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大人在前面說事,說封后大典的事。 江知與聽見“封后大典”四字,眼睛圓睜,藏不住欣喜笑意。 “什么時候?我怎么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他由衷為徐誠高興,這份從一開始就不對等的感情,歷經十余年,終于等到了好結果。 徐誠在他面前不裝,壓低了些聲音,跟江知與說:“和登基大典同一天?!?/br> 他神色有點羞澀:“他說,別人不給我的名分,他給我?!?/br> 林庚會為他摘去貴妾之名,與他并肩,帝后同慶。 江知與幾乎要為他落淚。 “我有什么能幫你的?” 徐誠帶他看袍服和配飾。 大啟朝多年沒有立過男后,通常情況下,皇子們都會娶女子為正妻。這樣豐于子嗣。 他現在的袍服,是林庚提前讓嘉源省的繡工制作的,都是滿繡滿工,式樣極其繁麗。再有眾多雕龍刻鳳的配飾,徐誠看得眼花。 他在京城沒有好友,從南地帶來的一批人沒多大見識。宮里的人,暫時不宜聲張。 因為禮部的人恪守成規,他們妥協了,林庚可以登基完就立后,也能再辦個封后大典,唯獨不能兩者合在一起。 說這事太沒有規矩,今年又有夫郎當官,皇后再跟皇帝同一天拿上寶印,這成什么了? 林庚說這樣可以省些銀子,禮部的人認為銀子不是這么省的。 兩頭僵持不下,林庚不打算聽。他又不是三歲小孩,什么時候跟夫郎走在一起,還要聽幾個老頭子的。 但禮部掌管天下禮法,禮法是鞏固皇權之本,他也不能太過,所以打算先斬后奏。 因此,徐誠也不好找禮部的人來看樣式合規與否。 江知與懂這些,剛好幫他看看,再幫他好好搭配搭配。 江知與興致很高,在宮里待到了日暮時分,僅三套禮服,就讓徐誠來回折騰了一天。 服飾定下,江知與后面幾天依然帶著孩子來宮里,跟徐誠一塊兒確認流程與禮儀,以防到了日子出差錯。 而謝星珩則和一幫功臣們,被林庚召見,商議新政。 新政以稅務為主,各地調令已經下發,再談則是鹽價相關。 這件事謝星珩寫過建議書,當時林庚說要見面詳談。 今天就談這個。 謝星珩為面談做好了準備,他本就擅長做數據,初期的資料,他沒詳細填,以一個籠統的數字為起始,來做計算。 今天詳談,他臨時從戶部抽調資料,把準確數字填上,再計算出準確數額。 這個過程里,最初的范本,被幾個文書太監抄錄備份,其他大人先做討論。 等人手拿到一份資料,這些議論就暫停,讓謝星珩給各位大臣好好說說。 時至今日,謝星珩依然不大懂鹽務,他只算明賬。 以民生為本,這一處必然比不得翻倍售賣的暴利。但鹽價過高,是飲鴆止渴,必不長久。 他還是那個建議,從源頭提價,官府收一斗鹽的價錢,從十文錢,漲到二十文。 這并不過分,目前勞力有限,百姓自家條件也有限。這個價格收鹽,才算他們正常務工的價錢。 朝廷賣給鹽商的價錢,從一百一十文一斗,降到八十文一斗。 鹽商賣給百姓的鹽,設限不得高于百文。百姓買鹽,便可七文、八文一斤。 常價鹽是十二文一斤,降價三分之一,朝廷和鹽商依然有得掙。 但朝廷讓利很大,從每斗一百文的利潤,變成六十文。 鹽相當于是無本買賣,朝廷沒有付出什么,不存在成本一說,這就是官山海,以充國庫。 降低了成本,但擴大了百姓的吃鹽率,同時前幾年,必然會有百姓囤鹽。手里有點家底,就想要多買一些,以應付漲價。 這個謝星珩很肯定,現代都還有人囤鹽,更何況是古代。 這部分有閑錢的百姓,會因囤鹽,將前幾年的鹽稅缺口補上。 而全民“吃咸”不“吃淡”,會讓他們更加有勁干活,同期再以商務令為基礎,發展建設,扶貧助農。幾年的時間,這些地方也會形成規模,等到鹽稅開始拉大缺口的時候,別地的田糧稅、商稅又跟上來了。 整體上可與現在的稅務持平,甚至超過。 超過的重點取決于建設的用心度、成功率。 而稅務,通常與貪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林庚再不嗜殺,還能留著滿朝的貪官污吏嗎? 顯然不可能。這些人不會一次性拔除,會隨著朝中補充新鮮血液時,一點點的替換掉。 他登基以后,就會開恩科。 再把其他等著蘿卜坑的進士們安插去各部門實習,幾年的時間也夠了。 貪腐是清理不完的,清理過一批,還會有新的貪官污吏成長起來。 這是必然發展,但處理一批算一批。 首批貪官污吏,是最富有的。 看看年度國稅報表就知道了,一國之稅才那么點銀子,下面的人肥得流油了??梢栽琢?。 這批人補充的錢財,就可以靈活使用。 一方面補上各地建設的缺口,一方面充作軍資。 鹽務問題,看似是經濟,其實是個政治問題。 謝星珩話題涵蓋度很廣,過后又包含了閑時士兵的開荒種地、種樹等基建必備事項,以及廣闊地少人稀的區域開發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