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該殺的殺了該死的死了,皓祥母子雖被遷怒可眾人看在他們畢竟無辜的份上還是求了情,給謀了個從六品的差事,不至于無家可歸無處可依,只是碩王府卻跑不了個被夷為了平地的結局,而與此同時倒霉的還有富察家,雖說事情歸根究底并沒礙上他們什么事,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更別說他們同姓富察,富察家族長擔有失職失察的名頭,一夜之間罰的罰貶的貶,亦是再不復從前的榮光,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然而宮外的事前朝的事了了,宮中的亂子卻并未完結 和敬,你已經打定主意了?真的打定主意去喀爾喀了? 弘歷心中有愧想要將和敬好好養在宮中,然而一早就得了那拉太后指了明路的和敬卻是另有打算,只見她恭敬的福了福身,神情很是淡然。 是,皇阿瑪無須過于擔心,兒臣已經想得很仔細了,兒臣雖說與富察皓禎并無夫妻之實卻畢竟占有一個夫妻之名,自入關之后皇家的格格便再無二嫁的先例,兒臣能夠得母后皇瑪嬤這般費心cao持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又哪里會不情愿呢? 母后皇額娘的心意朕明白,也知道她是一心為你打算,只是你沒出過京城或許不知道,喀爾喀屬于漠北,乃是苦寒之地,你從小在宮中嬌生慣養長大,這一時之間如何能夠適應?倒不如留在京中,阿瑪自會為你再做打算如何? 皇阿瑪的心意兒臣明白,兒臣也知道您是疼惜兒臣,可是正是因此兒臣卻也少不得要為您做打算,如今事雖已了,卻到底難平悠悠眾口,如若兒臣留在京中必然少不了惹人閑話,同時也讓皇阿瑪面上無光,倒不如去喀爾喀圖個清凈自在,畢竟女兒可是*新覺羅家的大公主,那么多姑爸爸那么多姐妹都去得,難道我還經不得? 和敬了解弘歷的心性,知道自家皇阿瑪最是個天大地大面子最大的人,眼下里因著莫大的愧疚或許不覺得,可等時日一長,將這份愧疚沖淡得所剩無幾的時候,卻總歸難免會覺得自己在跟前礙眼,倒不如保留著這份愧疚走遠一些,圖個后世庇佑,如此,便只見她面上不但沒有半分不情愿,反而一副如釋重負 更何況,漠北雖不必京城,甚至比不上漠南,可蘊端多爾濟到底是多羅郡王,又哪有苦了兒臣的道理?再加上按照輩分來說,他的母妃是十九叔祖的嫡長女,也就是兒臣的嫡親姑爸爸,總歸都是*新覺羅的一家人,還能不照看著兒臣么? 可是 弘歷向來是個吃軟不吃硬的性子,眼見著自家女兒受了這么多委屈不但沒得半分埋怨,還善解人意至如此地步,心里頭不由得又欣慰又心疼,神色之間盡是猶豫,然而和敬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口氣卻是更軟 您也明白,自打圣祖朝漢化之后,咱們許多滿家大族也都跟著講究了起來,即便礙于您的旨意明面上不會對我有所不敬,可相處起來卻怕是仍然少不了有些膈應,與其如此倒不如去了那邊,蒙古人沒這么多講究,蘊端多爾濟也是個實心眼,且又是姑爸爸自個兒主動提出來的,倒是相得益彰不是? 和敬面上輕松,話卻說得情真意切。 皇阿瑪,兒臣都已經想仔細了,您便允了兒臣吧?這一方面是全了兒臣的自處,一方面是平了蒙古的缺口,也算是兩全其美,也算是兒臣為大清做了點貢獻了,只是唯一遺憾的,怕是以后不能在您跟前敬孝了,望皇阿瑪恕罪。 你這孩子,說什么呢? 弘歷口中雖說得抗拒,可他心里頭也明白,按照和敬眼下的情形來說,蒙古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去處,而且允禧向來不問朝政,蘊端多爾濟所屬的喀爾喀扎薩克也不是個喜*惹事的部落,如此,即便比不上京城繁花似錦,卻也到底是個安穩可靠的去處,想到這里,弘歷不由得點了點頭,長嘆一聲 罷了罷了,你既有心朕也沒有不成全你的道理,橫豎總歸是朕虧欠了你,是你皇,你額娘虧欠了你的,將來若是有什么變故,朕總是會庇佑著你的。 皇阿瑪 和敬雙眼有些泛紅,可聽到提及自家皇額娘,眼神卻仍是忍不住閃了一閃,想著回宮以來長春宮之中傳來的動靜,想到自己沒多少時候便要啟程去漠北,便大著膽子拋下一句 皇阿瑪,兒臣叩謝您的隆恩,可另外卻還有一事想要求您,可否讓兒臣,讓兒臣再見皇額娘一面?畢竟,若是此時不見,怕是再沒有什么機會相見了 你要去長春宮? 自打永琮一事之后,弘歷對富察明玉便有著本能的反感,就連提及此人都帶著下意識的厭惡,然而正如同和敬所想的一般,想到太醫院所報上來的情形,覺得和敬也確實說得有理,卻也沒必要再阻著攔著讓自家女兒出嫁漠北之前心里頭還留有遺憾,便半推半就的揮了揮手 算了算了,時到今日朕也不想與她計較那么多了,只是你快去快回,省得被過了病氣傷了身子。 是,兒臣告退。 長春宮仍然衰敗荒涼,不,應該說是比印象中更為衰敗荒涼,恍惚之間竟是讓人感覺不到一點生氣,和敬不是不怨富察明玉,只是到底有著十幾年的母女之情的羈絆,看著彼此二人弄成這幅相見想殺的模樣兒,心里頭到底有些復雜,推開那已經掉了漆的朱色大門,踏過那不知有多久沒被清掃過沾滿了灰塵的大殿,富察明玉那消瘦得不成人形的身影便頓時出現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