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營銷女王的誕生 第559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五行缺錢、八零致富從做彩燈開始、我靠美食把小啞巴夫郎寵上天、直男被群A環伺后、佛系古代生活、網戀嗎?我女裝超牛的、紅樓小丫鬟、春風雨(純百)、抱了無限流大佬的大腿之后
“???哪有這么貴……怎么會有人不愿意露臉?以前的女作者不都喜歡走美女作家路線嗎?” 路菲菲聳聳肩:“她不喜歡?!?/br> 朱總不甘心,覺得是路菲菲偷懶,他托人找了幾回,果然鎩羽而歸。 等他徹底死心了,路菲菲告訴他:“如果有一點可能,我都不會放棄,如果是我的人脈不夠,我也會如實告訴你。希望之后的合作,你能對我稍微有點信心,這樣效率會更高一點?!?/br> 連續被現實擊敗的朱總,決定不再對這個他不是很懂的行業進行微cao,拍片交給導演和劇組,營銷宣傳交給路菲菲。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大家都開心。 整部劇相當省錢,此時甘南旅游還沒有大開發,整個劇組去實景拍攝都花不了多少錢。 路菲菲向尾魚保證過,一定會嚴格把關,不讓人罵她瞎賣版權,所以,她也跟著去了。 開機儀式在蘭州舉行,桌上擺的水果是男主角買的,雞是女主角買的,酒是導演買的,最后看著有點空曠,攝像說去買個肯德基,臨走的時候,他從燈光和場記那里搜刮了紙質優惠券,場記還舍不得把香辣雞腿堡的券給他,兩人拉拉扯扯半天。 當地的一家青旅老板得知劇組是來拍電視劇的,連房錢都不收,唯一的要求是多給點鏡頭,展示他們青旅干凈衛生,員工熱情好客,其他的龍套也是真·背包客,他們好奇地圍觀著劇組的開機儀式。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場記兼選角導演游說眾人一起來玩玩。 他們非常高興的答應了,甚至都沒想過要劇組的錢,只要求劇組把自己拍得好看一點。 開篇女主遇到的那個熱情路人少女,只出場那么一次,路菲菲也沒有逃過,在里面露了個小臉,那個跟陌生人“得吧得吧”的勁,確實跟她本人一模一樣。 再差的演員,遇上與自己性格行為邏輯相似的角色,也能拍好。 路菲菲從來沒拍過戲,完全按自己日常來發揮,拍了兩遍就過了。 路菲菲跟導演說:“窮歸窮,拍的時候,千萬不要搞壞本地的原生態的東西,就算是峽谷石壁上的泥,都別動它,產生垃圾一定要帶走?!?/br> 導演知道路菲菲是甲方非??粗氐娜?,但他也十分為難:“這……有些時候難免吧……” “難免也得免,《紅河谷》的劇組炸了卡若拉冰川,你們好好保護環境,寫宣傳稿的時候,也好把你們跟《紅河谷》并肩提一提,這不就有宣傳的點了嗎?” 現在的劇組和t演員都沒什么自我宣傳的意識,不像后面為了搶熱搜,藝人們一個個卷到飛起,營銷意識爆棚,根本都不用教。 這個劇組里的演員和導演都是小透明,常規宣傳艷壓、絕美的通稿無法起到效果,路菲菲的計劃是讓劇組先有點名聲。 人民群眾見慣了“x億重磅巨制”“道具全是真古董”的豪奢玩法,偶爾見見全民窮摳,連個打火機都是演員私人物品的劇組會感到新奇,再好奇就是“我倒要看看,能拍出什么東西來”,等到正式播出的時候,起碼第一集 ,肯定會有好奇的人圍觀。 至于這些人能不能留到第二集 ,那就要看劇情質量了。 開機儀式的花絮照片放出后,果然引起不小的反響,一位還在上學的網友發表感慨:“我本以為工作后,就能做到沒有優惠券也能隨便吃洋快餐,沒想到啊沒想到……” 又有好事網友把兩人爭奪優惠券的照片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名臺詞剪在一起。 “人生總是這么貧窮嗎?還是小時候是這樣?” “一直如此?!?/br> 路菲菲的項目組在發現輿情風向后,立即在后面推波助瀾,這段就莫名變成了一個熱梗,只要有人想說自己窮,就會放這張圖出來。 路菲菲安排商務分別去跟肯德基和麥當勞談,看他們誰愿意出錢贊助,誰給錢,就把模糊版弄成帶他們家logo的高清版,兩家都愿意出錢,那就看誰給得多。 如果都不愿意出錢,還有德克士、必勝客、薩莉亞、好倫哥、金錢豹……總能找到愿意給錢的。 談了一輪下來,肯德基痛快地掏錢贊助,成為本劇第一個贊助商。 條件就是劇情里有幾個邊吃飯邊進行重要會談的時刻,都放在肯德基餐廳內進行。 肯德基給的贊助費,比朱總給的第一期投資還多。 朱總都不敢相信,這個窮摳小劇組,還沒拍幾天呢,就已經掙上錢了。 路菲菲跟著添火:“這才是第一個,如果后面按計劃進行,只怕還沒播出,就已經回本了?!?/br> “那可太好了!我就都仰仗路總了!” 路菲菲把劇組這邊的事情理順了,看著聊天軟件上任紅霞灰掉的頭像。 她心想:要賺錢的人已經看見了錢,是時候關心一下理想主義者有沒有實現她的理想了。 第294章 路菲菲離開的時候, 朱總千般不舍,萬般留戀:“路總,這還沒開拍呢, 你就走啦?不留下來多待幾天, 再給他們多指導指導, 他們的思想, 是真跟不上啊……” “不會不會, 前面他們只是不知道還有那么多種cao作方法, 只要思想不滑坡, 辦法總比困難多, 很多大學生用相機的攝影模式拍的小微短片, 不也挺有意思的嘛, 不用擔心, 他們都是成熟的劇組了, 總不能還比不上大學生?!?/br> 朱總嘆了口氣:“難說, 他們可能還真比不上大學生鬼主意多?!?/br> “那就招點大學生嘛, 這不暑假了么, 你們招點大學生兼職, 給他們實習證明, 我想應該會有人愿意來的?!?/br> 朱總半信半疑,直到他招到幾個考古專業、民俗專業、舞臺美術專業的兼職大學生, 整個劇組的專業含金量嗖嗖往上漲。 路菲菲安排的營銷團隊還在努力推波助瀾,他們混在演職人員里面,時不時問一問兼職大學生們專業相關的問題。 整個營銷團隊的人思路異常發散,他們問的問題, 不是卡bug,就是感覺好像能回答, 但細想之下好像又不太對。 大學生們很耿直,能答就答,答不上來就搖人,打電話找自己的同學和導師求教。 問多了,就順理成章的把這些曾經答過問題的人都放在片尾的鳴謝名單里。 長長的鳴謝指導名單,看起來霸氣非常。 前面是大學的名字,后面跟著系或是教授的名字,如果沒有教授,那就放學生的名字,反正也沒人糾結那個人名到底是個啥。 第一波營銷是比窮賣慘,讓劇組接地氣,看起來搞笑有趣的同時,也能降低大家對服化道,還有的預期。 第二波營銷就是展示優點,告訴觀眾,我們的劇情和專業知識過硬,我們的錢都花這了。 大多數書粉對劇情還原度和演員貼合度的追求最高,能達到這兩點,哪怕是大學宿舍里拍著玩的,都能得到極高的評價。 最重要的是能管理好觀眾對片子的預期,給快餓死的人吃一碗有大塊rou的飯,他們就會很高興,要是抱著吃米其林三星的期待,結果吃到嘴卻發現是工地旁邊的十元盒飯水平,觀眾是要掀桌的。 路菲菲向朱總表示:“要是他們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你放一百個心!” 朱總見路菲菲安排的對接人也很靠譜,一顆心終于放下了,那祥林嫂一般的嘴也終于不再勸說路菲菲再多關心他們這邊幾天,反正有人能貫徹路菲菲的思路,能把事做下去就行了。 路菲菲來的時候,小吳同學此時正處于煩惱之中。 他對紀錄片拍攝的熱情相當高,也是得益于《舌尖上的中國》熱播,讓他覺得“我上我也行”,拍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誰不喜歡。 