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高粱!
書迷正在閱讀:狌學教授的訪美日記、紈绔第一君、貴妃娘娘寵冠后宮、傅爺家的金絲雀開局亂殺、穿成總裁文里的白月光替身、救命!嫁給糙漢將軍后被寵野了、惡毒女配一心求死、克系求生,我在海島當吃播、[歷史同人] 穿越之漢武嬌主、穿越改變劇情,姨媽拯救世界
“王家,賈家已經動手了?!?/br> “抵押了倉庫里的糧食貸款后,繼續大規模向市場上收購糧食,今天市場上糧食價格已經漲到三塊一斤?!?/br> “但蘇家等幾家還沒動手?!?/br> “···” 聽到干事的匯報,冀南根據地經濟戰負責人忍不住搖了搖頭, 一時間,他不知道該怎么說這件事。 抵押土地賣糧食,然后抵押糧食繼續賣糧食,循環往復。 杠桿已經開始了, 并且一直在加大。 一旦糧食跌價,恢復到五月份的價格,這群地主,傾家蕩產后,還要欠一屁股債。 別說土地糧食,恐怕連所謂的祖宅,也會被收繳。 在布置這個計劃之初期,經濟戰負責人其實心里十分沒底,陷井如此的直接,目標直指地主們視為命根子的土地。 這些狡猾jian詐的地主,真的會上當么? 但如今計劃執行到現在, 現實情況告訴他, 正如那位偉大的思想家所說的那樣, 當利潤高到一定程度,資本就會失去腦子。 這群狡詐的地主,在和部隊減租減息斗爭中,狡猾jian詐宛如老狐貍,讓他屢屢吃大虧的地主們,一個個蠢的簡直不像有腦子的人。 他挖了一個坑,丟了一些銀元,一個個就主動的向坑里跳。 前赴后繼, 有時候,他甚至還沒有進一步引誘,就有不少地主主動跳進去了。 比如, 王家,賈家。 “那位蘇老太爺還真是老狐貍啊1 經濟戰負責人嗤笑了一聲。 “有腦子,但不多?!?/br> 一位參謀嗤笑了一聲,說出了來自李大團長的一句名言。 如果有腦子,就不會囤積糧食了,也不會和部隊對著干了。 這么明顯的陷阱,都自己跳進來。 “開始吧?!?/br> 經濟戰負責人命令道。 為了讓冀南根據地,那些殘存的遺老遺少地主心甘情愿的把土地交出來,他們還需要最后一招。 ··· 當夜。 遼縣。 “這是,高粱?” 沈泉看著今天要運輸的糧食,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高粱也是糧食。 還是主食。 但高粱吃起來很味道很澀,吃多了還會有些肚子不舒服,營養也遠不如大米和白面,所以高粱是粗糧。 之前不一直是白面和大米的么? 怎么變成粗糧了? “六十輛卡車?” “每一輛都裝滿?!?/br> 看到卡車數量,沈泉忍不住再次眨了眨眼睛,十分驚訝。 部隊馬上要打通向呂梁山根據地和邊區的運輸通道, 雖然公路不可能馬上建設好,但預計動用三十輛卡車,和五萬民兵和十五個主力團,三萬匹騾子向邊區運輸糧食物資。 目標是每月運輸五萬噸。 畢竟,陜甘邊區是部隊的核心,抗大就在這里,也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 李云龍搞來的的那些先進知識,先進軍事理念,管理體系,如今都被抗大編纂為教材,為部隊培訓先進技術人才。 為此,不僅僅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海量資源。 銀元好運輸, 雙翼運輸機多飛幾趟,就能運輸足夠多的銀元,從而繁榮陜甘邊區的經濟。 但糧食不行, 只能靠陸地運輸。 考慮到運輸損耗,每個月向陜甘邊區運輸,需要消耗大約十萬噸糧食。 分配給冀南根據地的糧食,只有每天一千噸, 但一次性六十輛卡車,即便不算騾馬運輸隊,每天也是近兩千噸糧食。 是高粱的原因么? 沈泉思索著。 雖然心里思緒不停,但沈泉手里動作也不停,安排好裝車后,立刻帶著運輸隊出發。 隨著公路和橋梁的加固,如今,通行六十輛卡車車隊,已經不是問題。 ··· “高粱是粗糧?!?/br> “口感差,從健康角度看,不適合長期使用?!?/br> “所以,一斤細糧,可以換十斤粗糧?!?/br> 復述了一遍資料中關于高粱的描述,李云龍語氣得意洋洋: “只需要分出兩萬噸細糧,換成高粱,就能徹底解決糧食不足問題?!?/br> 在再次向系統申請提升糧食額度失敗后,李云龍當即換了一個思路,將細糧換成粗糧。 “陸老板大氣啊1 趙剛忍不住感慨一聲。 高粱雖然是粗糧,但可以作為一種主食,營養價值是差一些,但也差不到哪里去,能吃飽,也能吃好。 很多窮苦人家都以高粱為主食。 一換十, 這明顯是每月二十萬噸糧食后,無法繼續提升的情況下,故意留下的漏洞讓獨立團鉆了。 