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是魏清泰還有金簡。 呵,倒是兩個好的,行了,本宮知道了,你跪安吧。 在宮里頭的人哪個會不知道后宮里頭這點子彎彎繞繞,金氏和魏氏都跟鈕祜祿氏一個鼻孔出氣,說白了也就是個烏拉那拉家不對付,這般之下,剛把話捅出來來保便做好了當一回出氣筒的準備,全然沒有料到對方會這般輕描淡寫的揭了過去,自是忙不迭的行禮退了出去,然而人走了,景嫻的心思卻沒斷下 容嬤嬤,你聽到了? 公主下嫁不同于皇子娶妻,皇子阿哥一旦成年娶妻便會按照祖制出宮建府,到時候不管什么事兒都是關著門的自家事,只要沒出了大褶子*怎么折騰便怎么折騰,沒人攙和得上也沒人敢去攙和,然而公主卻是不同,雖說按照常理來說,公主身份尊貴,除了富察皓禎那般特例之外沒人敢不把公主放在眼里,可公主畢竟單獨有府邸,沒有公主宣召額駙壓根就不能隨意出入,而原本這一條保護公主抬高公主身份的規矩在長期以往的演變下,竟是慢慢變成了內務府所指的陪嫁嬤嬤別樣的生財之路,借著女子怎可日日宣召不利名聲的話奴大欺起了主,嚴重的甚至等同于在公主府里頭守活寡,這也是為什么出嫁公主多是早殤的緣故 主子,您考慮得周詳些雖是不錯,本意也是一番慈*之心,可是 容嬤嬤向來是以景嫻唯命是從,只要是自家主子說的她都覺得有理,就是說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她也會笑著附和,可是同時,她也比誰都看重景嫻,生怕對方多受了一點委屈生怕對方多出一絲煩惱,如此,再加上這么些年來宮里頭的日子也沒白呆,或多或少明白了許多看似平靜的事兒底下的機關算盡,這般之下,眼見著景嫻剛登上后位就這般大張旗鼓起來,不由得有些著急上火 可是這陪嫁嬤嬤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您若是直接拿她們發作是否會有些不妥? 我雖是跟你說了這么一通,也與內務府里頭的自己人打了招呼,可這并不代表我就準備大刀闊斧的拿她們怎么樣,畢竟正如同你所說的,這些都是老祖宗所定下來的規矩,眼下里又沒生出什么大的隱患,若是我獨獨的發作起來,說得好聽那是未雨綢繆,不好聽的不就是想壞祖宗規矩了? 上一世景嫻身為皇后,身為所有皇子皇女的皇額娘,許多事雖然不至于樣樣放到明面上來說,可多多少少卻總有耳聞,而那會兒她沒有著手于此,一是因著當時不像現在這般腳跟子站得穩,得弘歷信任又得那拉太后當依仗,有些事可以放開了手去做,二來當時她沒有蘭馨作為養女,親生的五兒又死得早,其余公主的婚姻大事多是由自家額娘安排好了弘歷拍好板了,她便也沒得必要,也沒得插手的余地,不像現在這般不為了旁人也得顧忌弘晝和裕王府,不顧忌這二者也得為了蘭馨考慮,左右跑不出得上心上眼的拿上手,只是這萬事都得講個法子,事急則亂事緩則圓之下,景嫻卻也不慌,將話說得很是慢條斯理 再加上閻王易躲小鬼難纏,白白的得罪了內務府那幫資歷甚久的老嬤嬤也非什么明智之舉不是? 那您的意思是? 眼下的情形其實比起我想象中的已經要好上許多了,蘭馨和婉兒都在京中,里頭有咱們這些人做依仗,外頭也有的是人使力,弘晝不是個吃素的,色布騰巴勒珠爾也不是個任人拿捏的主兒,她們倒是讓我放心,也讓我去了大半擔憂,而晴兒,有裕王福晉上下打點身邊的人卻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只是,這一茬兒過了卻不代表回回都能這么解決,治標不治本到底不是什么長久之計。 景嫻將事兒看得明白,上一世和敬和和婉差不多是同時間出嫁,和敬因著一直在京又深受弘歷恩寵,便是兒子女兒一個接著一個的生個不停,可和婉卻是剛過去沒多久就落得一身病,再加上那會兒弘晝不比現在位高權重,所行所事皆是得看弘歷的眼色生怕哪頭就招了忌諱,如此,竟是鬧得后來連個血脈都沒留下就去了,想到這里,景嫻自然明白那內務府的嬤嬤也都是欺善怕惡的主兒,眼下里碩王府的事兒還沒太過去,前朝后宮都對公主們上心上眼得很,多多少少總歸會有些顧忌,這般之下,與其大張旗鼓的拿著這個說事兒一不小心把自己給折騰進去,倒不如循序漸進的給內務府好好換換血 魏家和金家都是內務府包衣世家,仗著內務府里頭使得上力,平日里也沒少在各宮各院里頭插人窮折騰,這回惦記上了陪嫁嬤嬤的事兒,你說這里頭能沒有貓膩? 這 內務府雖身在宮中內廷,管的事兒卻是包羅萬象,宮里頭甭管是多大的主子都多多少少要賣他們幾分顏面,原先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好多做什么多說什么,可眼下這幫子人的心思都打得天上去了,再不出手管上一管,這紫禁城豈不是成了他們的后花園了? 那您的意思是? 這事兒雖然急不得,卻也不能白白放過了時機,眼下里延禧宮和永壽宮那兩個正斗法斗得不亦樂乎,許多事顧不上也沒法顧,而三位公主同時下嫁內務府也少不得多要忙活,換句話說,也就等于正值用人之際,跟姑爸爸通聲氣兒,看怎么多往內務府里頭塞點人,平分秋色也好各占一半江山也罷,橫豎不能讓旁人給占全了鬧得到時候想發作那幫子陪嫁嬤嬤也有心無力,等這些忙活過去揭過去了到小選的時候,再好好將上上下下的人洗上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