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營銷女王的誕生 第483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白月光宿主又回去善后啦、五行缺錢、八零致富從做彩燈開始、我靠美食把小啞巴夫郎寵上天、直男被群A環伺后、佛系古代生活、網戀嗎?我女裝超牛的、紅樓小丫鬟、春風雨(純百)、抱了無限流大佬的大腿之后
沒熱搜豈不是影響都市言情和都市耽美兩大品類的發展嗎! 她以拜神app的運營數據為基礎,做了一份給風險投資看的ppt。 ppt的主要內容是: 第一部 分,講解印度巨大的人口紅利,是一個值得進入的市場。 第二部 分,講解本公司非常懂印度消費者心理,一抓一個準。 第三部 分,我們公司打算再做一個社交app,你們快打錢! 風投們對社交平臺不陌生。 先頭部隊飯否都已經斷氣一周年了。 開心網已經沒了當初定鬧鐘收菜的盛況。 在紫金之后,大眼和企鵝也推出了微博,互相搶大v。 現在才開始做,是不是遲了? 路菲菲非常自信,對每一位風投解釋她的設想、她的理念、項目的亮點…… 有些比較細節的地方,其實路菲菲也不是很清楚,說得不是很明確。 她對風投說:“這件事是具體的執行細節,如果在實際運營中確實涉及的話,我們也會拿出最完美的方案?!?/br> 如果她沒有任何成功案例,這就是一句空話,要是拿不出怎么辦? 但是,拜神app的數據實在是太漂亮了,全印度十二億人口,目前app的注冊人數有近五億人,兩億多人經常登陸,幾千萬人天天登陸并且在上面保持活動狀態幾小時。 一個有過成功案例的人,她說什么都是對的,她做什么都是對的。 路菲菲主動與兩家大風投公司聯系,到最后一共有六家風投公司愿意投天使輪。 這些錢加起來,能承包五百個賽博拜神app及其后續運營費用。 免費的拜神app,不過是用來引金鳳凰的梧桐樹罷了。 第217章 給印度人用的社交app甚至都不是路菲菲自己開發的, 她知道開發這些社交app需要錢、需要時間、需要人力,從零開始的話,可能眼睛一眨就被推特和臉書給趕超了。 當初還是小銷售的曹清蓉現在已經是負責對外合作的商務主管了, 至今她依舊對路菲菲非常感激。 那是她的第一單生意, 后面還給她介紹了不少公司, 不然她的業績不會這么好看。 路菲菲找她商議合作開發一個專門對海外的app, 先從印度開始。 印度人口多, 瀏覽數據會好看一些。 曹清蓉不明白為什么要再開發一個:“就把紫金微博的界面變成外語版的, 直接用不行嗎?” “不行, 會有麻煩?!甭贩品茡u頭。 曹清蓉:“有什么麻煩?會被抵制?” “嗯, 差不多吧?!?/br>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 沒完沒了的審查, 沒完沒了的聽證會, 還有禁用、下架……這些事情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發生。 只要有意識形態和權力之爭, 就不可能完全消除壁壘。 藝術沒有國界, 藝術家有國籍。 科學沒有國界, 科學家有國籍。 就連說商人是沒有祖國的人, 也并不是真的以為商人可以隨意出賣, 國家而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就連白人之間都有鄙視鏈,何況是外貌明顯異于他們的中國人。 曹清蓉雖然沒見識過tiktok是怎么被查來查去的, 一個新加坡人也要被反復問是不是中國人,是不是跟中國勾勾搭搭,但是她知道中美之間的關系不怎么和諧,印度更親美而不是親中。 她覺得路菲菲說的很有道理, 便把路菲菲提供的資料、合作草案以及等等都提交給了老板。 關于怎么繞過可能的貿易壁壘,路菲菲設計了一個巨長的鏈路。 由路菲菲在印度注冊一個皮包公司。 皮包公司的投資方是一個塞浦路斯公司, 賽浦路斯公司的投資者是注冊在英屬維京群島的公司,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一個名為“圣基茨和□□斯”國家的人。 這個人在社交平臺上的身份是非洲裔、少數族群、跨性別者、同性戀者、素食者、小動物保護主義者。 這個人掌握公司的方式又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傘型基金…… 中間過程又多又復雜,任何一個國家想憑自己的本事去查,是查不清楚的,歐盟、北約、“五眼聯盟”都不夠用。 必須把涉及到項目的中間國都拉到一起,統一思想,讓大家把所有的證據擺在一起,形成證據鏈……上一次這么和諧還是雅爾塔會議,商量怎么搞定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種復雜cao作,也就是一言堂的小公司能做做,大公司要是這么搞,內部那么多心思復雜的人,都不用對手花什么力氣,說不定在公司內亂的時候就自爆了。