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九章 登報(求月票)
“處長不要急……不管是驗毒,還是辯別錄音真假,美國人的技術都是世界第一,但美國大使肯定不懂這些。你原原本本的將這些話告訴他,他們自然會找人識別驗證!” 馬春風暗暗的嘆了一口氣。 他是第一次承認,自己確實不如方不為。 思維敏捷,反應迅速也就罷了,懂的竟然這么多? 這一趟美國沒白去! 但佩服方不為歸佩服方不為,馬春風心里的壓力還是沒有減輕多少。 “委員長在羅店督戰,長途打不過去,你親自去向他匯報……我的意思是,只說能確定的,有把握的……” 方不為懵了一下。 馬春風的意思是,像剛才這些還沒有證實的推斷之言,最好不要說了。 這是直接放棄宋家了? 這才哪到哪? 方不為覺的,只要抓緊時間,還是能搶救一下的。 前田馬上就要去見那位“大佬”,只要這個人一出現,方不為就準備一網打盡。 “處長,若是什么都不做,宋家可就真的完蛋了?”方不為勸道。 “完蛋不至于,美國人不是吃素的,如果你剛剛的這些推斷是對的,他們遲早能查實……”馬春風勸道,“你我人微言輕……還是明哲保身的好!” 聽到“人微言輕”這四個字,方不為恍然大悟。 馬春風顧慮的是委員長。 這位有一個最大的毛?。阂尚臉O重,且耳根子軟,也極易反復,還好甩鍋! 如果把馬春風和美國人查實的這些證據匯報給他,委員長絕對會認為,宋家是真的想殺他。 接下來肯定是雷厲風行,快刀斬亂麻。 誰想替宋家求情,可以,但要拿出證據來。 沒證據? 那你很可能也是宋家的同伙。 看看錢大均現在的模樣就知道了。 若不是動氣好,被張少帥的人打了那一槍,就不是現在這種明升暗降的結局了。 張少帥親自為他做證都沒用。 如果事后真查出,宋家是被冤枉的,委員長懊惱自己為什么這么輕信之余,卻不會反省,只會遷怒當時勸他的人:娘稀皮的,當時為什么不多勸一勸老子? 馬春風太清楚這位的性情和做事風格了,所以才會這么隱晦的勸自己。 但要是怕這個,方不為就不會費這么多的心思了。 當初從毒藥來源懷疑的宋家的時候,直接報給馬春風就完事了,何必要輪著得罪這么一大圈。 “處長放心,我心里有數!”方不為回道。 馬春風一聽就知道,方不為根本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 但他一點都不生氣,反而滿是感觸。 方不為要是那種被人一勸就往后縮的人,那他就不是方不為了。 “還是要小心!”馬春風又提醒道,“真要到了關鍵時刻,就把司徒龍頭和于老爺子搬出來!” “謝謝處長提醒!”方不為感激的應了一聲。 馬春風的意思是,這兩位是委員長的錢袋子,委員長也不敢輕易得罪。 馬春風不至于心若鐵石,但絕對有梟雄氣質,能勞動這樣的人掛念,方不為自認為做人還是很成功的。 “至于前田,有機會就抓,沒機會就不要勉強!”馬春風又警告道,“單槍匹馬闖敵營的曲故,就不要在你身上演了,日軍又不是紙糊的?” 馬春風還不知道方不為早把前田盯死了,只以為前田肯定是回了日軍在上海的大本營。 “處長放心!”方不為點了點頭,“但現在放棄,實在可惜……我先讓陳處長帶人跟一下,有機會就下手,沒機會就日后再說!” “沒問題,我讓他全力配合你!”馬春風沒一絲含糊的說道,“你讓他接電話!” 方不為把陳浩秋叫了進來,自己則溜了出去。 “那邊怎么說的,你盡量完完整整的反述一遍!” 葉興中鬼鬼祟祟的往四周瞅了一圈,盡量壓低聲音說道:“那個黃寧,以前確實是這邊的,但到了蘇聯后,犯了錯誤,被開除了,然后才下放到了勞改農場!” “就這些,再有沒有?”方不為追問道。 “他沒有明說!但好像有試圖再次發展一下的意思……還讓我問你,黃寧現在可不可靠?!?/br> 可靠個七八! 這個黃寧現在都和日諜攪到一起去了,還怎么發展? 方不為估計,李澤田肯定是打問到了黃寧和蔣建豐的關系后,才生出了這個心思。 最遲今晚,黃寧就會成為階下之囚。 黃寧既然已經不是共產黨了,那日本人故意讓他在蘇州暴露身份,又是什么用意? 只為了向美國人證實,這次事件中的“日共”確實存在? 不用猜了,蘇板泉偽裝成內森,向美國大使所說的那些話中,扮演成日共的角色,向蔣建豐透露宋家要毒殺他的消息的,就是前田。 不然黃寧不會說出“信仰馬克思”這樣的話來。 方不為正想再給葉興中交待幾句,竊聽器里突然又傳來了動靜。 去了報社之后,前田倒頭就睡,黃寧卻是輾轉反復,哎聲嘆氣,這兩個也再沒和人交流過,所以方不為也沒在意。 聽著像是什么人上了樓,叫醒了前田,又來叫黃寧了。 三個人進了前田的房間,相互介紹著身份。 來的人是華報報社的主編。 寒喧完之后,三個人開始說正事,當聽到他們在商量的事情是什么時,方不為頓時驚出一身冷汗。 這幾個王八蛋,正在密謀,把蘇州剛剛發生的這一切,全部登報爆出去。 包括宋子梁,宋子聞與日諜機構密謀刺殺委員長的錄音,宋家的秘密賬戶與黃浚,日諜機構來往密切的記錄,內森與美國大使通話的內容,宋家指使姚峰毒殺內森,指使曲老板毒殺蔣建豐…… 方不為聽到的時候,臉色都變了。 原來前田和黃寧到華報報社,還有這一層意思。 真要見了報,宋家才叫真的完了。 千萬不要小看民國時期民間輿論的能力。 想想赫赫有名的藍衣社是如何解散的,特務處是如何壯大的,就能了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