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穿為死對頭影帝的貓、高冷師尊:萌徒要翻天、工具人,但可愛萬人迷[快穿]
李禪秀:“……”雖然董堅早年當海盜,但發家時,董遠應該有十歲了吧?竟然不識字? 問過兩人才知,原來董遠這小子一到私塾就坐不住,是他自己不好學,只想出去舞刀弄棒。 李禪秀:……行吧,知道你為什么莽了。 接著又問木舸的身世,得知對方父親年齡也不算大,如今才剛三十一,比李玹還小八-九歲。 李禪秀算了一下,推測對方應該是晉王最小的兒子。晉王出事時,他應該只有一兩歲,還不記事。 據木舸說,自他有記憶起,他們一家就住在東南沿海的一個小縣城,他祖父早年走南闖北,攢下不少積蓄,在縣城中也是殷實人家。 但祖父祖母對他父親太過寵溺,把他父親養成了游手好閑、不事生產,總想出去闖蕩的性子。但偏偏對方身手一般,在外吃了幾次虧后,終于老實,回家安安分分跟父母妻子一起經營船坊了。 因為父親年輕時總喜歡出去闖蕩,不著家,與妻子團聚少,所以木舸至今沒有其他兄弟姐妹,但董遠算是他的兄弟。 董遠的爺爺董堅早年犯事,被官府緝拿,丟下一家人逃亡。 董家的老弱婦孺無法養活自己,便到木家的船坊做工,也因此,木舸和董遠算是從小一起長大。 雖然他們當時一個是主家的孫少爺,一個只是長工家的孩子。但木舸的母親和祖父母待人寬厚,加上董遠從小就皮實能打,木舸的祖父也有心想培養他,讓他以后幫襯自己孫子經營船坊。 只是沒想到,后來流民起事,一些匪徒也趁勢打劫,木家的船坊被洗劫一空,一家人頃刻一貧如洗。 再后來,董堅在外面帶著起事的隊伍回到家鄉,接走一家老小,也順帶接走木家人照拂。 雖然身份、地位忽然對調,但董遠性子大大咧咧,倒是跟木舸的關系一直如舊。 只是后來董堅敗逃荊襄時,流民義軍分裂,木舸也在動亂中跟父母、祖父母走散,最后跟董遠一起被董堅帶到荊襄。 說實話,董堅照拂木家,有幾分看重木家造船技術的原因在,但更多是感激他們一家在自己逃亡后,接濟了自己的妻兒老小。 只是董堅很快死于范恩之手,之后木舸跟董家人一起逃亡,親眼見董家人被殺的殺,病死的病死,最后只剩董堅。 好不容易姚昌殺了范恩,接回董遠,卻只是把他當傀儡。后來他落到薄胤手中,更是連當傀儡都不如。 最后董遠實在忍不下去,咬咬牙,心一狠,帶著木舸從荊州一起逃了出來。 兩人一路經歷多少追殺、如何驚險,自不必說。原本到了漢水以北,他們以為就安全了,正打算去尋木舸的父母和祖父母,沒料到會又撞到李禪秀手里。 李禪秀看完、聽完兩人的“話”,暗忖:木舸的祖父母,恐怕是晉王妃的家仆,當年是他們護著尚不知事的木舸父親逃亡。 第144章 李禪秀之前聽父親講晉王的事時, 得知晉王一家被害時,晉王妃的一對家仆僥幸逃脫,據說還帶著晉王的一名后人。 至于那位后人具體是誰, 李玹還沒查到, 就被老皇帝李懋察覺,不得不中止查探。 眼下聽完木舸和董遠的事,李禪秀幾乎可以確定,那名僥幸被家仆救走的后人, 就是晉王最小的兒子。 而木舸就是晉王的孫子…… 李禪秀思忖完, 又看向木舸, 淺笑道:“如此算來,你父親應該是我堂叔, 我應該……稱呼你一聲堂弟?!?/br> 木舸怔住,張了張口,回過神, 忙又小心在紙上寫下一句話,然后忐忑看向他。 李禪秀低頭看完, 笑道:“應當不會弄錯, 放心,我會將此事稟報父親,父親自會核查?!?/br> 說完他又看向木舸, 目光愈發溫和, 道:“我還沒有兄弟姊妹, 你就先叫我阿兄吧?!?/br> 親兄弟姐妹沒有,但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其實不少, 不過大多是李懋那一邊的,有跟沒有一樣, 他自是不會認。 木舸小心翼翼看著他,眼中有幾分孺慕和緊張。他也沒有兄弟姐妹,雖然有董遠,但跟兄長還是不一樣。 他嘴唇囁嚅片刻,輕輕動了動,用口型喊出一句“阿兄”。 李禪秀摸摸他的頭,可能是自己也吃過漂泊流離的苦,所以有些憐惜這個小堂弟。 說起來,這兩個少年一路顛沛流離,又從荊州逃出來,也不知經歷多少危險。 昨天他幫木舸處理傷口時,就發現這小堂弟的傷若再拖下去,只怕情況不妙。 而夢中沒有他和父親統一北方,尤其夢中此時他才剛從西羌輾轉回中原,被裴椹手下發現身份,而父親的舊部也還在西南山林中躲藏,眼下他腳下踩著的這片土地,當時還屬于薄胤。 所以夢中董遠和木舸逃到這里時,是不是最終沒逃出去?甚至很可能,木舸當時因傷勢惡化而病重,再加上薄胤的人追捕,最終沒能活下來…… 再想到這兩人幼時一起成長的情誼,以及后來一起逃亡、顛沛流離的經歷,李禪秀忽然有些明白董遠后來為何一心一意想打薄胤。 原本以為他是莽撞,沒有戰略眼光。如今看來,很可能是為了報仇。 正這么想時,旁邊董遠已經忍不住跟木舸頭貼頭,小聲嘀咕:“哇,沒想到你竟然成了太子的弟弟,這樣一來,我豈不是又可以跟著你一起吃香的喝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