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萬人迷被強制日常NPH、快穿之我不想種田、言靈師重生了、不倫舞臺、鄰居是不能變成老婆的(gl)、東方不敗同人之情有獨鐘、傅總超會裝,病弱真少爺拿他沒招、如晤、病美人發瘋整改霸總文學、揚州第一官妓(gl np)
門眾擁戴秋溟藍為正掌門,剩下的叛逆分子也全部投降,秋溟藍的修為中沒有涉及靈火之內的,將火晶交給鳳玖夕,她鑲嵌在鳳血鐲上,兩種靈火都提高幾倍,而且還能自動修煉她的火靈力,塑成火晶之體。 四月殿試,這次參加考試的不乏九璃城的青年才俊,幾個炙手可熱的人物,除了劉漣,還有辛大人的兒子辛允升,他和劉漣并稱九璃雙壁,是年輕士子們狂熱追捧的偶像,也是萬千少女的春閨夢里人。 九璃城有個習俗,那些有待嫁女兒的人家,會押注士子,提前預定自己的未來女婿,或是提供考試費用,或是締結婚約,一旦有士子高中,就算是壓對寶了,就要在家里大擺宴席。 辛允升和劉漣家都快淪陷在說親大隊中,門檻墊得老高,天天有人盯墻頭,他兩每次坐轎子回去都偷偷摸摸的,一盯上就跑不了了,九璃群眾太狂熱。 殿試提前七天就與外面隔離,一切衣食來源都有專人提供,殿試本該由皇帝主場,鳳帝把這事交給吏部。 殿試前一夜,計相府,院內。 劉承伯舉起一支箭投壺,耳中。 “大人好箭法?!闭f活的人是一個矮胖胖的官員。 九璃三司使職權廣泛,會涉及到六部中,這個矮胖子是上幾屆的探花郎黃保保,家就和劉承伯隔一個坊,黃家世代農戶,窮得很,和劉家這種書香門的沒得比,黃保保這人從小志向遠大,不想做大字不識的農民,每次他爹給劉家送柴送米時,他就跟著,和劉承伯一來二去的就相熟了。 他當年拉著劉承伯的袖子說他想做讀書人,在劉府當了幾年書童,劉程伯看他天賦聰穎肯吃苦,就準他去外面的小書院聽課,以幕僚身份與他保持聯系,十年幾前他考上探花后,外放出去做了幾年知府,京查時,劉承伯暗地里托人給他功績薄上記幾筆,調回九璃,安插到吏部司,這些年升到了郎中級別。 官員們大多不知道黃保保去給劉承伯當過書童。 他道:‘你入朝十二年了,以你的才華本該做侍郎的,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可惜了?!?/br> 劉承伯清楚他與侍郎之間有矛盾,黃保保一直不能忍受宣贊一個舉人是他的上級,兩人不穆眾所周知,經常因為一些意見,在六部廊房就吵起來了,聲音老大,嚴重的一回還擼袖子打起來,驚動鳳帝,把他兩在廣場里綁起,當著文武官的面扒開褲子,著實打了一頓,要發放去邊疆和少數民族做鄰居。 李公甫率重臣求情才保下他兩,自此兩人收斂,暗地里還是針鋒相對的。 黃寶寶巴不得宣贊被搞下臺。 劉承伯和他密話了一耳朵話。 今年的主考官是李公甫和吏部左侍郎宣贊,劉漣和辛允升考試時都鎮定自若,下筆如神,兩位主考官不期然的目光對接,都默契的頻頻點頭,這些士子中要數他兩的門生最優秀。 幾個時辰過去,院里的白玉蘭落了一地。 九璃就是為了防止約定門生這種現象,考生們的試卷會由專人收起謄抄用卷筒密封起,放進卷宗室。 劉漣和辛允升狀態還好,精神熠熠的樣子,兩位師座心里都有譜了。 夜里,黃保保府邸,耳房,他拿了一大疊銀票給謄抄官。 那人哈頭弓腰連連道謝。 黃保保陰沉道:‘本官看在你平時在廊坊對我還算客氣的份上,此事辦成,就許你掌固的位置,以后跟在我身邊做事,前途光明?!?/br> 掌固這職位就是各部的一些屬官,幫長官們處理文件的秘書助理,也比茍?,F在只是個謄記員兼端茶倒水的小吏要好的多,他字寫得好才委派去抄卷子的。 他激動的要跪舔的樣子。 黃保保鄙惡,“卷子拿來?!?/br> 茍剩言聽即從,抓出辛允升的卷子出來,紙皺成一團,汗膩膩的,他瞥了謄抄吏一眼,就這昏黃的燈,細細看了,眼色越來越亮。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br> “他這篇策論寫得確實不錯?!?/br> 暗靜道:‘你都記住了嗎?!?/br> “大人,速記這方面,屬下是專業的?!?/br> 他眼光忽明忽暗,把策論放到燭火上,臉色昏黃,聞到輕微的煙味,又悵然的拿回來,輕嘆道:“他這篇文,確實比本官寫的那篇要好得多,大概會中個榜眼?!?/br> 放進袖子里,沉重道:“你先下去?!?/br> 茍剩默默退走。 他楞坐了好一會兒,才重新拿出卷子來看那篇策論。 君子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為心;圣王雖大,以虛為主。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無執無用,故能有德而無不為。不求而得,不為而成,故雖有德而無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為而成之,則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 次日封筒被帶到閱卷的大殿中,以李公甫為首的幾個大佬輪流閱卷。 一般會有個幾日才會公布結果。 宮外,聽雨樓。 某間雅室。 鳳玖夕推開白紗長窗,外面的柳條,在陽光里滴露。 她收回目光喝茶,漫然道:“劉二郎,這次的策論題是什么?” 劉二郎坐在她對面恭敬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br> 鳳玖夕唇角勾起一抹漫然的弧度。 “以德為題,倒是有趣?!?/br> 劉二郎道:‘唯德,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br> 鳳玖夕道:“本宮倒認為有道才能有德,道是規則,德是行為,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德之一行,萬變不離其宗?!?/br> 劉二郎以求解的態度道:‘公主是以為這道題目不單是論述德,而要究其源?!?/br> 鳳玖夕平靜道:‘依本宮看來這是道意向體,看你能拓展多少,本宮理解的是道德?!?/br> “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br> 劉二郎頓了頓,恭肅道:‘公主的境界,小生佩服,一則重于行,一則忠于心?!?/br> “劉二郎,為了你心中的那片山水,可否?” 劉二朗擲地有聲:“寧為玉碎,不為瓦全?!?/br> “公主與小生不謀而合,小人愿以茶代酒,引為知己?!?/br> 鳳玖夕與他碰杯,“望劉二郎你能知行守一,不變如初?!?/br> 劉二郎眼睛亮得像燈泡,一飲而盡。 【作者題外話】:中間那段對德的論述引自王弼道德經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