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這三四百號人里頭,能夠活下來一半人這都算多的了。 連帶我們這些去支援的大夫,都會折損一些人手的。文大夫也苦笑的搖了搖頭道。 怎么我們大夫也會有折損的?黃天冬頓時不解的問道。 地震之后,一般大多會爆發出瘟疫出來,一旦感染,來不及救治,就會一命嗚呼了。 像你們這種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自然是沒多大的問題了,能夠抗的住,也能夠抗的過去。 而我們年紀大一些大夫,一旦感染了,就算用藥了,能不能扛過去都難說了。文大夫苦笑的解釋了幾句道。 想當年,有一次前去救援時,他們一個藥鋪的大夫就沒能夠活著回來,就是因為年紀大了,感染了瘟疫,沒能熬住走了。 往年一鬧災,次次都要死傷無數人啊!黃芩也有所感嘆道。 就拿他們老家鬧旱災時,不就餓死、病死了許多了。 黃紫蘇也有所感嘆,這古代不愧是醫療物資稀缺,有些病不及時救治的話,就會演變成小病變大病,大病直接不治身亡了,這么算起來,大夫在古代也算是個高危職業了。 文大夫、江大夫,這個給你們,一旦進入了云府城之后,你們立刻帶上,除了吃飯喝水、睡覺之外,這個就別摘下來了。 雖然帶著這個不舒服,但是能夠防范一些傳染性疾病。 畢竟地震之后,大多會引發瘟疫,這些人大多死于痢疾和傷寒、霍亂,極少數會發生鼠疫。 痢疾、霍亂的話,是大夫缺少,無人救治,拉的脫虛而亡。至于傷寒的話,死的大多是小孩,小孩體質弱,等不到大夫的醫治,加上喝中藥治療療效慢、高熱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 而且,這幾種病都是人傳人,極具有傳染性,一旦我們進入了云府城,意味著我們隨時會感染,用這個口罩帶著臉上,能夠降低咱傳染率的。 畢竟有句話叫做病從口入不是。黃紫蘇聽到文大夫說,他們這一行大夫前去救援,也會折損,她便知道,應該是這群大夫年紀大了,cao心勞累,休息少,免疫力下降,又感染傳染性疾病,這種種原因因素加在一塊,不死都難了。 黃紫蘇也和文大夫、江大夫他們有些交情,便把自己自制的口罩取出,交給文大夫兩人,順便還解釋了一通。 并且,黃紫蘇在家中的時候,就吩咐了自己大伯、大哥兩人,進入云府城看病時,絕對要帶上口罩,減少感染疾病的風險。 黃芩、黃天冬父子兩人對她家蘇蘇所說的話極為相信,沒有不戴的道理。 而戴口罩的話,能夠降低感染率,這自然是不用說了,現在就看文大夫他們信不信自己了。 隨著路途上,還有不少馬車加入進來,隨著大部隊前往云府城支援。 路途之上,另外還有人把此行的大夫都一一的再次登記造冊,包括藥童,都附帶一一的登記造冊了。 第174章 風餐露宿 只是,登記造冊的那人,登記到黃紫蘇他們馬車時,那人見黃紫蘇、黃天冬兩人年紀極小,竟然也是大夫之后,登記那人極為的震驚。 年輕的大夫他也不是沒見過,他還沒真見過十三四歲的大夫,其中更是還有一位女大夫的。 要不是征召的公文上有縣令的印章,他都會懷疑,是不是把學徒寫成大夫,給寫錯了。 黃紫蘇猜想,再次登記造冊,到時候到了云府城后,應該是要把他們這群大夫分配到云府城內各個地方以及周邊的縣城。 畢竟,地龍翻身的話,會有重災區,輕度損失的輕度災區,以及云府城附近周邊的地區也會有損失,登記造冊他們這群大夫的話,到時候好分配人手去哪里哪里。 這一路往云府城趕去,可謂是快馬加鞭、連夜趕路。 至于趕路碰到驛站,想要在驛站住,基本上不可能的。 這一路上基本上連夜趕路兩三天,才會休息一晚。 這休息的一晚,往往運氣不好,碰不到客?;蚴求A站,都只能夠天為被,地為床,風餐露宿。 黃家三人倒是沒什么感覺,畢竟之前他們一家子逃荒趕路的時候,就經歷過,也有經驗更不怕吃苦。 更何況現在的條件,比之前他們家逃難的時候要好的多,不僅僅有馬車坐,不用自己趕路不說,路上還吃喝不愁,都不用自己動手,都是吃現成的。 倒是可憐一些年紀大一些的大夫,還有一些暈車的人,更是受到了折騰了。 文大夫、江大夫都是五六十歲的年紀,這幾日快馬加鞭又連夜趕路,還風餐露宿的,天氣又特別的炎熱,這才三四天下來,一個個都面色蠟黃、精神萎靡了下來。 幸好他們兩人也不暈車,要是暈車的話,那人會更慘。 唯一慶幸的是,這群人都是大夫,又有豐富的行醫經驗,一旦自己哪哪不好了之后,他們立刻快速服藥下去。 這才一路上沒鬧出特別嚴重生病的。 這群前去支援的大夫,也都知道現在的時間就是生命,早點前去支援,他們就可以多救治一些病人,所以一個個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帶領這群大夫的領隊,也察覺了這情況,無奈之下,只好緩慢了行程了。 領隊之人也不是不想快馬加鞭帶著這群大夫去云府城支援的,但是他是看這些大夫一個個面色蠟黃又慘白,就知道這么趕路下去,他們這群大夫會熬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