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按照二哥所說,林家這姐兒兩個,都被養的勢利眼,可那也就算了,她這樣瞧著,林薰倒還好些……至少看起來,是個大家閨秀的模樣。 至于林蘅那個庶兄,長的倒是這幾個兄弟之中,最為出色的。 他五官單看分明都平平,可是拼湊在一張臉上,竟出奇的驚艷。 看看林喬那張臉,再看看林縈的臉,大抵……大抵林家這位姨娘,生的傾城之貌,才能頗得林志鴻的寵愛,這才有了庶子女地位超然,竟也配與嫡子女比肩而立。 只是到底是人家家事,溫桃蹊雖看不上,卻不會說什么。 林舟那里終于有了些許笑臉,迎著溫長玄兄妹進府去,又說府里已經擺下了宴席,給他們接風洗塵,二老都在正堂等著他們去拜見。 照例說不該如此。 男賓女眷自然是該分開來,溫桃蹊即便進府,也只是叫林家姊妹陪著入內宅,去拜見林家太太便是了,不過…… 人家這么安排,溫長玄也欣然接受了。 直到眾人入了府,那九曲回廊走過了一段有一段,穿過庭院,再繞過竹林小湖,溫桃蹊才發覺,這林家宅院,實則別有洞天。 她前世跟林月泉去過蘇州,有幸曾到網師園和滄浪亭一游,對那園林景致,實在記憶猶新。 等到細品,才發覺,這林家宅院中,竟是將滄浪亭的翠玲瓏和網師園的冷泉亭照搬了來,確實新奇之景。 本來蘇州園林甲天下,這天底下不知多少達官貴人,開宅立院,都恨不得將蘇州園林照搬回家,日日欣賞,只奈何工程巨大,又未必耗費的起那個人力物力,即便有富貴無極的人戶,能做得到,可這取舍之間,又實在難辦,選了一處,另一處也想要,畢竟每一處園林景致,都有它獨特之處,很難糅雜到一起。 蘇州滄浪亭是主山石景致的,無論是小亭,還是依山起伏的長廊,溝通連接著園內與園外的山與水,使水、池、假山與亭榭樓閣相輔相成,融為一體。 而網師園卻與滄浪亭大不相同——如果說滄浪亭是磅礴大氣的,那網師園便該用緊湊精致來形容。 園內一山一石,一水一木,皆是最協調的布局,加上園內建筑無不精致,實在是將江南水鄉的柔婉表現的淋漓盡致之余,又確實成為山水宅園最優秀的作品。 林宅能將滄浪亭中景與網師園內建筑,如此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且既不失二者本身的典雅與獨特,又偏有另一番其妙感官,實在是絕妙,絕妙啊。 溫桃蹊抿唇,壓低了聲兒,問林蘅:“這園內布局,都是伯父所想嗎?” 林蘅順著她目光看向冷泉亭那邊,笑著說不是:“我爹聽了那道士的話,搬了家,園子里的一切布局,都是依那道士所言而設的。當年說是我們林家缺水,我爹命中尤其缺水,所以便將蘇州網師園的冷泉亭照搬了來,又引活水入宅?!?/br> 既是缺水,卻又為何要將翠玲瓏搬至于此呢? 林蘅顯然看出她的困惑,虛空朝那頭點了點:“翠玲瓏周圍的假山嶙峋,皆是太湖石所建,那時候道長說,水雖有了,可水多主兇,又需有石鎮,滄浪亭的翠玲瓏,正宜此景,再取太湖石造假山,便也算依水了?!?/br> 這么說來,這道士是有些本事的。 怕不是世外高人,為著與林志鴻星點緣法,才指點他一二。 溫桃蹊笑著搖頭,她胡思亂想些什么,給二哥知道了,一定是要罵她的。 但不管風水之事,那道士說的真或假吧,這園林布局,便足可見那道士并非是尋常走江湖,坑蒙拐騙的主兒。 要是手上沒點兒真本事,怕也造不出這般景致來。 于是溫桃蹊又好奇:“這位道長品位不俗,若有緣,我倒挺想與他請教一二,我老覺得小雅院的布局不好,卻又不曉得從何處下手去改,正好請道長指點指點?!?/br> 林蘅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出來,拍了拍他:“高人自是云游四方,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我長大之后,就再也沒見過他,你上哪里去請人家指點?” 她面露失望之色。 正說話間,林家正堂便出現在眼前。 五間闊面明堂,就連窗框都是拿紅木包邊兒的,倒實在氣派。 方才在府外時,瞧著林家宅子不過爾爾,沒成想,進了門,越是往里走,越發覺出別有洞天來。 等進得屋中,林志鴻和林家太太張氏,一左一右的端坐于上位,見了幾個小輩兒的進門,自是喜笑顏開,眉眼間一派慈祥和善。 溫長玄兄妹兩個雖是晚輩,卻也不是他林家正經八百的晚輩,用不著行什么跪拜的大禮,只是簡單的見過平禮,便退到一旁去坐下。 只等著丫頭拿了蒲團墊子上來,林蘅與爹娘拜過禮,再起身來,林志鴻才開口叫賢侄。 溫長玄自然噙著笑側目望去。 林志鴻看看他,再看看林蘅:“多謝賢侄一路護送,蘅兒寫信回來告訴,我知道你們路上遇上了山賊,多虧有賢侄和陸家賢侄了?!?/br> 溫長玄說哪里。 他其實不大喜歡這樣客套的場面。 說個話,客客氣氣的,透著生分。 雖說本來他也未見得多喜歡和林家人往來走動,但這種客氣法,他是天生就不喜歡的。 礙著李家的面子,他才只好耐著性子,回了林志鴻三兩句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