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此時,閔諳因為貪污枉法被圣上發覺, 提前告老還鄉致仕在家。 聞之欣然應允, 很快來到秦家接替了我的位置。 師弟是個妙人,善于左右逢源、欺上瞞下、阿諛奉承。 我心知,他肯定會讓三公子秦宛書滿意, 不會落得我前世的下場。 畢竟從前在官場上,師弟都混的如魚得水。 同僚們都覺得他大忠大善、大仁大義, 紛紛與他結交。 即便之后他貪贓枉法之事敗露,在別人眼里, 也只是無心之失。 說他罪不至死,為他求情。 他們說,閔尚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怎么會貪污呢? 連圣上都覺得他可能是被陷害,不忍心砍他頭,允許他安然致仕。 但是,只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我知道, 他哪里是大忠大善,大仁大義? 分明是大jian大惡、大缺大德! 可惜啊, 除了我, 其他人都被蒙蔽了。 索性,師弟雖然很缺德, 但人都是有兩面性的。 因為與我有幾十年的交情,他對別人又貪又狠,對我卻一直很仗義。 而且師弟的學問雖不及我,卻也不錯。 我告訴師弟,槐輕羽實際上是我失散的親孫輩,拜托他照顧一二。 務必在學業上一絲不茍,認真教導。 我相信,他會好好教導二公子。 師弟來了秦家,很快立住了腳跟。 而且迅速俘獲了三公子秦宛書的心。 他縱容三公子逃學,即便遲到了也不氣不惱,反而恭恭敬敬請他入座。 在他花言巧語下,三公子覺得他哪哪都好,我拍馬不及。 他知道三公子性子厭學,不僅不給他布置作業,還反而勸他勞逸結合,多多去玩。 秦首輔考較學問時,也提前打探出試題,撰寫詩詞送與三公子,讓他拿去應付秦首輔。 只不過不是白幫著遮掩的,而是要三公子拿出金銀之物賄賂。 從前三公子也想收買我,放我對他放水,被我言辭拒絕。 師弟就沒什么心理負擔了,立即欣然笑納,收錢收得毫不手軟。 秦首輔一番考較下來,十分滿意,覺得師弟比我會教書。 畢竟我教了這么多年,三公子不僅進步緩慢,還逃學厭惡;而師弟不過才來一段時間,三公子就進步神速,變得好學、樂學。 對比之下,顯得我很失敗。 他有了辭退我的意思,這正合我意。 秦府不少下人,也偷偷議論說我在教書育人方面,其實是繡花枕頭,說我沽名釣譽,皆對我冷臉相待。 我泰然處之。 不過看師弟那一系列誤人子弟的做派,我忍不住發問,“將來你將三公子教導成了草包,不怕東窗事發,秦首輔找你麻煩?首輔一怒,雖不會伏尸百萬,也能讓你人頭落地?!?/br> 師弟看不上我的清廉正直,覺得我過于板正,簡直腦子有病。 且對我時,且他向來嘴上不饒人,因而陰陽怪氣道,“您還有心情cao心我的事?待秦首輔發現,那都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我早就拿著錢逃回老家了。 “即便首輔有權,手能伸到老家,可我也不是面團做的,任他搓圓捏扁。 ”況且,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該教的我都教了,該督促的也都督促了,書讀不好怨老師,這理天下人也不認吧? “你還是多想想自己吧,看你這穿的衣服,又舊又破,滿臉寒酸,走出去有誰會看得起你?” “誰家當官,不是拼命的往自己口袋里摟東西,讓子孫好過些? “你了不起,你清高,當了一輩子官,兒孫卻只能種地,食不果腹的凄慘模樣,我這種外人都看不下去?!?/br> 說罷,師弟往地上丟了一袋銀子,“算是幫襯你的,別不識好歹,勸你盡早離開秦府吧?!?/br> 聽了師弟的話,我心神俱震,第一次覺得他說得對,反思了自己。 兒子多次對我牢sao,指責我太過清廉,不攢些家底,讓他當個富貴老爺; 孫子孫女吃糠咽菜,餓得瘦巴巴的,前幾日還對我說,懷念去年生辰時的那一根糖葫蘆。 全家人都對我頗有微詞。 從前,我覺得自己沒做錯。 可重生一回,我發覺自己其實做錯了。 我雖然廉潔,但于至親至愛的家人,身為頂梁柱的我,連讓他們衣食無憂都做不到。 我對得起的只有自己的心。 只顧自己問心無愧,實際上是一只自私。 換作從前,我對那袋銀子不屑一顧。 但如今,我卻顫抖著手,撿起了那袋銀子,囁嚅著嘴唇,說了句謝謝。 人總得向生活低頭。 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活了兩輩子,我終于明白了這個道理。 隨后,我帶著全家,離開了盛京,回到了遙遠的故鄉。 我沒有和二公子道別,也終生都再未回過盛京。 也許在他眼里,這輩子的我是個壞老師。 但我不在乎。 最后,我死在了故鄉。 第038章 第 38 章 因著林大儒之事, 槐輕羽對閔諳十分不喜。 閔諳一點不像他想象中的老師。 閔諳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阿諛奉承,卑躬屈膝, 一點原則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