而他前幾年的主要收入確實源于范榮的轉賬。 一筆筆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的轉賬…… 這些錢,大家推測應該就是潘思琪說的,范榮拿給范啟明投資創業但是都賠掉的錢…… “范榮個人賬目有點意思,他打給潘思琪還有范啟明的錢都不是源于公司賬戶,并且有很多查不到來源的錢?!?/br> 干警說完,立刻調出了范榮的個人賬戶收入項,多筆現金存款。 雖然每筆現金不過幾萬塊,但是少的時候一天一筆,多的時候一天多筆。 累積在一起,數目非??捎^。 “這個錢,我們在公司賬目上沒有找到對應的支出項,不排除他為了避稅,一些該走公司收入的錢拿了現金,直接存自己的個人戶頭?!?/br> 顧添點了點頭,認可分析。 現在小微企業,特別是私營小老板,為了避稅無所不用其極。 個人賬戶公用,公賬私收情況非常普遍…… “但是也太多了吧?他能收那么多現金?” “按他一對一服務的收費標準,我們現在查到的,低的一單五六萬,高的不過十幾萬,這么多年意味著什么?” 葉銳不相信是因為這個原因。 理論是理論,現實邏輯是現實邏輯。 粗略一算,如果都是源于商業咨詢收取的服務費,意味著平均下來,一個月有十個左右客戶購買他的咨詢服務,還是繳納現金。 “我們查到他4月到了逸林后沒有外出記錄,根據潘思琪所說,我們通過范榮的銀行卡消費記錄,加油站監控記錄確定他六月下旬回過靖州?!?/br> “其他的時間,他在哪里?一直待在逸林?他有沒有繼續開班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