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錦繡農女:重生夫君求抱抱、錦鯉到農家:妤寶有空間、末世全家都崛起,廢柴竟是我自己
若《紅豆》真跡還在,你可知道,擅闖國寶閣是什么后果?皇上嚴肅的問道。 我當然知道。慕子易清澈雙眸,毫無畏懼之色,不卑不亢,如果這件事不能水落石出,那國寶閣的東西還會有第二件,第三件的流落在外。我們大魏的國寶,甚至會流落到外邦的手中。 前世在華夏,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就有很多流落英、法、日,甚至還要花大價錢重新買回來。這一世,她借用了原主的身體,也要為她守護好這個平行時空的大好河山。 好,很好。朕倒是有點欣賞你的勇氣了,今天若是《紅豆》不在國寶閣了,朕恕你無罪。 真的?慕子易再次確認一下。 朕說的話,什么時候有假。不過皇上話鋒一轉,語氣也瞬間嚴厲了,若是《紅豆》就在國寶閣完好無損,后果,朕就不用多說了吧。 說完,皇上指派了慕子易,于洋,內侍總管王文宇共同前往國寶閣取畫。 三個人,誰也搞不了鬼。 沈冬年眉頭深鎖,很是擔憂,事情鬧成現在這個樣子,若畫還在,慕子易必不可善了。 他心中甚至盤算了逃跑路線。 這丫頭,最近是越來越離經叛道了,頻頻做出讓人心驚rou跳的舉動。 很快,《紅豆》取出來了,沈冬年握刀的手都下意識的緊了緊。 自然光線下,《紅豆》由于洋和王文宇展開了,各自在兩端固定好。 皇上看著慕子易,你還有什么好說的? 下面的人,更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他們雖然離得遠,看不清,但是這畫從國寶閣里拿出來的,還是三個人一起,必是真品無疑了。 東城衛的人則是跟沈冬年一樣,心里七上八下的。慕子易案子破的漂漂亮亮,這就因為這么一件賭氣的事,葬送了前程。 唉,可惜啊,可惜。 這畫是假的。 慕子易這話一出,在場的三方人馬瞬間炸了鍋。 礙于皇上在場,他們壓低了聲音。 管理兵:【東城衛的懂字畫了?】 禁衛軍:【東城衛的懂字畫,月老也能司文斷案了吧?】 東城衛:【慕子易懂字畫了?東城衛從創立之時到現在,也就這幾天最揚眉吐氣。我們以后,是不是就是京都里的神探了?】 慕子易素手在絹上輕輕拖過,她心里就有數了,不過她還是拖了一點時間。 她總不能說她剛剛在華夏見過這幅畫吧,然后借尸還魂,還做了東城衛的假太監。那不得被人當成妖怪祭天了。 過了一會兒,她才開口道:前朝的絲絹,有碎紋,裂紋橫直,皆隨軸勢作魚口形,絲完全沒有毛邊。反觀這個畫,色淡又均勻,有做舊痕跡,且薄而不裂。 此話一出,底下的人倒是有了不同看法,他問道:眾所周知,前朝大畫家明鈺,他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有沒有錢買的了上乘的絲絹,還兩說。你這從絲絹處著手,實在是難以讓人信服。 皇上雖然沒有表態,但也是點了點頭。 我們大家皆知曉,真正上乘的人物畫觀其顧盼語言,一顰一笑皆含情。更何況明鈺那樣的大畫家,流傳下來的畫作,怎會如此粗劣的線條,把人畫的跟沒有生命的尸體似得。樓臺模糊錯雜,小橋結尾處理的非常突兀,石頭無立體的效果,透視遠近不分,沒有法度。 再說,他雖然窮困,但早年家境尚可,他流傳下來的畫作,紙質絲絹的質量,也是兩極之分。你一味的說他窮困潦倒,是不是也有帶節奏之嫌呢。 剛才提反對意見的人有點不甘心,張了張嘴,卻什么都沒說出來。 慕子易又道:如此只有結構而又呆板的畫,毫無精髓,是不是贗品,你們自己覺得呢。 話落,皇上迫不及待的湊了過來,仔細的看著慕子易剛剛說的幾點。 他是不會作畫,不過身為帝王,什么樣的好東西沒有見過,這畫確實是有幾處不夠細致。 但,也不能絕對證明了這畫是假的。 這時,有人來報,東城衛的人帶著《紅豆》真跡來了,另外,這幅畫輾轉到了遼東,又從遼東到了容權手里。 如此匪夷所思,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孰真孰假。 快宣。 當兩幅《紅豆》展開在一起時,底下的不少人都好奇地湊了過來,一睹這真假紅豆。 若說剛剛慕子易的夸夸其談是紙上談兵,那現在眾人親眼所見,兩幅畫一對比時,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真得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即便是贗品再費盡心思的做舊,照搬,也依然沒有原畫的精髓。 剛才于洋礙于面子,并沒有吱聲,他也有個私心,就想知道這小太監是懵的,還是真懂?,F在于洋柺了下于浩的胳膊,遞給了他個眼神。這小太監說的完全正確,國寶閣里的《紅豆》就是經我手親自放進去的,這回我可咋整? 咋整?于浩差點被于洋氣笑了,整天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別人都沒文化,就他有文化。 今天讓個后生收拾了,還是他最看不起的閹人。 活該! 雖然是兄弟,但于浩還是非常公道的說:還能咋整,道歉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