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荷蘭大使(80)
本來和曉彤說好,星期三下午五點下班后去大紅門看樓,結果頭天接到外事司通知,要陶硯瓦陪同尚濟民周三下午去荷蘭駐華使館,參加一場外事活動。 陶硯瓦無奈,只好告訴曉彤改天再去。 外事司還發過來一個材料,專門對荷蘭進行介紹: 荷蘭又稱尼德蘭王國,位于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國”。該國的圍海造田工程享有盛譽。與德國、比利時接壤,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荷蘭以海堤、風車、郁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荷蘭對待毒品和墮胎的法律在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荷蘭是協商民主政體的典型樣本。其首都雖然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荷蘭因有著繁榮和開放的經濟而聞名于世。城市鹿特丹是曾經的全球第一大港口(目前為新加坡港),農業實現了高度機械化,畜牧業也是世界聞名。 荷蘭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西方十大經濟體之一。作為歐洲運輸樞紐的重要角色而聞名于世。荷蘭是歐洲國家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荷蘭的國土面積為41864平方千米,兩個荷蘭加上在一起,才能跟我們的直轄市重慶差不多。 荷蘭的人口是1680萬,相當于我們的直轄市上海的常住人口。 荷蘭駐華大使范連登要奉調回國,他邀請尚濟民赴使館晚餐,外事司安排陶硯瓦參加。 范連登是大使的中國名字,他的原名是van leyden。 荷蘭人的名字,往往都是很長一串,不知道從何讀起。其實他們的名字一般以名開頭,后面接姓,但有的人只有一個姓,而有的人卻有兩個甚至三個姓。據說18世紀末19世紀初,荷蘭一度被法國侵占,法國人就對荷蘭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拿破侖一世下令荷蘭境內所有的人都要注冊,而且要使用一個固定的姓氏。于是懶惰的荷蘭人圖方便,便采用自己的父名作為姓氏,這個傳統也就一直保留下來。比如jansen就是jan的兒子,pieterse就是pieter的兒子,willemsen就是willem的兒子等等。 也有的名字選自家族的職業。開面包店的就姓bakker,磨坊主就姓moller,屠夫就姓slagter……。 更有意思的名字是跟地理位置有關。比如有的人姓vanhollant,即“從荷蘭來”,出國后不用問,只看其名就知道是從荷蘭來的。 這位駐華大使的名字叫vanleyden,應該就是從萊頓來的意思吧。因為畫家梵高原名是“vangogh”,“gogh”本來就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 范連登大使曾到機關作客,陶硯瓦參與接待,算是原本認識的。 記得范連登大使曾在機關會客室,駐足于秦嶺云先生一幅山水畫前面,注目良久。會談的話題也圍繞藝術展開。他提到自己家鄉出了大畫家倫勃朗,眼睛里透出驕傲的光茫。還說倫勃朗一生留存了油畫600幅,蝕刻版畫50幅,素描1500幅。有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不同體裁。盧浮宮中有兩幅被認為代表作,一幅《木匠家庭》,另一幅是《以馬忤斯的晚餐》。倫勃朗畢生研究相學,他把探索的成果用于繪畫技法,風格極為獨特。 去年4月0日,是荷蘭女王節,他們在使館舉辦了慶?;顒?,陶硯瓦曾受邀出席。記得他們的使館內,也特意采用中國風格裝修,坐南朝北的房子里,專門用青磚砌了個面南的廊廳,還懸掛著幾幅帶有西方風格的中國畫。作者并不知名,估計是個年輕人。但西方人看中國畫,并不太注重名氣,他們只憑自己的感覺,感覺對路子就掏錢。 陶硯瓦一接到通知,就趕緊給車隊打電話,先落實好那輛尾號8088的車,這輛奧迪車是總理轉送的。平時給黨外專家用,遇有外事活動時,車隊一般安排一把手乘坐。 接著他又按外事司給的荷蘭使館材料后面,一個叫張哲的中國人打電話,先期進行接洽,報上兩部車的車號,并核實好進門程序和時間。 外事司長出國了,副司長孫書堂帶著外交部一位翻譯和陶硯瓦共乘一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