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滿族雖然是有著稱名不喚姓的舊俗,可是隨著入關以來,大多禮制皆是遵循明朝前例,以及受漢文化影響漸深,這女子的名諱自然也就跟著避諱了起來,除了自家長輩和夫婿以及極為親近的閨房密友可以稱呼之外,在外便是以某某氏而說,就是這皇宮內院雖然比一般的平民百姓自家尊貴得多,但在這上頭,卻是沒有半分不同,反而正是因為這份尊貴,還要嚴苛得多皇家公主宗室格格不單是在年歲未到,暫未冊封之前只能按著排序來稱呼,就是在皇家玉牒之上也依然如此,而到了太后皇后這般,天下女人最尊的地位,除卻生僻字理應被避諱外,仍然是以某某氏計入史冊,絕不會留下名諱如此之下,此言一出,殿中之人不由得皆是愣了一愣。 或許那拉夫人倒是反應得快,扯了扯嘴角,或許是格格年歲尚小,且荊州又離京城頗遠,比不得咱們這兒規矩這樣多,所以才這么叫上的吧? 那也不合規矩!皇后雖然對那拉夫人還是好顏好色,可眼神卻暗了一暗,畢竟這格格馬上就要進宮,無論是誰都不愿意自個兒地盤上多出個不懂規矩的格格,轉開視線,看向底下回話的人,皇后的口氣頗為低沉,那格格如今多大年歲? 回,回主子的話,新,格格已經十八了底下的人也有點冒汗,生怕上頭責怪到自己,連忙叩了一叩,奴才知罪,可是這上上下下的人皆是這樣叫的望主子恕罪! 混賬! 這下不光是皇后和那拉夫人皆是瞪大了眼睛,就連剛轉過神不久,只是隨意揭起這話頭的景嫻也是徹底的變了臉色 姑爸爸?! 十八歲沒有許配人家也就算了,居然連個封號都沒有?這端王是駐守荊州給守傻了,一點規矩體統都沒有了!跟在雍正身邊這么多年,皇后就是再比老爺子要好說話,卻也很是看重規矩體統,聽著這話,臉色不由得比墨還有黑,緩了半晌才憋出一句,我仿佛記得,十六弟家的弘明也隨著威武大將軍一行去了荊州? --------------------------------------------------------------------------- 你說端王爺家的新月格格和克善世子馬上就要到京了? 寧壽宮那頭正是為著這一攤子破事而鬧得人仰馬翻,而這頭因著前頭荊州生亂,攪得前朝后宮都跟著動蕩,使得一向不著調的弘歷那廝也再顧不得后宮里頭這些個事兒,從而不得不屈居于壽康宮的熹妃,卻是只覺得面子里子都丟了個盡,心里一直憋著股邪火,勢要掰回一成,如此之下,看著眼前這剛來的信兒,不由得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回主子的話,可不正是么?桂嬤嬤在熹妃身邊這么多年,怎么會不知道自家主子心里頭那些個小九九?自然是聞弦歌而知雅意,而且奴才聽聞,那新月格格可是很受老端王的寵*,什么好的貴的只要她想,便就先是緊著她來,在那端王府里頭,就是那克善世子也趕不上呢! 哦? 這還不止呢!桂嬤嬤稍稍靠近熹妃,聽著前頭傳來的信兒說,這新月格格如今已是年方十八,往那端王府求親的人都快將門檻踏破了,可那端王爺卻是一個都看不中意就是咱們滿族姑奶奶身份再高,也沒見過哪個宗室格格這樣受寵的不是? 千萬水養千萬人,千萬人生千萬心。 比起皇后那頭對于新月十八歲還未成婚,就是連說親都沒有,只覺得荒唐,在桂嬤嬤這般連消帶打,再加上剛巧戳中了她那隱晦的心思之下,熹妃卻是只覺得這個格格實在是受寵,而且比起男女有別,就是能夠恩養于公眾,卻也怎么的都有些不方便太過密切走動的克善而言,這個新月實在是處處都合她的心意,真是仿佛像是按照她的要求所生出來的人一般如此之下,熹妃的小算盤自然是越發的撥得快了起來。 桂嬤嬤,你說哀家照著先頭孝莊文皇后恩養定南王之女孔四貞的例子,將這個新月收為養女如何? 作者有話要說:大姨媽造訪,在床上攤了一天一夜的尸,終于活過來了我去qaq 下一章新月和努達海登場! ☆、58努達海新月戰下限 爺,甭說底下的那些個兵丁耐不住了,就是副將參軍也有些看不下去了,都,都盼著您趕緊的拿個主意呢!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惡事揚千里。 皇后坐在后宮之中,雖然手下人脈不少,要得知前頭動向易如反掌,可話又說回來,到底怎么都比不上本身就立于前朝,且還有個兒子隨著大軍一起去平叛,少不得要多撥些心思的莊親王允祿對于那新月格格的諸多不合規矩之處,允祿不是沒有一點耳聞,甚至再對于兒子的關心作祟之下,可以說是比這宮里的哪個人都知道得要早,心里本就有些嘀咕,而近日來皇后又趁著請安的功夫沒少提點他福晉,一來二去之下,允祿算是有些坐不住了。 畢竟你這不懂規矩不知體統也就罷了,可是怎么著也不能拖累本王的兒子是吧?現在宮里的人都上了心,萬一再一個沒眼色的,鬧得皇家顏面盡失,弄得天下人跟著看笑話,憑著自家侄兒那副劣性子,弘明那小子哪一點能討了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