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從小力氣就比平常人大,再加上一直鍛煉,楊杏花猝不及防,被頂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顧瑾趕緊招呼:“娘,快來接水?!?/br> 李氏急忙將木桶放在泉眼下。 楊氏氣得眼冒金星,張口就問候顧瑾的祖宗十八代。 “日你先人板板,你個小丫頭片子,怎么那么沒有家教?” “我家瑾兒從小被他爹教導得知書達理,是你這個老虔婆為老不尊,這泉眼又不是你家的,扒著不放,臉皮比城墻還厚?!?/br> 李氏也不甘示弱,瘋狂輸出。 兩人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 顧瑾用水瓢舀了一瓢水遞過去:“娘,喝,喝飽了,繼續罵?!?/br> 她很慶幸這輩子的娘親是個潑辣的,要不然,在這吃人不吐骨頭的村子,活不下去。 這時,村長老楊頭趕來了,他大喝道:“吵什么吵,再吵你們兩家都不準接水?!?/br> 老楊頭煩死了。 自去年上半年起,雨水就逐漸減少,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 中秋過后更是滴雨未下。 災情越發嚴重。 期間朝廷發了兩次賑災糧,就沒有了后續。 幸虧上揚村往年風調雨順,家家戶戶都有余糧,雖然吃不飽,但至少沒有斷炊。 誰知過完年后,老天爺依舊沒有下雨,坐吃山空,不少村子已有餓死之人。 縣丞無奈,只能上報朝廷,申請乞食。 只是朝廷的詔令遲遲不來。 眼看災情越來越嚴重,州官怕動亂,派了許多兵到處巡邏。 一旦查到災民私自行動,格殺勿論。 上揚村好歹還有一個泉眼,別的村,為了喝口水,村子里經常打群架。 眼下,只有等到朝廷下的詔令,上揚村才有活下去的機會。 “老村長,今天要不再去縣里面打探打探,再遲些日子,只怕會死人?!睏钚踊ㄐ÷晢?。 聽到楊杏花的問話,周圍的人急忙豎起耳朵。 如果能夠去別的州乞食,那就得多打點水回去。 路上帶的干糧,必須備足。 老楊頭不耐煩地擺擺手:“問什么問?” “如果縣里來消息,肯定會有人來通知我們?!?/br> “現在最重要的是派人守住村口,萬一被別的村把這口泉眼奪走,我們村就完了?!?/br> 顧瑾在一旁聽到后,心里七上八下。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她,從來不會為水發愁,每天只要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用不完。 想不到在這個年代,真的有渴死的人。 她拎著一桶水,深一腳淺一腳跟在李桃花的身后,愁容滿面。 回到家,李桃花先舀了小半桶水放在一旁合面烙餅,剩下的存著。 只要過了災區,水就不再是稀缺資源,所以,逃荒路上的糧食得準備充足。 “娘,是在準備逃荒的糧食嗎?”顧瑾抬著頭問。 李桃花點點頭。 她生了三個孩子,最聰明的就是顧瑾。 這孩子,任何事,一點就透。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她從自己肚子里爬出來,她真懷疑是某個精怪化形。 顧瑾沒有再問話。 她回到自己的房間,在竹簍里翻找。 第2章 出事了 逃荒路上,危險重重。 從顧家分出去后,她們的安全,只能靠自己。 武器。 必須得再搞到一把武器。 顧瑾在竹筐里翻找著。 這時,顧秀邁著小短腿跑過來。 “阿姐,你在找什么?” “剪子?!鳖欒S口回應。 顧秀一聽,納悶道:“阿姐,你有剪子嗎?” 顧瑾怎么可能有剪子。 這個朝代,實行鹽鐵專營制度。 民間采礦冶鐵和制作鐵器農具被嚴厲禁止。 在這樣的體系下,民眾購買鐵器又貴,質量還不好。 顧家二十幾口人,六畝地,犁地的還是一把木犁頭。 一把鋤頭,一把菜刀,兩把鐮刀還有一把剪子被看得命根子似的。 哦,還有一套木匠專用的工具。 顧瑾長這么大,摸都沒有摸過它們,她現在找的是一把木刺。 這把木刺,是她利用閑暇時間,磨了三個月才制作好的。 將竹筐里的閑雜物全部挪開,一把尖尖的木刺終于露在顧瑾眼中。 顧秀好奇看著:“阿姐,它是什么東西?好玩嗎?” 顧秀今年五歲,眼里只有吃的玩的。 顧瑾沒在意,她用指頭試探著木刺的尖尖。 它雖然沒有匕首鋒利,但在力氣的加持下,應該可以對人造成傷害。 回過神,見顧秀圓溜溜的大眼睛一直瞅著,似乎在等自己的回應…… 顧瑾便笑了笑說:“不好玩,但這個尖尖的東西可以保護我們?!?/br> 說罷,她將木刺用一塊爛布包好,藏在腰間。 朝廷的召令還沒有下達,上揚村的人就已經在準備逃荒的一應物品。 李桃花向來手腳麻利,不一會工夫就將賑災糧全部做成了大餅。 顧瑾在一旁看得眼睛冒綠光。 朝廷發布的賑災糧本來就差,陳年麥子不說,里面還有很多空殼。 為了讓糧食吃得更久,李桃花會用這種帶殼磨成的面粉搭配細糧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