本質上還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是什么,取決于他今天刷到了什么,隨便刷到三五個討論一件事的貼子,他就覺得這就是大勢所趨了,拍出來必火。 小吳的金錢壓力不大,壓力來自于面子,剛剛打造的“神算子”人設,不能第二次就被自己砸了。 他想成為常勝將軍,不敗戰神。 現在有了任紅霞,他相信搞藝術的人一定有自己的執著和堅持,不管怎么樣,也一定能做出好作品。 在路菲菲幫朱總做初期安排的時候,任紅霞也已經挑到了跟小吳合作的選題——茶馬古道。 涉及到茶文化,小吳此前為了做茶葉生意速成的那點茶葉知識,也不算完全白費功夫。 國內有七條茶馬古道,三條上西藏,四條延伸到國外。 不管是紀錄片最受歡迎的少數民族風情元素,還是國家喜歡的自古以來的對外友好形象,都有。 大方向定了,下面就是細節。 每天都仿佛卡在了時間循環里,一日一日的重復著同一個套路: 早上十點,任紅霞攢起來的主創團隊和小吳一起到會議室,開始頭腦風暴,思考方向。 中午,訂飯,一邊吃飯一邊頭腦風暴。 下午,想出一個方向,主創團隊策劃分析這個方向的可行性和受眾面。 傍晚,訂飯,一邊吃飯一邊聽策劃分析出的結果。 晚上,文案攢大綱思路,攝像談拍攝手法。 凌晨兩點到三點,也可能四點五點……散會。 早上十點,大家重新坐到一起,把昨天的案子拿出來再次審視。 剛剛想出來點子的時候很興奮,親媽眼看啥都好。 擱了一眼,味兒就變了,親媽變后媽。 推翻,重來…… 如此這般,過了整整十天。 已經推翻了九版,本來有一版已經讓任紅霞覺得第二天想起來也很高興,但是,不能讓小吳同學高興,小吳同學壓根沒聽懂他們興奮的點在哪里,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純看片觀眾,如果他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那要怎么樣才能說服外面文化層次更低的觀眾。 小吳同學不像朱總,會強硬的說“我覺得不好,就是不行!” 他就像一個虔誠老實又執著的學渣,纏著班里的學霸給自己講題,聽不懂也絕不放棄,但是怎么都聽不明白,把學霸給說絕望了。 要不是紀錄片想找個愿意投資的人千難萬難,任紅霞真的想放棄這個眼神清澈的富二代。 就在大家都非常痛苦、睡眠不足的第十一天,路菲菲出現在頭腦風暴的會議室。 所有人,包括任紅霞團隊和小吳同學團隊在內,不由得眼前一亮,比喝了三杯冰美式還精神。 每個人的腦海里都飄出一句話:“得救了?!?/br> 按路菲菲所想,十天了!他們怎么著都應該已經推進到每集的分集大綱、去哪些地方拍攝、聯系協作單位了吧? 自己過來,就是看看他們的大綱里面有什么亮點,要去的地方有什么典故,聯系到的協作單位有什么能吹的點,最好再從協作單位上再薅點羊毛來支持拍攝工作…… 這才是一個營銷公司應該做的事。 結果,他們居然還卡在不知道怎么拍上面。 他們在糾結東西是要不要從茶樹發芽開始拍、炒茶工藝的t歷史變遷、炒茶人的技巧,以及等等……從之前討論的內容來看,《茶馬古道》起碼得過十集才能讓茶葉上馬背,走上茶馬古道。 任紅霞以前的合作伙伴都是專業人士,不需要她說什么,他們自己會對拍攝難度、觀眾接受度,以及收視率的基本盤都有一個大概的預估,在第一天開會的時候就能解決掉這些問題。 現在,她的團隊都是慕她名而來的半吊子,只能說是“愛好者”,愿意學。 愿意學,也就是不能即插即用。 再加上甲方小吳連半吊子都不是,就更加災難了。 項目組的助理簡單把前幾天的會議結果說給路菲菲聽,路菲菲聽了半天,覺得有點疑惑:“你們是還沒有確定想展示什么,就已經在討論細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