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顧瑾點頭:“這是最不引人注意,又可以慢慢積攢糧食的方法?!?/br> 除了食肆,在瀾城賣些小吃食,被官府集中安排在城西的市場。 俗稱,美食蕼。 每天攤位費二十五錢。 攤主需要向管理市場的市司報備。 得到他開的文書,才可以在糧油鋪或者rou鋪,魚鋪購買比普通人家多的物資。 顧瑾想賺錢。 也想囤貨。 開小吃攤,一舉兩得。 聽到顧瑾的解釋,李仁勇高興之余又有些疑惑。 “瑾兒,我們羅家村離瀾城有五十里多里路,做小吃,不得在城里租房?” 顧瑾思考片刻后,回答:“先探探路吧,也不知道那些吃食,瀾城人喜不喜歡?!?/br> 美食蕼的市司,每天都會巡邏攤位。 他們管理著各色小吃的價格、交易秩序等。 如果,做出去的東西沒有人買,他會收回發出去的文書,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小吃的機會囤積糧食。 從瀾城到羅家村,都是官道。 現在正值金秋,天氣不冷不熱,兩人踏著月色回到了家來。 李大海他們都沒有睡好,一直在院子里一邊納涼一邊等人。 聽到院外的動靜后,眾人急忙起身相迎。 “怎么這么晚才回來?”李大海放下手中的煙斗,問道。 李仁勇笑嘻嘻說:“我們考察市場去了,今天一天我們跑得可遠了,以后去瀾城,我閉著眼都能帶你們玩?!?/br> 考察市場是顧瑾說的,她就提了一嘴,李仁勇就記住了。 顧瑾沖著青年比了一個大拇指。 經過這么久的相處,大家都知道豎起大拇指代表夸贊。 李仁勇嘿嘿笑起來。 “那今天你們有收獲嗎?”李大海一邊問,一邊接過兩人手中的韁繩,將兩只騾子系到院子一側的窩棚。 李仁勇摸摸頭:“我只怕講不清,要瑾兒說吧?!?/br> 李桃花聽到后,不由嗔怪:“瑾兒真的是太急了,我昨天剛剛出月子,今天就跑到城里去了?!?/br> “你說你,帶秀秀也挺累,就不能休息休息兩天?!?/br> 上次顧瑾話沒有說透,李桃花和李母并不知道事情其實有點糟糕。 只想著還有幾年的緩沖期,不急。 顧瑾知道李桃花心疼自己,她笑了下回道:“娘,我不累的?!?/br> “安安今天調皮嗎?” 李桃花抱著孩子,一臉得意說,“也不看看誰生的,她可聽話了?!?/br> 兩娘崽又說了會話,顧瑾安撫好李桃花后,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最驚訝的是李母。 “什么,要我烙餅賣?” “這行嗎?” 顧瑾鼓勵道:“行的?!?/br> “我觀察過,在瀾城賣的美食都是本地的居多?!?/br> “大部分是糍粑,米粉,餛飩等等,賣烙餅的一家都沒有?!?/br> “并且,外祖母,你烙餅的手藝,可是一等一的好,在李家村,你的餅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贊美,在瀾城,絕對更受歡迎?!?/br> 做美食,最忌諱的就是沒有技術門檻。 因為一旦稍微琢磨琢磨就懂的小吃,很容易被跟風。 而一旦做的人多了,想要賺錢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第52章 囤貨 更何況,他們不止賣餅,還可以賣包子,饅頭,花卷,燒麥等等。 這些早食,可都是瀾城人從來沒有吃過的。 顧瑾的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李大海一清早起來,就找羅家村的篾匠,定制蒸包子,饅頭的蒸籠。 顧瑾和李忠義他們則去了瀾城,辦理售賣吃食的文書。 接下來是購買板車,面粉,豬油等。 等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完,已是七天后。 那日丑時,一家人就趕著三架騾車啟程。 九月底,天氣已經轉涼。 但坐在騾車的顧瑾心里一片火熱。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 來自北方的美食,一定能夠吸引饕餮食客的注目。 到了屬于自己攤位,李氏父子將沉重的鍋灶從騾車搬下。 顧瑾則從另外一頭騾子馱的竹筐里把柴火拿出來。 李母手腳麻利,她先把醒發好的包子饅頭還有花卷蒸上。 另外一口鍋則開始烙餅。 李桃花沒來,她在家里帶兩個孩子。 隨著太陽出現,寂靜的瀾城開始喧鬧起來。 美食蕼更是人山人海。 到處都是小販的吆喝聲。 “賣豆漿啦,一文錢一碗豆漿,又香又甜?!?/br> “賣糍粑咯,兩文錢一個,又軟又糯,吃了還彈牙?!?/br> “賣甜酒沖蛋了,三文錢一碗,吃了熱乎乎的,精神十足咯?!?/br> 顧瑾東張西望,眼見不少人在自己攤位前駐足,但又紛紛轉頭離開,心里不由有些焦急。 她用手肘捅了一下李忠義:“大舅,你也喊一下?!?/br> 李忠義羞得滿臉通紅,甕聲甕氣說:“我不好意思?!?/br> 顧瑾看向李仁勇,李仁勇急忙轉頭避過她的視線。 李大海起先是貨郎,走街串巷販賣商品全靠嘴,他倒是想喊,但喊了半句就收了聲。 他若有所思道:“瑾兒,你想個好聽的詞,我來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