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大啟朝紙價平常,根據種類,便宜的、貴的、有價無市的,都有。 書價卻一直沒下來,尤其是科舉用書。拋開基礎的四書五經,其他書目,價格都極高。 有個參考,謝星珩初來豐州時,用抄錄的大家文章,就換了五兩銀子。 這兩箱書的分量與情義都很重。 寒暄一番,入座后,何鏢頭拿了兩封信出來。 一封是給江承海的。豐州說要關了鏢局,他們聽話照做了,后續兄弟們怎么安置,他們要來面談。帶來的信里,是幾位先生草擬的基礎情況。 四海鏢局能以民間勢力穩穩扎根,與鏢局的“義”字文化息息相關。 活著管吃喝,死了管妻兒。 關門以后,活人還好說。其他傷亡鏢師們,又該作何安排? 故土難離,鏢局又多是武師,聚集的人數多了,朝廷當土匪剿殺,他們連冤都不能喊。 京都鏢局是直屬江承海的財產,不是南地那種掛名分舵,另有許多細枝末節的東西,涉及到銀錢,他們只能不顧麻煩的,一條條確認。 另一封信,是給謝星珩的,是鏢局近段時間打聽到的消息,郭先生親筆寫的。 不重要的在前面,他掃一眼,就能過。 比如趙銘,中秋那天挨打過后,他被顧慎行和許行之送去了醫館。 后來不敢再住江家宅院,灰溜溜回來,收拾了東西,另找住處殘喘數日,出了成績想返鄉,卻沒銀子,街頭擺攤賣字,又找辛苦活干,處處受挫。正絕境中,被江萬川找到了。 趙銘現在的夏元儀陪嫁的鋪面里打雜。 不知道江老三一家留著他想做什么。 還有江老三去了太監府,出來就吐。 謝星珩對這條消息很好奇,他詳細問何鏢頭。 何鏢頭說:“他先去了衙門,又去了太監家,估計是想拿回斷親書?!?/br> 他拿不回來。 還被喂了一碗湯圓? 謝星珩心里琢磨著,對江致寧刷新印象。 過后簡要提及了江致微。 江致微處于禁足階段,他們在府上還有幾個邊緣小廝被買通,問出來的消息很淺,只說每天在家讀書。 后面重要的部分,謝星珩正了神色,看得仔細認真。 信寄出來時,京城百姓已經知道圣上要祭天的消息。祭天祈福,以慰臣民。 日子沒定,推鍋給欽天監,說他們正在觀星掐算。 他們也感覺京城的人變多了。 正常來說,科舉考試結束以后,會有大批秀才返鄉。取中人數有限,落榜者返鄉。 直到春試之前,都陸續有舉人上京。全國各地的舉人,或是趕在天氣沒到最冷的時節,或是等到年后出發。 這些人不會很多,是會多個方向,陸陸續續進城。 現在涌入京都的人,只有少數人有文氣。 京都鏢局的鏢師是精選,手里都沾過血,對此敏感。他們認為,來的都是兵。 人數比明面上看見的還要多,因為城內糧食銷售量猛漲,好幾個米鋪都順勢漲價了。 冬天糧價上漲,很多百姓都很不滿。 這兩件事后,是各處暗線遞來的消息。匯總出來,沒大差別。 只碼頭的老孫,給了一個信息。好幾船鐵器偷渡進京了。 鐵器。 說得真委婉。 這不就是刀兵嗎。 刀兵將起,能避則避。 謝星珩皺眉,仔仔細細把信件再看一遍,然后傳閱。 一家都看完后,他折兩折,送去爐子里燒了。 何鏢頭最后才說上次掩護的傷亡情況。 死了五個,傷了八個,有兩個落了殘疾。 室內一片寂靜,只有爐火時不時炸響一聲。 何書文說:“都已撫恤過,我們處理完后事才來豐州的?!?/br> 這次傷亡太重,鏢局關門,反對的聲音才小。 江承海早做過打算,一起出生入死的人,都算自家兄弟,這么多年相處下來,少有狼心狗肺的人,他分銀子從不計較。 這回關門,也要給兄弟們一個交代。 豐州老家都要茍著過日子,京都是天子腳下,更不能狂。 趁傷亡慘重時,他們退居種地去。 榨油太顯眼了,他們做豆制品。 另外還能搭著種紅薯、花生。 江承海叫謝星珩說。 純農產品,沒有一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趕著市場空缺時,能掙小錢,不能大富。 再加以轉化,讓農產品換一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眼前,提提價,同樣不能大富,至少溫飽有余,可以攢下錢。 要大富,得等風波平息,他們再打通銷路。 鏢師們再重cao舊業,當護衛隊,或走水路,或走陸路,把商品銷往各地。 餅子盤大了,才能賣出大價錢。 種地不能雜,農莊各條產業鏈的循環模式,暫時不適合出現在京城。 那里貴人太多,隨便來個誰,就能奪財殺人,倒打一耙。 賣豆制品沒事,種花生沒問題。 花生要用肥料,先看看產能,后期轉榨花生油。油渣出來,再配上養殖。 紅薯是目前的重點項目,嘗試做紅薯粉。 古代缺糧食,糧價又賤。農產品多數保質期短,到了收獲的季節,低價不賣,農戶沒別的路子,就都砸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