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 亞視回歸歷史軌跡
孫大海馬上做出了決定,既然無線主動提出加強合作,那就讓喬宏偉去談吧。 架設未來系的公司總部設在香江,今后在香江的業務也會越來越多,那么邵六叔和無線肯定是繞不過去的。 如果借助亞視的事情,架設未來系能夠與無線開展深度合作的話,肯定是利大于弊的。這也算是飛來之喜了。 霍家老二只是中間人,他了解到孫大海的真實想法后也就無所謂了。 幾天后,在霍家老二的安排下,喬宏偉與邵逸夫和方逸華共進了晚餐。說說笑笑之間,為兩家企業今后的合作定下了基調,發哥在無線的合約問題也順利地解決了。 …… 邵逸夫和方逸華對這次亞視轉讓的事情十分重視。 作為香江電視界的龍頭老大,但這幾年無線卻被亞視追得真是有些狼狽了。 不過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后者追趕前者,無非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加以模仿和改進,這總比前者通過創新拉開與后者的差距要簡單許多。 邱德根的遠東銀行出事了,他因此被迫要放棄對于亞視的控制,離開電視領域。這讓無線上下都松了一大口氣。 但很快他們埋在亞視的線人就傳回一個不好的消息,邱德根有意將亞視轉讓給架設未來,并已經派出他最得力的助手前往未來大廈,與架設未來進行初步接觸。 架設未來是在香江出現的第一家帶有強烈大陸背景的私有企業。 因此,別看架設未來系與無線之間的業務不算很多,但邵逸夫在霍家出面將孫大海和架設未來介紹進香江頂級華人商圈以后,卻一直在默默關注著他們。 作為比較偏向大陸方面的邵逸夫來說,研究架設未來的發展戰略,可以從中分析出大陸的政策變化。 因此,邵逸夫對于架設未來系的發展情況,了解得比一般人要多了不少。 由于架設未來系均為非上市公司,而且除了九號火鍋店、蘭桂坊開發管理公司等個別公司有合伙人外,旗下大多數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完全在內部處理,根本無須對外公開。因此外界根本無法確定這些公司的實際情況。 但是友聯經紀公司由于其經營性質,投資項目和獲得的利潤幾乎是半公開的,想隱藏都不太可能。只要用心收集相關的信息,友聯的情況是瞞不了業內人士的。 對于友聯在電影領域中通過精準的項目選擇,從而所獲得的高額利潤,以及迅速增加的資本總量,就連見多識廣的邵逸夫,也要為之嘆一聲“后生可畏”。 在得知邱德根要將亞視轉讓給架設未來的消息之后,邵逸夫感覺很是頭疼。 自從幾年前無線主動收縮業務范圍,將電影制作和手中的院線全部轉讓之后,主營業務已經非常明顯了,就是集中在電視領域。 面對邱德根率領亞視不斷地進逼,無線雖然有些手忙腳亂,但作為領先者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以邱德根的財力,以及他在香江影視圈中的人脈關系,亞視想要達到全面與無線抗衡,并且不落太大下風的地步,只能寄希望于“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然而,亞視的東家如果要是換成了架設未來,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架設未來系資金雄厚,又有著大陸背景,這兩個優勢實在太明顯了,別說邱德根相差甚遠,就連邵逸夫也還比不了的。 邵逸夫擔心的是,架設未來收購亞視這個行為的背后有大陸的影子。 雖然現在看起來,架設未來缺乏電視制作、播出等相關方面的經驗,但他們真的是太有錢了,而且背靠著大陸,有龐大的人才儲備支持。 也許他們入主亞視后,在短時間內還威脅不到無線老大的位置,但過上幾年之后,誰強誰弱可就不好說了。 而且,隨著香江回歸日期的臨近,架設未來背后大陸因素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的,到時候無線拿什么與之抗衡? 更為關鍵的一點,對于架設未來來說,經營電視臺其實只是副業,人家的主業是在投資那一塊。 無論是金融投資,還是實業投資,要論經濟效益,都比經營電視臺高不少。只不過在通常意義下,經營電視臺所獲得的社會影響力要大一些而已。 但真要是比資本總量和利潤的話,即使無線在香江電視領域處于霸主地位,與架設未來系也無法相提并論,更何況架設未來這邊還有個隨時能作弊撈錢的重生者·孫大海在呢。 換句話說,如果架設未來正式入主亞視,即便不憑借大陸背景來競爭,只需大肆提高電視節目的制作成本,以及從業人員的收入,以本壓人,和無線硬打一場價格戰,恐怕無線最終會難以為繼。 因此,無線拿架設未來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架設未來的背景明擺在那里,無線不能使用太過分的盤外招,拼資金實力又玩過不對方。 所以說,如果架設未來決定收購亞視的話,無線會非常痛苦的。 好在無線埋在遠東集團的內線說了,好像架設未來對接手亞視并沒有多大興趣,這倒讓邵六叔和方逸華輕松了不少。 不過,他們也不敢把無線的未來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 于是,方逸華出面緊急聯系霍家老二,請他從中斡旋,最少也要和架設未來系的高層進行面對面的直接對話。 其實,邵六叔和喬宏偉在各種場合見過不少次了,雙方在碰面時也會隨意聊聊天氣什么的。 只不過兩家企業往日里沒有太深的交清,所以此時還是需要有合適的中間人出面搭線,才好談正事。 霍家老二安排了雙方見面,共進晚餐之后,雙方派出了專人進行深度合作的具體磋商。 孫大海知道后順手就將《今夜不設防》欄目的草案安排人做了出來,并讓喬宏偉將其加入到與無線的合作談判中。 沒有了架設未來的擾局,亞視的發展再次回到了歷史軌跡上。林百欣和他的麗新集團出手,先后兩次共收購了亞視66.7%的股份,至此,亞視正式進入了林百欣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