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穿為死對頭影帝的貓、高冷師尊:萌徒要翻天、工具人,但可愛萬人迷[快穿]
胡人打來時,他率兵積極抵抗,后來兵敗,手下勸他南渡長江,去投奔金陵的新帝李楨。然而趙律不知為何,深恨當時的皇室,發誓再不效忠,竟直接在江邊自殺。 李禪秀會記得此人,除了他的英勇和大義外,最主要是夢中裴椹和他通信時,曾提過此人,說他早年在金陵從軍,善練水師。當時裴椹正苦于水師人才不足,為此還在信中遺憾過。 如今梁王已在金陵稱帝,以后西南義軍想爭天下,與金陵一戰不可避免,水師人才十分重要。 想完這些,李禪秀立刻點一支兵馬,讓周愷帶領,往洛陽方向去,多在江邊渡口逡巡。 “若遇見趙律殘部,能救則救?!彼诘?。 如今周愷率兵出發已經快十日,遲遲沒傳回消息。 而李禪秀這天忽然又收到李玹命人傳來的消息——此前他們想結盟的義軍首領董堅突然被部下殺死,新上位的首領范恩見如今大周各地都擁兵割據,有幾個甚至大膽稱帝,就連占領洛陽的胡人都打算自稱是前朝大雍的正統,范恩一時心動,也起了稱帝的心思。 第105章 由于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 朝政丨腐敗,大周境內爆發流民起事已不是稀罕事,不過此前都是小規模, 真正能成事的, 也只有董堅。 董堅此前在東南以白衣教的名號起事,短短時間就集合了各地流民,一度險些拿下兩京。但在洛陽被裴椹擊潰后,由于各路義軍想法不同, 本就不是鐵板一塊, 加上內部奪權, 迅速又四分五裂。 分裂后的流民義軍主要分成兩派,一派往東和北, 如今盤桓在冀州、青州一帶。另一派繼續追隨董堅,回到東南以及荊襄南部一帶。 董堅起事時年歲已大,在長安、洛陽接連被擊潰, 又經歷義軍內部傾軋奪權,最終分裂后, 明顯大受打擊, 剛逃到南邊,就大病一場,因此被部下范恩尋機殺害。 如果說董堅算得上是一方梟雄的話, 那殺了他上位的范恩就和西南義軍的蔡澍一樣, 短視且淺見。 李玹派人去商討結盟之事時, 范恩當場直言不諱:“結盟自然不成問題,不過我欲稱帝, 也希望你們能支持。若西南義軍支持,日后你們那位太子要稱帝, 我定也送上賀禮?;蛘呶覀儍杉夜餐Q帝,相互結盟,豈不是美事一樁?” 李玹派去的使者聽后,當時臉色就不太好。 李玹聽完使者回報,也一句話都沒說,直接帶著人回來了。 西南義軍以大周正統名義起事,若同意這樣的說辭,豈不是認同大周與范恩一部各自為國,就此分裂? 就是金陵的梁王和如今已成傀儡的老皇帝,當初都不敢承認被胡人奪去的北地從此不是大周的。 李玹以大周太祖正統一脈的名義起事,若為一時安穩,反承認他人為帝,只怕會成為天下笑柄,日后更無顏討伐金陵那對父子。 何況此前想與這支流民結盟,主要是看重董堅也是一方梟雄,有頭腦,有膽識。然而如今范恩上位,目光短淺,匆匆要稱帝,只會成為出頭的椽子,最先遭到討伐。南部這支流民義軍,恐怕將不長久了。 好在李玹此前到西南時,已迅速穩定之前有些人心不穩的諸部族,并抽調數支兵,又沿途招兵,押運糧草往府城回了。 只是回來途中,他又得知一個消息,荊襄的薄胤見南部的流民已不足為慮,北邊皇帝又被囚,各地紛紛自立,也想趁亂分一杯羹,打算攻打他們西南義軍,奪取梁州和益州。 收到父親派人急送來的消息,李禪秀立刻在府城召集眾人,緊急議事。 對于薄胤忽然要攻打他們,李禪秀十分能明白對方的目的。此前負責對付他們西南義軍的人是北邊的裴椹,而東邊的薄胤南有流民掣肘,如果當時向西攻打他們,白白損耗自己不說,功勞還要跟裴椹分。關鍵是打下梁州后,又不能給他,他還極有可能被南邊的董堅鉆空子。 如今董堅已死,裴椹又去了長安,沒人再跟他搶,一旦他拿下梁州和益州,北可奪長安,向東,也可順江而下,到金陵去爭一爭。 但對李禪秀他們來說,情況卻忽然危急了。荊襄的薄胤這些年一直韜光養晦,實力不弱。 夢中新帝李楨派兵圍剿西南義軍時,薄胤就是主力,一舉擊潰了當時帶兵分裂出去的蔡澍,之后又乘勝追擊,拿下梁州,直逼益州,把殘余義軍逼進了深山老林里。直到一年后李禪秀到了西南,薄胤又跑去金陵爭權,情況才有所好轉。 當然,眼下義軍沒有被蔡澍分裂,情況自然比夢中強許多。 但他們往西北要防胡人,往東南,跟范恩沒談攏,也需防著……各處都需用兵,也幸虧李玹剛去安定了西南,北邊的裴椹又暫時與他們休兵,否則簡直四面環敵。 可即便如此,東邊薄胤的強大,也不是他們一時能抗衡的。 郡守府內,一聽薄胤要來攻打他們,在場將領、文士不由都神情凝重。 眾人提了不少意見,但往往不等李禪秀開口,就先被其他人又否定。 半晌,李玹的一個謀士文松泉遲疑開口:“敢問小殿下,主上何時回來,可……可有帶回足夠的兵馬和糧草?” 李禪秀看他一眼,道:“父親帶了五萬兵,正在回來路上,除了西南各部族出兵一萬,我們原本駐守西南的兵力抽調兩萬,還有兩萬是沿途招納,尚需訓練,才可上戰場?!?/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