流程多,中間被人動手腳的可能性也很大。 現在路菲菲與紫金微博談的是合作入股,紫金只管技術,不管經營,經營的事情都由路菲菲一個人說了算,所以才能這么干。 起名的時候,全公司包括公司外相關人士都積極幫忙想主意。 有高大上的“青鳥”,取自“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英文叫blue bird。 有沒出息的“沒腿”,取自“不脛而走”,非常樸素的翻譯為“no leg”。 最后,路菲菲決定讓它叫“葡萄騰”,取自英文俚語的“小道消息”,取自于電話還沒有發明的電報時期,人們將電報線路稱之為葡萄藤,再然后,graptevine就變成了“小道消息?!?/br> 到設計公司logo的時候,人民群眾認識到,果然還是叫“葡萄騰”好,“青鳥”的logo,不免會跟“推特”撞臉,叫“沒腿”……多少有點血腥。 萬事俱備,一個重重套皮,buff疊滿的grapevine公司就這么成立了。 路菲菲要做的社交app當然不是純潔的微博,主要是想達成信息實時分享的目的。 比如各大主要路段實時交通路況、各種火爆商家實時排隊情況,甚至連公共廁所是否干凈、是否排隊很多都可以參與。 詞條可以隨便建,只要有人建了第一個,后面的人要是想要分享類似的內容,就會自動跳出相同的詞條名,直接選擇就可以,然后就可以助力這個詞條上熱搜,讓更多的人看到。 社交app推出后,印度人民最有興趣的是娛樂版塊,排名第二的是罵老板和公司的打工人版塊。 一個人狂噴公司,說一天要干十個小時,日工資只有五十盧比,另一個人問他們公司還招人不?他現在的公司一天要干十六小時,日工資也是五十盧比,與他現在的公司一比,一天干十小時的公司就是天堂。 然后,就有好事之徒把這些吐槽統計并總結,做成了表格。 某公司是騙子,到時間不發工資,起碼拖兩個月。 某公司工作時間太長,且不給加班費。 某公司里的某經理是色魔,男女統吃。 某公司的主管很陰險。 某公司里的食堂很難吃。 …… 然后詳細到點開一個公司的詞條,這個公司附近的交通、住房、吃飯的地方都有,還包括停電頻率、小偷搶劫事件頻率…… 以及,有人要離開這個公司,想要轉讓一些帶不走的東西,也會發表在社交app上面。 路菲菲查看新一期的注冊地址和注冊者身份畫像時意外的發現,有一個“其他類群體”正在大步超越印度本地人。 這個“其他”,主要是海外華人,再細分,留學生是主流。 此時留學已經不再是極少數能拿到全額獎學金的精英人士才能達成的夢想。 家里有錢去哪兒都成。 家里沒錢,也有不收學費的德國,以及可以打工的日本可供選擇。 路菲菲從這些人分享的信息里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根本就不是因為這個學校是top幾,單純是想鍍個金回國,或者因為這個國家是移民國,畢業后就可以留下工作。 很多人對學校一無所知、對城市一無所知,甚至可以說對國家也一無所知,只知道自己的條件能進這個學校,自己家能付得起學費和生活費。 所有資料來源都是從中介嘴巴里出來的。 很多人到了地方之后,才發現說好的寄宿家庭很不靠譜,被中介吹上天的學校很垃圾,周圍環境也很差。 有了這個平臺的詞條功能,把國內打算報考的學生與已經在國外的學生連接在一起。 人在國內,就能看到各位前輩們的發言,如果自己想報的學校名字都搜不到,還可以直接發貼詢問有沒有人知道的。 亞馬遜叢林里都有中國人做生意,如果在中介嘴里無比美好的學校,居然連沒有一個使用這個社交平臺的中國留學生都沒有,多少說明一點問題。 留學生版塊,不僅是留學生在看,還有留學生的父母在看,未來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也在看。 工作也是,誰找工作之前不想好好看看這個公司怎么樣,附近條件怎么樣。 hr與中介一樣,在進門之前,說得天花亂墜,進門之后,生死由他。 路菲菲決定把公司和學校單獨列出來進一個專區,并且為它們開拓更多的小功能。 包括怎么自己申請學校,而不是通過中介。 然后,路菲菲安排商務去找靠譜的留學中介談合作。 留學中介的老板看到葡萄藤公司的人就煩,聽到對方報上名號,就直接叫道:“保安,把他拖出去!” 路菲菲公司的商務都秉承著一不要臉,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抱著門框高呼:“我是來跟您談合作,一起賺錢的!” 老板皺著眉頭:“賺錢?你們把怎么自己申請的方法全都放出去了,還讓我們賺什么錢!” 以前多好,只有古老的過時信息,學生們只能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里尋找分數、學費、學期、申請學校、簽證等等信息。 有些人還是邊準備雅思或托福,邊準備申請材料,時間緊迫,焦頭爛額,最后就甩手給中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