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三章 頭疼
“張師兄誤會了,我怎么可能有那種想法?”方不為打了個哈哈。 張永和走了之后,方不為又咬了咬牙。 這事必須得處理好,不然后患無窮。 但到底怎么辦? 滅口也只是玩笑之言,方不為的底限還沒這么低。 一直等到升二擂,他也沒看到安在容出現。 金鳳四姐倒是出現了,但和人家根本不熟,也找不到什么借口套近乎。 聽到鑼響,方不為咬了咬牙,入了方陣。 只要安勤不走,安知容就肯定還在,遲早會出現的。 到時候要想想辦法,先私下會會安知容。 至于見了面之后再怎么做,他還沒想好。 一想就頭大。 難道告訴安知容,她表姐李明香是日諜,還是自己親手殺的? 還有,怎么解釋自己死而復生,還跑到美國來了? …… 內堂的客房,安知容躲子被子里,將自己蒙的嚴嚴實實。 金鳳四姐派來照顧她的女弟子早被她支了出去。 安知容說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只是不大的功夫,半面枕巾已被淚水濕透。 心里就像是被刀割一般,疼的讓她喘不過氣來。 這個騙子,這個騙子…… 客廳容猛的掀開被子,赤著腳跳下床,沖到了窗口。 方不為就站在擂臺一側,正在左顧右盼,她一眼就能看到。 我該怎么辦? 安知容一聲悲愴,軟軟的滑倒在地。 得知方不為的死訊的時候,她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整整哭了三天,誰勸都沒用。 安勤和安良看不是辦法,想著方兒的勸解,但效果并不大。 又過了一個多月,正逢致公堂開大香堂,司徒龍頭拍電報,問安勤有沒有時間來美國,安勤一看正好,就帶著安知容來了紐約。 要是方不為晚幾天啟程,兩人說不定都能坐到一艘船上。 也怪張永和,總覺的方不為還未入門,有些事情不宜說的太多,沒提安勤是司徒龍頭專門請來的,不然方不為肯定能猜到安良總堂開大香堂,身為致公堂元老的安勤肯定會來觀禮。 現在知道也晚了。 方不為翻前覆后的分析了好幾遍,還是覺的這件事巧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也算不得太巧,畢竟安勤和司徒美堂同屬致公堂,而且私誼還不淺。 唯一巧的便是安良堂和致公堂偏偏要在冬天開大香堂,正好讓自己趕上了。 但人家這規距都有百年的歷史了,方不為也怪不到這上面。 方不為也沒心思做秀了,他只盼著趕快打完擂。 連打三場,方不為全都是一招制敵,對手連他的衣角都碰不到。 擂下的各堂大爺又驚又疑,弟子們則連連驚呼。 多少年沒看過這么干凈利落的對擂了? 一場擂打下來,連一分鐘都不到。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洪門本就是造反組織,自然是以武立山門,雖然現在門中上下都以經商為主,但好武的傳統依然沒丟, 臺下不乏師從大家的國術高手。 比如高振生。 和方不為交手的這三位,都是各分堂精挑細選出來的,本想著就算爭不到“新一”之位,也能代表分堂在總堂露露臉,哪想在方不為手下,連一合都堅持不下去。 這個齊無相的身手得有多高? 方不為已打了四場,雖然都知道他用的是形意的半步崩拳,但每次都只用一招敗敵,別說臺下的觀眾沒看明白,就連與他對擂的弟子也輸的稀里糊涂。 高振生也沒看出具體的門道來。 太快了! 崩拳還有這要練的? 自己很有可能不是對手! 高振生暗忖了一句,心里不驚反喜。 他等這一天已經好久了。 連打好幾場,參擂的弟子大都體力不支,這也讓對擂的速度越來越快。 不到五點,已打到了最后一擂。 方不為微微吐了口氣,又掃了一眼臺下。 安知容還是不見蹤影。 但還好,安勤還在。 “咣”的一聲,刑副敲響了銅鑼,意思是最后兩位新人立即入場。 這是最后一場,除了方不為,還剩甲干卯支。 就是第一輪上臺,結果銅鑼剛響,就把對手打下臺的那一位。 “齊兄弟,萬萬不可大義,這賊又jian又滑,又陰又狠……”有人在臺下大喊,方不為扭頭一看,正是和他一起入門的楊子期。 入門時報過跟腳,所以楊子期知道這位極期厲害的師弟叫齊無相。 臺上的大漢陰狠的沖楊子期笑了笑,還呲了呲了牙。 “宋之明,你能耐我何?”楊子期大笑道。 這兩人認識,而且還有仇? 方不為正納悶著,沒想到其他新入門的弟子也喝著宋之明的倒采。 他滿腦子都是安知容,所以一直沒注意過臺上的動靜。 宋之明武藝過人,招沉勢重,卻又處處都不讓人,下手極狠。 和他對過擂的,最輕的都被打掉了兩顆門牙。 其他新弟子都覺的,只是同門弟子間打擂而已,就連執堂都說了點到為止,宋之明為何下手這般重? 但明眼人都明白,像這樣的,才是真正的沖著“魁首”之位來的。 就算只爭“新一”之位,也要打夠七場,不下狠手就不能速戰速決,不能保留體力,更不可能震懾后面的對手。 宋之明的目的確實達到了,但和方不為比起來,風度就差的遠了。 與方不為交過手的,至多也就是摔個跟頭,然后莫明其妙的就發現自己已經出了擂。 “請!”宋之明抱了抱拳,擺了個詠春的起手勢。 看著眼前高壯的漢子,方不為沒來由的想到了葉興中。 像他這種體格,如果練八極,成就可能更高。 學拳時,韓師父給方不為講過各門各拳的特點,也提到過詠春。 常人看來,詠春迅猛,陰狠,而且靈巧,但只是因為詠春一脈的多位祖師都是女人的原故。 體力不夠,只能技巧來湊。 詠春出自南少林,本是大開大合的拳法,但女人天生力弱,先天不足,只能在招式和發力技巧上想辦法,所以才形成了拳快,但攻少于守的特點。 但看宋之明的架勢,明顯走的是剛勁威猛的路子,怕是已經摸到了點門道,而且平時也沒少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