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孝陵(1)
書迷正在閱讀:海賊王之功夫之王、女配的無限模擬人生、肆意嬌寵:腹黑大叔他嗜我如命、玻璃夜(年上 包養)、手足(越矩,強制愛,1v1)、四歲萌寶上實習父母綜藝被全網寵、都市神眼、腹黑老公、透視神眼、傾山慕影
翻開大明帝國最輝煌的篇章時,我們不難發現,帝國的轉折點從大明帝國第二位皇帝開始。 這位皇帝將這個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國家,且自詡為天朝上國的王朝,引導成為一個貪婪的怪獸。 對內各種新政,逼迫權利官紳階層對農民,工人,乃至手工業者,自由職業者讓步。讓新生的商業階層,開始在這個國家有了話語權。 對外實行吞并,將傳統的中國疆域拓展到了認知之外,更將這個國家和民族,對土地的貪婪和渴望,變成對大海的探索。 戰爭,新政,戰爭,開海,戰爭.... 我們不難發現,在大明帝國轉型期間,每個關鍵的節點總是伴隨著各種戰爭。 對于那位毀譽參半的皇帝,為何這么鐘愛戰爭我們不得而知。 許多人說,戰爭給大明帝國帶來了巨大的紅利,還有更加龐大的市場??墒俏覀円吹搅硗庖稽c,就是大明帝國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在帝國的核心本土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牢不可摧的島鏈。 征服這些地方靠武力,而讓這些地方變得堅不可摧,是大明帝國準確的說是華夏民族,那讓人望而生畏的同化能力和周邊各國對于中國的文化認同感。 但每當讀這段史料時,有些學者總會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點。 當時的大明帝國已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會如曾經的漢唐一樣,以德行標榜自身,屹立在東方。 但是那位皇帝之所以做出一連串的改革,讓帝國走上一條和歷史截然不同的道路,是因為那位皇帝留下的文字當中,在字里行間總是帶著莫名的危機感! 對此,中國的學者們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居安思危。 可是西方對此不這么看,因為那位皇帝的意識太過超前,超前了數百年。 西方國家在兩百多年之后,才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開始探索。也通過一系列殘忍的戰爭,找到了找到商品傾銷地緩解人口壓力的辦法。 然而正當他們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卻猛的發現,東方的大明帝國,已經把這套方法運用了兩百多年,爐火純青。 大明皇帝為什么會有危機感? 他為什么會有那么超前的意識? 這樣的答案,或許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但可能在那位皇帝留下的日記中,能找到些不一樣的答案。 ——《大明帝國》一九八四年,劍橋修訂卷。 “任何國家....民....族之崛起,皆建立在其他國家民族的痛苦之上!” “所謂叢林法則,弱rou強食概莫如是!” “我中國之地,亞東萬年大帝國,以仁厚德彰顯四方,感化萬民。然德行一道,乃先強才能有德。正如古人云,倉稟足才知禮節?!?/br> “國強才能有德,其德才能賓服四方?!?/br> “何為國強?非兵之一道!自古以來無武功永盛之國。國強亦非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地大則驕物博則惰,不思進取爾!” “唯有開拓才能國強!” “若沉浸天朝之夢固步自封,無異于井底之蛙?!?/br> “若不睜眼看世界,更不知寰宇諸國之變革!” “若從朕始,不能開拓進取,后世子孫則夜郎自大?!?/br> “而我中國,更無法應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而變局之痛,又豈止百年。痛楚之傷,又何止山河淪喪?乃我民族之銳傲之氣,喪失殆盡。我國家之信仰之心,心神動搖!” “亦恐讓我后世子孫,在先祖無上榮光和現實切膚之痛當中,輾轉徘徊....” ——故宮博物院《永昌秘卷》 ~~ 臘月二十九,小雪微飄。 十幾名便裝騎兵,護衛著一輛青色帷幔的馬車,緩緩在孝陵前停住。 守陵的老太監已經老眼昏花了,在護陵衛參將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跪在馬車前。 “奴婢....” “臣等叩見皇上!” 樸無用撩開馬車的簾子,穿著尋常便裝的朱允熥,從車廂中出來。 “起來吧!”朱允熥看著恢弘無比,但卻格外的空曠的孝陵說道。 “皇上.....”守陵的總管老太監口齒不清,但眼神中滿是關切之意,斷斷續續的說道,“不知皇上駕到,奴婢都沒準備.....” “不用準備!”朱允熥依舊看著孝陵,笑道,“朕也是臨時起意,想著明天就是春節,過來看看!” 說著,嘆口氣,“民間之家,每逢佳節子孫都要盡孝于親長面前。而朕.....哎!” “皇上您慢點!”樸無用在前引路,躬著腰道,“剛掃了雪,臺階滑!” 朱允熥目光瀏覽著陵內的景象,一切都是儼然有序。 樹木花草都被精心的修剪過,殿宇的大門臺階還有殿內都是一塵不染.... “守陵人的差事辦的不錯!”朱允熥微微頷首,繼續前行。 孝陵的格局,仿照紫禁城.... 看著熟悉,但又很是陌生。 這里埋葬著朱元璋和馬皇后,在孝陵的另一邊則是孝康興皇帝朱標。 若是從天空俯瞰,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民居的定義。 父母居中,長子居廂.... 走了許久,朱允熥進了供奉老爺子牌位的神殿。 諾大的殿,很是空曠。即便穿著軟底布鞋,可也能聽到腳步的回響。 “皇上!”樸無用搬來一張椅子,放在朱允熥身后。 然后躬著身子倒退,默默走到殿外佇立。 ~ “皇爺爺!” 一炷香,放在了香爐之中。 朱允熥雙手合十,“過年了,孫兒來看看您!” 說著,苦笑道,“真快呀,一轉眼就過年了,您老也走了大半年!去年孫兒陪您一道祭祖的事,仿佛就在剛才!” “您老放心,在來看您之前,熙祖皇帝仁祖皇帝,還有盱眙王,臨淮王,南昌王,孫兒都虔誠祭過!” “還特意二十二叔去鳳陽的皇陵泗州的祖陵,親手奉上貢品!” 說著,朱允熥在椅子上坐下。 “這一年來,孫兒做得還算不錯!今年我大明國庫的收入,比往年又多了兩成半,普查出的人口,大明功有一千四百萬戶,共計八千多萬人?!?/br> “老爺子,不是孫兒夸口。這個數字,可比您洪武二十六年普查的時候,多了一千六百萬!” “不過話說回來,還是您老給孫兒打的底子好。國家昌盛,才能人口滋生!” “您老的洪薯,如今種遍了大江南北,百姓多了一份口糧,您都感恩待德。江西有百姓用洪薯釀酒,民間私稱洪武酒...” “當地的知府說百姓不知尊卑,不許百姓這么叫!孫兒跟他說,百姓這么叫,是因為懷念您,感念您的恩德!” “讓他們叫....讓天下人都知道世上有洪武酒!” 說著說著,朱允熥的眼睛漸漸濕潤了,微微有些動情。 “知道你老愛喝幾盅,孫兒還給您帶了點。其實孫兒已經先嘗過了,那酒不好喝,就是辣.....” “可好歹也是酒,因為紅薯,天下少了幾個餓死的百姓,而百姓的餐桌上,逢年過節也難得多了點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