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分糧
第371章 分糧 后面的糧站就是一個三面房子圍成的院子,一邊是院門。 院子內靠近屋檐下有個長條桌子,坐著幾個人,有女有男,旁邊放著一臺地秤,磅秤上放著一摞大小不一的開了口子的鐵餅子。 他這邊喊了聲二等開票,排隊的人就拉上板車到地秤前面,把一袋袋地糧食壘到地秤上。 然后長條桌子那里就有人走到地秤旁,往吊桿上加鐵餅子,一只手撥著橫著的刻度尺,隨后就報個數字給坐在桌子前的同事,再對交糧的農民大手一揮:“搬進去1 這種帶有高傲和藐視又不屑的神情,讓關平安有些片刻的恍惚,她想起屯里那些老人時常告誡晚輩的兩字。 ——感恩。 望著大爺們帶著卑微的笑容,一聲不吭地扛著麻袋走進后面的大倉庫,望著那些已經堆了好多稻谷和麥子。 她突然心里憋得慌。 所幸隨著章長遠幾人的速度加快,很快的,關平安望到了她爹,見他朝自己微微搖頭,她會意地笑笑。 ——她才不會犯蠢地在眾目睽睽之下替他們介紹呢,沒瞧馬大隊長就一個勁兒的使眼色。 “一級1 “一級1 “一級1 隨著幾位驗糧員撕下一張張單子,在上面寫上他們各自的編號、簽上名后壓在板車麻袋上。 不知是托了關平安福,還是被糧食磕得吱吱響的聲音所征服,反正一路下來都是一級,喜得馬大隊長直搓手。 一麻袋一麻袋的苞米粒、小麥和稻谷等糧食過了地秤,還要把一袋袋的糧食給扛到大倉庫內。 這是早交和晚交的區別是來了。 大倉庫(糧倉)的入口在兩頭,剛開始無須上多高的臺階,搬上去之后打開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就行。 可要是征購糧越來越多的話,就要每個人扛著上百斤的麻袋上五六米高的木板臺階倒糧食。 幾趟下來,累得發抖的腿站在顫顫巍巍的木板上面,全身上下衣服就沒有干的地方,臉上也早糊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不過今天頗為順利,不光沒有被退回去,還全評了一個一等,馬大隊長接過工作人員開好的收據,是謝了又謝。 至于糧款。 首先扣除農業稅,其余再按數計價,作為農民的“賣糧”收入,這部分款項會在11月中旬結算清楚,然后直接劃撥到農村信用社,再由生產隊領取納入到集體收入到了年終再分紅。 告別章長遠,整個送糧隊誰也沒在公社內耽誤一分鐘,拉上裝了一袋預備糧和空麻袋的板車速度回屯。 實在餓的話,啃幾口隨身攜帶的干糧;喝了喝幾口水,全都興高采烈地說著一件大喜事——分糧。 人逢喜事精神爽,馬大隊長沒瞞著這些送糧隊的強兵強將,坦言隊里老會計已經核算好了。 后半響就開倉分糧! 忙了這么久,等的就是這一天。 分糧,永遠是人們最高興的時候,尤其他們隊里今年大豐收,哪怕是工分少的人家,分到糧食也比往年多。 還是打麥常 整個屯子全轟動了。 大人小孩們都齊聚在此,個個嘰嘰喳喳地算著今年是個好年景,自家都能分到多少細糧粗糧。 葉秀荷、葉小鳳,還有幾人關系親近的小姐妹們倆人結伴在那排著對。 大樹下,關平安兄妹倆人蹲在那里看著自家的麻袋口袋面袋,還有籮筐扁擔,聽著關有壽他們圍著那邊嘮嗑。 吃飯之前,兄妹倆人已經聽他們老子來句順口溜:夠不夠三百六。意思是說人均每年只能分到360斤糧食,封頂了。 當然也不可能人人都分到360,也沒有那么多糧食可分。比如他們兄妹倆人也想360斤?想得美。 他們家的大頭在年底分紅——工分掙得多,超過三百六,剩下的工分到了年底直接分紅給錢給票。 其實360還是毛重,這點糧對干活的從事體力勞動的社員來說顯然不夠吃,只能補充些瓜果野菜填飽肚子。 可這會兒誰去惦記這些事,唧唧喳喳地可激動可高興了,比養殖場的鴨群還要喧鬧十分…… 好不容易的,前面的馬大隊長終于拿起一個大喇叭開始。 ——慣例,他老人家先說了一番開頭臺詞,感謝了一大堆好陌生的人,但咱總得跟得上形勢不是?! 可底下的蝦兵蟹將們太不會配合,那些老娘們居然又開始你一言我一句,要不就是這孩子哭,那孩子叫的。 總算等馬大隊長他老人家喊得撕心裂肺,也公布一點:經過統計好的糧食總量,規定每人都是五份粗糧搭配一份細糧。 要說他們隊里分的糧食種類還真不少,畢竟他們生產隊的田地從半山腰沙地到旱地,再到水田都有。 不過因為其中稻谷和小麥剛上交了大部分,因而剩下的主要以苞米、高粱、地瓜和土豆為主。 依著工分來核算,今年是四個工分換一斤細糧或者五斤粗糧,也就是一斤細糧能換五斤粗糧。 這一下,下面又開始有人接頭交耳商量,這些他是不管的。偷偷賣糧食,那叫投機倒把,但以糧易糧卻是完全被允許。 但不對呀。 關平安摸了摸小下巴,好像各個都想以細糧換粗糧。難道她得趕緊先跑小葫蘆里種地瓜?能趕趟嗎? 不對! 她又不缺細糧,何須多此一舉。 小天佑低頭盤算一下,附在她耳邊嘀咕,“你說細糧換粗糧難,可粗糧換細糧不是容易得很嗎?” 關平安也趴在他耳邊,“咱不跟人換,想吃啥有啥?!?/br> “噓,我再算一筆賬,你說咱們家今年沒種地瓜是不是虧了?要不然這會兒跟他們換細糧該多好?!?/br> “不能這么算,細糧值錢?!标P平安說完,扯了扯他,“回家再說??炜?,好多人擠到前面去了?!?/br> 確實如此。 各家各戶都不是頭一回分糧食,可誰家都是屁顛屁顛的上前核對,就算明知肯定有自家的,也生怕慢人一步。 她爹她娘倒是鎮定自若,也是,她家絕對不會是倒掛戶。 那么多工分,一家四口人按照隊里每人的標準口糧,用壯勞力、婦女、老人和孩子四個檔次很好結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