市面上,高粱價格也只有細糧的一半而已,還是進口的有優質包裝的細糧。 “高粱好啊1 隨后趙剛就是對高粱的夸贊。 高粱是粗糧,口感不佳,市面上對這種糧食需求量不高,商人也不愿意把高粱運輸到其他地方銷售。 如此一來,高粱就能維持一個非常穩定的價格。 能讓真正需要糧食的老百姓,低價獲得足夠的糧食。 ··· 第二天. 冀南地區,澤縣。 天一早,王一五日常來到根據地的糧食售賣點,收購糧食。 此時糧食售賣點已是人山人海。 因為限購,每人每天只能買五斤進口細糧,還必須持有根據地身份證明才能購買糧食,以及最重要的,一直沒有變化的一塊錢一斤糧食。 所以購糧隊伍很長很長。 在王一五看來,如果不是進口細糧是五斤一包的最小密封包裝,不然限購會更加嚴格。 所以,他只能在糧食售賣點蹲著,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那些買到糧食的人,然后囤積起來,或者賣給其他大商人。 再或者,分批運輸到日本人控制區售賣。 雖然八路軍嚴查將糧食運輸到日本人控制區,但也規定了,根據地內的居民,單人攜帶十五斤以及以下糧食出根據地,是不違反規定的。 這條古怪的政策,讓王一五那商人的本能感覺到了不對勁。 既然是強硬的限制糧食價格,為何還要開放單人十五斤不違法? 直接禁止流出不更好? 還能更好的控制糧食價格。 雖然單人只有十五斤, 但人多一多,流失的糧食也不是小數目。 這樣一放松,雖然大糧食商人無法通過向日本人運輸糧食獲利,因為單人限運十五斤,以及根據地工錢很高,前往日本人控制區路途遙遠,難以管理等因素。 雇人運輸到日本人地盤根本不劃算。 但普通老百姓卻可以通過倒賣糧食獲利,因此還吸引了大量鬼子控制區的老百姓過來定居。 甚至還放出豪言,今后都使用市場手段,解決經濟問題,創建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 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王一五確實感受到了,根據地的行政人員,都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讓他做買賣都很方便。 但也讓不少商人有機會囤積糧食,尤其是那些大地主, 他都知道了,八路軍沒道理不知道。 那些大地主, 想到這里,王一五頓時瞪大了眼睛。 是故意的? 八路軍是故意的。 可目的是什么? 難道·· 世代經商,跟隨父親走南闖北的王一五敏銳的感覺到了一絲背后的可能。 八路軍在釣魚? 以及, 這真的是一支老百姓的隊伍? 思緒到這里,王一五就看見,那張平時寫著今日出售糧食數額的黑板上,字跡出現了變化。 沒等八路軍工作人員誦讀,他當即認真看去。 “今日出售精品散裝高粱四萬斤?!?/br> “每斤三毛錢!每人限購五斤?!?/br> “高粱?” 王一五心里一驚。 高粱雖然也是糧食,可以當主食。 但市場之所以對八路軍放出來的糧食需求如此巨大,根據地都漲價到三塊三冀南幣一斤,日本人控制區漲價到六塊錢冀南幣一斤。 根本原因是之前八路軍放出來的,都是大米和白面,玉米面等細糧,好吃易消化,而且有精良的密封防水包裝,能長期保存且不易損壞。 實際上,散裝的進口細糧,要比精美包裝的市場價差一塊多。 現在高粱··可不會這么受市場歡迎。 當王一五買到幾斤散裝高粱后,更堅定了心里的想法。 高粱質量很不錯,都是上品,但高粱是粗糧,口感不佳,再加上散包裝,包裝不密封防水,不適合長期保存,注定了市場不會怎么受歡迎。 但作為糧食,確實不錯。 王一五也是吃過高粱的。 高粱能吃飽飯,能讓人有力氣干活。 “每天四萬斤?!?/br> “現在冀南根據地一共五十個糧食售賣點,每個四萬斤,那就兩百萬斤,是一千噸1 “真的是給老百姓謀福利?” 王一五有些發楞。 四百萬斤粗糧,已經能滿足全冀南地區人們的糧食需求了。 如此一來, 作為商人,他走過南闖過北,見慣了掌權者的各種嘴臉,克拿卡要習以為常,但真正為老百姓的,還真實第一次見。 而且, 這里的經商環境,也真的不錯。 新冀南幣,和銀元一樣堅挺,自從發行以來就沒貶值過,比法幣好太多了。 “要不要,就在這里扎根下來?” 他心里突然泛起一個想法。 這兵荒馬亂的,鬼子勢力,果脯中央軍,晉綏軍,還有土匪,干游商太危險,他現在也存了一些本錢。 在冀南根據地做一個小生意,比當游商安穩多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