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營銷女王的誕生 第510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五行缺錢、八零致富從做彩燈開始、我靠美食把小啞巴夫郎寵上天、直男被群A環伺后、佛系古代生活、網戀嗎?我女裝超牛的、紅樓小丫鬟、春風雨(純百)、抱了無限流大佬的大腿之后
三體人襲擊地球?哥斯拉從海底鉆出來? 炮!轟!白!宮!……算了,這個不可能,歷史上得手的也就那么一回。 水門事件、萊溫斯基事件…… 路菲菲托著下巴,有一下沒一下的點著鼠標,非常遺憾為什么斯諾登現在還沒站出來,要是出個“棱鏡門”事件,那還是挺帶勁的…… 哎? 路菲菲忽然想起什么,她輸入維基解密,搜索相關的信息。 網頁上跳出“2010年7月26日,“維基解密”在《紐約時報》《衛報》和《鏡報》配合下,在網上公開了多達9.2萬份的駐阿美軍秘密文件,引起軒然大波?!?/br> 路菲菲很遺憾,嘖,公布的太早了,你就不能稍微等等我嘛。 她再繼續找,發現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在剛剛還說過這么一句話:“目標是利用阿富汗,將資金通過阿富汗從美國和歐洲的稅基中洗走,然后重新回到跨國安全精英手中。目的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成功的戰爭?!?/br> 這句話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 路菲菲雙手抱在胸前,看著網頁上阿桑奇的臉:“我一定會幫你把金句傳遍世界的?!?/br> 第243章 維基解密傳了許多八卦, 只是有些八卦看起來不夠刺激,所以發出來就發出來了,普通人不是“字多不看”, 就是根本看不懂。 路菲菲安排人認真找出了許多與農業軍事經濟相關的內容, 再與同一時間發生的事件t串起一來。 該標題黨的時候就標題黨, 該震驚體的時候就震驚體。 路菲菲對此完全沒有道德壓力, 畢竟這些路數都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人玩剩下來的, 被視為新聞界崇高獎項的普利策獎的“普利策”, 正是他為了跟人搶生意, 是日后“黃色新聞”這個新聞學術語的源頭。 美國和西班牙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開打。 兵馬未動, 新聞先行。 普利策的《世界報》和另一家影響力很大的《紐約新聞報》放出了許多西班牙人在古巴的暴行和圖片, 讓美國普通人頓時對西班牙人非常討厭。 美國的戰艦被炸沉, 到底是誰炸的還沒查清楚, 美國媒體就已經宣布是西班牙人干的, 美國人氣得馬上要求對西班牙宣戰, 然后美國就宣戰了。 有這樣的先例, 再加上德軍轟炸考文垂之前, 英國的丘吉爾確實知情但決定拿人命當煙霧彈, 沒通知考文垂。 所以后世的軍迷們對于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 美國到底知不知情,到底是不是美國放任日本偷襲, 以便光明正大的參戰,一直都吵得很厲害。 路菲菲從維基解密里,扒出美國是怎么毀了阿根廷的大豆種植業,又是怎么毀了巴西的棉花種植業, 還栽贓烏茲別克斯坦壓迫童工的故事。 這批資料都是真的,但用“黃色新聞”的手段包裝一下, 做成視頻,翻譯成多國的文字,并使用歐洲各國的ip地址發送出去。 對于普通人來說,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事情不過是他們吃飯時的電子榨菜。 特別是對于在優秀的快樂教育之下,甚至有美國人認為珍珠港是美國偷襲的,阿拉斯加是加拿大的。 但是,他們會在意自己的一切,切身利益被損害的時候,就會叫起來。 也會被聽起來很刺激的事情帶著走,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人相信郇山隱修會、蜥蜴人、火星男孩…… 路菲菲的第一步就是讓各國普通人相信,現在政客們針對中國,只不過是先期試試手,等確定某個手段好使了,接下來要對付的就是他們了。 第二步,就是通過文藝作品,搞文化輸出。 能夠輸出的文化,總是強勢方往弱勢方輸出,如同唐朝時,萬國衣冠拜冕旒。 當然,小眾文化也能輸出,不過小眾文化輸出后,還是小眾文化,滿足的是受眾“我與眾不同”的心理,以及滿足“我與全世界對抗”的孤勇感。 想讓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觀念,必須符合大部分人的價值觀和心理狀態。 路菲菲請人對各國小康家庭階層進行分析和調查,看他們喜歡看什么電視節目,關心什么新聞內容,甚至是更關心商品的品質、價格,還是它背后的事情。 比如,一個風評很差,花心濫情,還時不時發表非常政治不正確言論的人,他開了一個商店,為了促銷,24k純金,他只賣一美元一克,你會去買嗎? 在記名的調查中,95%的人表示不會去買。 在不記名的調查中,99%的人表示會去買。 綜合其他項目的調查結果,涉及政治立場的想法豐富多彩,涉及到最基礎的日常民生,大家的思想都高度統一,保持著原始的純粹。 顧客就是上帝。 不怕上帝講原則,就怕上帝沒愛好。 有愛好就行。 段風的棉花小人系列動畫片正式開播,在棉花小人的王國里,人和動物就是各種各樣形狀的棉花團團,白白軟軟,走的是軟萌可愛路線,看起來毫無威脅。 沒血腥沒暴力沒色情,就是棉花們的日常。 每團棉花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國家,性格也承襲自這個國家的刻板印象。 比如埃及長絨棉的腦袋上就戴著法老的金冠,雙手交叉,捏著倆權杖。 中國棉花就是善良熱心,哪里敲鑼哪里有它,到處吃吃喝喝的形象。 