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還可以吃飽?!?/br> 顧瑾頓時心酸。 她蹲下來,看著顧秀眼睛說:“以后會好的,阿姐一定讓你吃每天吃上rou,每頓都吃飽?!?/br> 顧秀聽到后,高興極了,她眉飛色舞,小腦袋點點點。 兩姐妹正說著話,李桃花抱著一堆衣服走進來。 “阿瑾,幫娘整理一下?!?/br> “看看路上得帶些啥?!?/br> 她們被趕出顧家,屬于她們一房的物件有不少都被顧母扣下。 一些衣裳和糧食還是李桃花又哭又鬧搞到手的。 依顧瑾的意思,家里的東西如果能帶走,最好都帶著。 等到了乞食的地方,也不用又花錢買。 但是,她們家沒有牛車,也沒有獨輪車,只能緊最有用的物什帶。 這個朝代,布料不便宜,很多人家只有逢年過節才扯些布做衣裳。 李桃花手中的衣裳雖然破破爛爛,但在這個家,屬于貴重物品。 嗯,還有那口小鐵鍋。 這邊兩人整理行裝,那邊老楊頭終于等到了朝廷的召令。 他聽到消息后,忽覺得萬念俱灰。 “這老天爺是不想讓我們活??!” 老楊頭悲從中來,哭嗆著。 朝廷下令乞食的州是瀾州。 距離他們所在的州城大概有三千里路。 上揚村有三十二戶人家。 成年男丁只有九十六,余下兩百余人全是老幼婦孺。 這些人,長途跋涉三千里,途中遇到些匪徒野獸,哪有活命的機會! 待消息傳遍上揚村,村民們一片茫然。 他們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鎮上。 三千里路。 一天走四十里路,都得兩個多月。 可是,去年旱災,農作物顆粒無收,他們靠著余糧和賑災糧食才活下來。 眼下,手里哪有兩個多月的糧! 上揚村的人,個個愁眉苦臉,到處哭聲不絕。 顧瑾倒是有心理準備。 以前學歷史,古代朝廷為了更好的管理人口,征收賦稅和徭役,會將人固定在某一個區域。 十戶以上設村正,諸戶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 方便管理的同時更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朝廷下令乞食,準許災民去往一個州城…… 一方面是維穩方便管理。 一方面確保別的州城不會因為災民四散逃離影響經濟。 只是…… 三千里路,未免太遠了。 這個朝代,交通不便,到處是山林,而山林里,野獸和匪徒層出不窮。 所以,顧瑾就算有心理準備,也麻了。 這時,李桃花神神秘秘將顧瑾拉進房里,將手中的布袋打開。 “阿瑾,你舅舅剛剛過來送了些糧,已經炒好的,你藏著,餓了就拿點吃?!?/br> 顧瑾眼睛都亮了,“舅舅家還有糧?” 李桃花得意洋洋:“嗯,你外祖父有先見之明,在糧價暴漲前,存了些糧,之前沒有送,就是在觀望?!?/br> “現在朝廷召令已下,他怕我們熬不下去,特意叫你小舅舅送來些?!?/br> 李桃花看著高興,心里卻又酸又疼又氣。 娘家眼下送糧,這是在和她劃清界限,逃荒路上不準備帶著她們一家。 父女一場,情分就是一袋糧。 李桃花眼眶濕潤,趕緊扭頭避過。 顧瑾沒有看見李桃花低落的情緒,她抓著炒熟的糧感動之余,又有些疑惑。 感動的是外祖父此時送糧,屬實是雪中送炭。 疑惑的是,為什么沒有喊自己一家一起逃荒? 顧瑾略微思考,就知道了外祖父一家的顧慮。 兩個小舅舅現在尚未娶妻,如果她們一家回去的話,一定會影響他們。 這個朝代的人,非常迷信克夫克子之說,外祖父他們一家有顧慮,人之常情。 顧瑾想想后便放下了。 她沖著李桃花點點頭:“娘,放心,我一定將它們藏好,不讓任何人發現?!?/br> 再次檢查行李,一家三口拿著村里發的戶籍路引踏上了逃荒路。 顧瑾邊走邊思考。 自己一家三口,一個孕婦,兩個孩子,逃荒開始的前幾天應該沒有什么危險,但到后面肯定會亂…… 實在不行,還是得去找外祖父一家,討人嫌就討人嫌,總比被人煮了吃了好。 畢竟,古代饑荒時,易子而食之事,總有發生。 顧秀很懂事,堅持要自己走,小短腿邁得不亦樂乎。 從旱災初起,顧瑾就拉著顧秀一起鍛煉耐力,一開始一天走五百米,然后一千米,漸漸的,顧秀一天可以走兩千米。 至于李桃花,她小時候吃得好,底子一直不錯,再加上一直要做農活,所以,就算懷著孕,也能單手抱起顧秀走一陣。 顧瑾背著背簍,腰間別著木刺。 簍子里有她們一家的衣裳,一套薄薄的鋪蓋,一口小鐵鍋,三十多張麥麩餅,二十幾張豆餅,幾套碗筷和針線等。 懷里揣著外祖父給的細糧。 加起來大概二十多斤,她背著一點都不費力。 李桃花的背簍里是一些用竹筒灌好的水,水不多,也就幾天的量。 顧秀走不動了,會進李桃花背的背簍休息一下,或者由顧瑾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