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家里出過事,江知與警醒,也聽爹爹的,對外的事,他要多聽謝星珩的。 想妥當了,省去商量環節,給小謝省點心,飯間順便問問,飯后就寫了信,送往鏢局。 消息查出來前,謝星珩的第二場開始來了。 八月十二,天色轉陰,四更的天黑如墨,氣溫驟降。 江知與給謝星珩拿上厚棉襖,是一片式夾棉長袍,款式類似長款軍大衣,圓領排扣,粗布衣裳,耐造,可以當被子,進考場補覺用。 規矩如前,再次排隊,點名之前,謝星珩還給江致微遞了一件大衣。 “等會兒補覺用?!?/br> 江致微一看就知道是弟弟準備了,心里熨貼得很。 朱謙湊過來,跟他們聊天:“你們沒發現很多人都在看你們嗎?” 謝星珩“演講”過后,京都科舉的話題,他獨占八成。 楓江考生少,除他之外,還有三個。另兩個嫌丟人,有來宅院拜訪的,都閉門謝客。 平時沉默寡言的許行之在家鄉宣傳方面,出力很多,應付了幾波人,這兩天都會出門轉轉,趕著飯點,去附近的酒樓、茶館,有人聊楓江,他就過去解說。 楓江詠荷的詩詞很多,這之前都在縣內書生圈里傳播,經他走動,很多詩詞火到了京都,也為千畝荷塘做了文化層面的宣傳。 來年夏季不知道有沒有千畝荷塘,能吸引人關注,家鄉振興則指日可待。 因楓江成名,豐州也跟著小火一把。 豐州招了個贅婿。 百姓們愛聊這個。 遭災區域多,別地災區的書生零散聚集,這幾天沉默看著,也跟發現了新思路一樣。 趁著點名前,還有人早早過來等著——他們找謝星珩跟江致微兩天,都沒找到。 馬上開考,他們匆匆過來,只是為了說幾句話,還頗不好意思。 “我們也想為家鄉盡點綿薄之力,想效仿你們,今天考完,就說一說家鄉的事,會跟你們撞上嗎?” 謝星珩只演一場,還貼心問:“你們需要幫忙嗎?” 他看這幾人講話都發抖,怕鎮不了場子。 當然,他不是圣人,他也想拓展人脈。 古代成名很難,找到時機不容易。 這個時代,君子風盛行,一個人品好的書生,學識稍差,也不影響他廣交天下好友。 他們很驚喜:“可以嗎?會不會耽擱你?” 謝星珩搖頭:“不會,要是能碰上,我就幫你們,碰不上,你們愿意等我,我也能幫你們?!?/br> 沒拿到考卷,無法確認出來的時辰。 謝星珩還寬慰他們:“其實考試出來的那陣,主要是話題的新鮮度。要想盛大,放榜那天也能架高臺?!?/br> 這也太盛大了…… 他們定下考完出來,互相等一等,然后匆匆回到參考府縣的燈牌下排隊靜等。 江致微給他豎起大拇指。 有點躍躍欲試。 “我也一起吧?!?/br> 謝星珩側目。 大堂哥,你這么享受演講,我不把這苦差事交給你,豈不辜負? 第44章 考的都會?。?! 第二場考試,有論一篇,判五道,再詔、誥、表三選其一,合計七道題。 三選一的可以理解為草擬公文,看考生的文書寫得怎么樣。 判則是律法相關,跟現代的法學生考試類似,提出一個案件,考生要依律法論述,再說明違法的點,然后給出處理意見。 這兩樣對謝星珩來說,比較容易考。 他初來古代,想理解規則,當朝律法和前朝律法都有看過。文書格式他在行,這算普通“翻譯”,輕松搞定。 難點在于,他生長在紅旗下,思想觀念和當代統治者有著本質區別,案件上,是要講禮法、固權勢,還是適當展現“溫度”,法理之外,還有人情道德。界限很難拿捏。 若求穩,則泯然眾人。 太出格,也會被摁下去。 最后一道論,是論文說理,在第二場相對簡單的題目,看考生思維是否清晰,有無官員必備的說理能力。 第一場是純學識上的考驗。第二場開始,就是對考生的基本素養考驗,看他們有沒有當官的潛質。 謝星珩押對了題,論的題目是朝廷所關注的現實問題——天災。 運氣也挺好,主題是水患。 論點則很奇怪,就差直接貼臉問“你覺得這個災禍是因為帝王無德嗎?” 都能來考舉人了,應該沒有人會憤憤難平,對著天子懟臉開大。 謝星珩很喜歡這道題目,他有科學觀,可以根據地理情況,給出合理分析。 皇帝當然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當地的水力設施不完善,也沒有抗洪分流的計劃,全靠人力硬抗。 而這個問題,細分下去,又能均攤到各地官員身上。 遭災地區的官員,本來就會被問罪。比如說楓江的知縣,他要是活著,也得因縣內數十萬百姓被水淹而償命。 別說什么跟他沒有關系,他也不想。 他是當地父母官,出了事總要有人承擔。 應災工作得當,收尾有條理,沒造成過大影響則另說。 否則誰管他冤不冤?朝代如此。 因論文指向,后面的公文主題,也是災情相關,屬于陳述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