還有澳大利亞棉花,成天跟澳大利亞的羊絨搶c位。 每集都輸出情感: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對生活的態度,以及打工人對上班的冤念。 前十集播放調查,收視率最高的是棉花城的nana一家日常、冰淇淋店打工人之冤念那兩集。 打工人的冤念就不用說了,都說東亞最卷,其實天下大同。 大家都有自己的接受閾值,超了就心里受不了。 哪個公司沒有討厭的同事、折騰的甲方和摳門的老板呢。 路菲菲進行一步分析,她原以為喜歡看母慈子孝場景的人,應該是家庭條件都挺不錯的。 沒想到,說反復看的人都是家庭不幸的。 其中還有一條來自美國的評論,點贊最高: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了父母爭吵的環境里,我的家庭充滿了悲涼氣氛,尤其是一家人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看到父母之間經常冷戰,那種壓抑感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第一次看到這么溫馨的家庭,我被詼諧幽默的父親,溫柔體貼的母親深深吸引,尤其是他們之間相愛的樣子,是我在黑暗無望人生中的一點光,體驗到了家庭應該有的快樂與放松。 看著他們的孩子可以哼著快樂的曲調回家,我很羨慕,我每一天回到家里,迎接我的不是父母的爭吵,就是黑暗的房間和醉酒倒在地上的母親。 只有這個動畫讓我臉上能夠掛上笑容,心情快樂,讓我暫時忘記家庭里的不幸。 感謝動畫片的制作方,讓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向往與追求,希望將來,我也可以擁有nana一家那樣的生活。 這條評論下面還有不少與他家庭相似的人,有不少吐槽自己母親酗酒,父親不管事,整天不著家。 本來這個動畫就是純潔的棉花城的故事,沒有設定主角,路菲菲的計劃就是等待播出十集之后,看人民群眾更想看誰,誰就是主角。 nana一家非常受歡迎,有他們家故事的劇集收視率居高不下,討論度極高。 于是,后面的整個故事的敘述中心,就圍著nana一家開展了。 nana家庭里的父親,在棉紗廠上班,很合理嘛,哪個打工人不是在用自己的身體和大腦上班,然后吃東西睡覺,把身體的損耗補回來。 路菲菲夾帶的私貨在第十六集的時候慢慢露出來,工廠被法院強制停業了,失去了生活來源的nana一家人,也從歡聲笑語變得非常壓抑。 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原本慈愛的母親沒有第一時間關心孩子有沒有受傷,而是沖上來怒斥孩子怎么這么不小,把褲子弄破。 這一切都是因為父親失業造成的家里經濟條件下滑導致的。 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憐巴巴地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蹲在墻角,看別人家大吃大喝。 身邊一只狗正在吃好心人給的一碗狗糧,見棉花小人人蹲在自己身邊掉眼淚,抬爪把狗食盆往小人人身邊推了推,把爪子搭在小人人肩膀上拍拍。 小人人搖頭不吃,狗想了想,跑到一邊的地下,用力刨出了一根骨頭,叼到小人人面前,還非常驕傲的昂首挺胸,期待表揚。 年紀大一些的女兒決定尋找工廠是合法工廠的證據,然后發現那家大吃大喝的人家正是那家工廠的競爭對手,他們能過好日子,就是靠把這家工廠弄倒閉,搶了他們家的訂單。 棉花小人人的憤怒與斗爭,都讓人覺得很可愛又可憐,就像當著小奶貓的面把它的牛奶端走,它氣得揮舞著爪子咪咪叫,實在沒有辦法,就可憐巴巴地縮在一邊。 故事里的劇情已經淡化了沖突的殘酷性,但nana一家從幸福到跌落谷底的轉變,已經讓很多觀眾感到非常不適。 這一集在結尾的時候,nana家的大女兒已經找到了一群人,要一起揭發害工廠倒閉的兇手,而壞人那邊,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準備給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一點顏色看看。 讓人看著又擔心,又期待下一集。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動畫片停更了。 停更理由:由于不可說的原因,本動畫無限期停更。 越是捂著藏著,越是引人好奇,越是框框,越是讓人想知道那些詞是什么,以及為什么被框框,然后從框框之中學會了很多原來完全不知道的新知識。 一句不可說的原因,讓各大網絡媒體和個人激動起來。 他們努力深扒劇情里的問題,分析可能被停更的原因。 在各種各樣的聲音里,有一個聲t音越來越大:“是不是因為動畫片不小心影射了政客們正在干的丑事,他們心虛了?!?/br> 政客、丑事,關鍵詞觸發了更大的好奇心。 《棉花城》一時之間成為各大媒體的流量密碼,動畫片一集沒看的人,樂子一個沒落下。 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政客們收了黑錢,故意針對中國的棉制品,讓只要9.9元的便宜t恤再也進不來,只能買那些貴的。 我們多付的差價,政客跟大農場主三七分,七成是政客的! 對,一定是這樣! 國家層面跟我無關,讓我買東西多花錢這就不行! 路菲菲觀察到時間差不多了,便聯合“中國貨”的海外平臺,搞了一撥中國棉紡品大促銷。 每件東西都很便宜,滿400美元可以包郵,從中國直接寄到美國。 但得拉上足夠多的人一起買才行,因為美國的小額免稅額度是200美元,超過這個數字,就要交稅,交了稅,商品就不便宜了。 為了包郵湊單拉人頭,美國人民的做法與中國人民沒有任何區別…… 面對最基礎的需求,全世界的人民群眾都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