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無論是前朝政務,亦或是這大內深宮,凡事都多是得講究個有理可循 而有一句說一句,先前其實并不是沒有太后住過慈寧宮,并且如同熹妃這般,同樣也是身為圣母皇太后,但是話又說回來,那會兒是什么年頭?現如今又是個什么年頭? 暫且不說剛入關那會兒,許多宮規禮制壓根就沒有成形,前頭也沒有先例可依,且外頭正逢亂世,一切還未安穩下來,根本沒有那么規矩體統可言;也不說當時世祖爺登基之時才虛年六歲,且前朝政務又盡數被手握重權的多爾袞盡數把持,正是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如履薄冰的當口兒,根本沒有去計較其他的功夫;就單說李自成南逃之前所放的那一把火,折騰得紫禁城之中許多宮殿壓根都住不得,而若是要修葺起來,國庫又負擔不起,便就不得不緊著現有的來可反觀眼下呢? 經逢康雍兩朝盛世,雖然地方上仍有作亂的苗頭,可天下局勢比起當時卻不知道要安穩了多少倍,國家比起當時也不知道要富庶了多少倍,國盛則文盛,文盛則禮多,而就是退一萬步來說,皇太后擇一自個兒喜歡的宮殿作為居所,并不是什么要緊的事兒,可慈寧宮是個什么地兒? 紫禁城中向來以乾清宮為軸分出前朝和后宮,坐落于乾清宮西南邊的慈寧宮便赫然是立于前朝范圍之中就是不說后宮不得干政的祖訓,難道你一個寡居的太后還準備住在朝臣來往頗多的前朝?就是為了想要反壓皇后一頭也不是這么來的吧?! 凡事一旦有了更荒唐的,其它的便就壓根算不得什么了。 本來景嫻已經覺得弘歷對那一干老狐貍的示威舉動算很是蠢得沒邊的了,可是相較于熹妃這不知道腦子里搭錯了哪根筋的神來之筆,卻又竟是被生生的襯托得很是著調了,如此這般之下,她也算是終于想明白了一個一直以來都沒琢磨清楚的問題老爺子那樣精明得幾乎快成了精的人,加上教養弘歷最多的皇后以及裕嬪也皆是極其善于謀劃之人,可弘歷那廝怎么就就養出了這樣的性子? 景嫻臉上神色變化得很快,看得容嬤嬤和李嬤嬤皆是緊張起來,生怕自家主子被刺激大發了,可還沒等她們相互對視一眼,先后問出聲,抬起頭來卻只看到景嫻僵硬的張了張嘴,而后一個字憋著一個字兒的往外蹦 他們倒真不愧是母子。 注1:苫,舊時居喪睡的草席?!秲x禮·喪服》:居倚廬,寢苫枕塊。苫次,原指居親喪的地方,也用作居親喪的代稱。 作者有話要說:這兩天為了劇情神馬的在看奶奶的神作,看得我真是一口老血接著一口老血的往外噴,快失血而亡了 ps,忙過明天之后開始補更,絕對不跳票,絕對不能信用負值qaq ☆、52姜還是老的辣 正如景嫻所料的那般,前朝以及宗室因著這母子二人前腳趕著后腳的神來之筆,眼下皆是鬧得不可開交 弘歷在大行皇帝孝期還未過,就急吼吼的這般折騰起來確實是不像樣不錯,而話里話外的意思很是容易讓人詬病,或是存了疙瘩也不錯,只是正如同弘歷那廝打的小算盤一般,眼下畢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且這事歸根結底的說起來,又不算什么出了大褶子,朝臣和宗室王爺為著不想再讓弘歷徒增不滿,鬧出什么更大的幺蛾子也好,為著趕在這當口兒上向新君賣個好也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之下,便打算就此揭過這一茬兒可是對于熹妃那可就不一樣了。 做官做到天子近身之位,亦或是在宗室里能說得上些子話的人里頭,沒一個是二愣子。 若是按理常理來說,如今熹妃是板上釘釘的圣母皇太后,且是新君的生身額娘,又還出身于滿洲大姓,如此,無論是出于示好,還是出于日后考慮,眼下多給一兩分臉面總是錯不到哪里去可是暫且不說這當太后的尊榮體面皆是得看當皇帝的給不給臉面,亦或是孝敬不孝敬;也不說熹妃本就沒教養過弘歷多少時日,母子二人的感情并不甚親近,以及憑著弘歷那廝在孝期里鬧出的這些個幺蛾子,說得好聽是遵循舊例,說得不好聽就是不孝的這般性子,以后再孝順又能孝順到哪兒去;更不要說就是拋開這一些假設,熹妃頭上還端坐著一個從前的正宮皇后,如今的母后皇太后,憑著先帝遺詔,壓根就不會讓她興風作浪。 而退一萬步來說,母后皇太后到底是年歲大了,前幾年又差點病得快要去了,就是眼下里瞧著還好,可說句不好聽的,卻也不知道會不會像老爺子那般突然就沒了,如此,在保不齊以后熹妃會怎么的得勢的長遠考慮之下,底下人也不是不想像對于弘歷那起子事兒一般,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揭過去算了可是他們雖有心,卻無奈熹妃這一筆實在太過于荒唐。 子要執父喪,妻也得執夫喪。 比起入關至今不到百年的滿人而言,漢人本就要更注重于孝禮之道,而先不說歷經過幾朝,南方的漢人雖然比起前些年是要稍微安生了一點,可是對于這些一直為他們視為蠻夷的滿人,卻仍然是有著不小的偏見,就是對比起先前為圣祖爺守了足足二十七個月孝的老爺子,眼下弘歷的這番作態,也很是讓人有些膈應,更不要說熹妃這前所未有的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