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不管怎么說,隔壁劇組的兩起兇殺案危機算是解除了。季予惜想了想,把心放回肚子里開始認真吃飯。 兩個人正吃著飯呢,荀鶴突然愣了。 怎么了?季予惜把隨著他的目光看過去,一個男人正扶著一個孕婦在挑選飯菜。 有什么問題嗎?季予惜左看右看,沒覺得不妥。 荀鶴說:這個男人怎么那么像華姨的未婚夫啊? 啊?季予惜想起來下周五他們要去參加婚禮的華姨,華姨和未婚夫他都沒見過,不知道荀鶴說的像是幾分像。你給華姨打個電話問一下不就知道了,就說你在商場遇見她老公了,看她怎么說。 荀鶴點點頭,真的給華姨打了個電話。 華姨笑得爽朗,怎么可能啊,我們在布置新房呢,你看錯了吧? 荀鶴:只是有點像,也許是我看錯了。 掛了電話,荀鶴也沒有打消疑慮,頻頻看了那對夫妻好一會兒,直到他們走進隔壁那間餐廳。 第031章 前任祝福 說到華姨,就要從她的家世說起。 華姨全名叫王安華,是荀鶴母親的表妹,王導的表姐,她是隨母姓,有一個弟弟叫安平。王家向上追溯好幾代都是豪門,家里條件好,所以他們家的女兒成年后,首選就是招贅。 王安華的父親就是贅婿,婚前夫妻倆約定好只生一個孩子,無論男女都隨母姓?;楹蟛痪?,他們就按計劃有了王安華。 沒成想,王安華五歲的時候,她母親意外懷孕了。 男方哭著求她留下,還說既然有一個孩子姓王了,那這個意外來的孩子能不能姓安。 王家當然不愿意,哪家贅婿能有冠姓權的,傳出去能讓人笑話死。奈何安家的兩親家天天上門哀求,說他們安家也是一根獨苗,以前一個孩子就不提了,現在有第二個,能不能考慮考慮他們安家,總不能眼看著他們安家絕后吧。 中間略過些糟心事,反正最后孩子生出來了,還是個男孩,姓了安,安家喜極而泣。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事情不太對勁兒。 首先是王家的長輩,對這個孫兒并不是很熱情,連滿月宴都不張羅著辦,更別提給孩子請育兒嫂,買各類嬰兒用品。安家只好自己出錢,辦宴席,請育兒嫂,買這買那。 等孩子稍微大了一點,他們又發現,王家老宅每次只邀請大寶回去住,從來沒邀請過二寶。即便二寶跟著回老宅住了,家里人的態度也非常明顯有差異。 王安華的母親最明白形成這個局面的原因,也委婉提醒過父母,說都是自己的孩子不想他們被區別對待。二老嘴上答應著,行動上根本不親二寶,因為他們心里就沒把二寶當成王家的孫子。 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有些生氣,干脆把二寶帶回去自己養,也不再管大寶了。 王家對此沒什么意見,開始給大寶,也就是王安華存家底,買房買基金買股票,買各種首飾珠寶。誰讓他們王家有錢呢,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就有的,王安華也有。至于二寶,他又不姓王,王家沒這個義務存他那一份啊! 安家氣得鼻子都歪了,可他們家只有拆遷分的那一套房子,以及百十萬存款,老兩口口口聲聲全都給二寶留著,也根本比不過王家一根小指頭。 從小學階段,親姐弟的生活水準和教育水準就開始分化了。安家不是沒有后悔過,曾以不同姓影響姐弟倆感情為由,想讓二寶改回王姓,奈何王家不同意,說你們安家就這一根獨苗,王家哪能干這種缺德事。 這樣長大的兩個孩子,比陌生人還不如。 整件事里最痛苦的要屬王安華的母親。她自己承受著兩個家庭的拉扯,眼看親姐弟越來越不親,還要被老公和公婆埋怨怎么不早說王家會對區別對待不同姓的孩子,要是早知道會這樣,他們根本不會讓二寶姓安,搞得二寶也委屈,明明是同一個父母生的,待遇卻天差地別。 但既定事實誰也無力改變,兩個孩子就這么慢慢長大了。 等到王安華的母親去世后,王安華就搬回王家老宅了,和父親、弟弟還有安家那邊的親戚十分不親近,也就逢年過節上門拜訪一下,之后繼續開開心心過自己的小日子。 雖然不厚道,但是季予惜聽到這里,也不由要贊一句:【干得漂亮!】 哪有什么便宜都想占的!既想要孩子的冠姓權,又不想負擔孩子的養育成本。不就是打定主意吸王家的血,覺得都是一個媽生的,有大寶的份哪能沒有二寶的份嗎?等真沒有了,又開始傻眼,后悔讓二寶跟男方姓了。安家要是堅持不后悔二寶姓安,并盡全力供養二寶,哪怕沒那么好,季予惜還能贊一句有骨氣呢。 不過,說到這個,季予惜又想到,王家也是荀鶴的外家。難道荀鶴去王家老宅,也是這么不受待見的嗎? 他看著荀鶴,欲言又止。 荀鶴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說:我和表姨的情況不同。 哦。季予惜應了一聲,好奇地要死,又覺得涉及到荀鶴的個人隱私,不方便詢問。最好荀鶴能主動交代,滿足一下他的好奇心。 荀鶴好笑地看著他,解釋說:我外公現在是王家的大家長,別人想欺負我,也得看他答不答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