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硯光瓦影(45)
陶硯瓦抓住空隙,趕緊通知有關人員,找個星期日,下午4點,把“《硯光瓦影》評析會”舉辦了。 地點在京都賓館a座大會議室。主席臺上有十幾個人,下面密密麻麻坐了00多人。陶硯瓦也沒想到來這么多人。好在有秋月茶業的吳總負責接待,里里外外都有她們公司的美女,統一著裝,戴著胸牌,場面比較熱烈。 讓陶硯瓦沒想到的是在每位來賓座前,除了都有一本《硯光瓦影》之外,還擺放了一套茶具:外面是一個雙耳耐熱玻璃杯,里面是一個青花瓷沖茶器,一個玻璃蓋子,一個竹制杯墊。在那個沖茶器外壁以及杯墊上,都有陶硯瓦的書法,是他當年為吳秋月寫的一首七言古風,本來一直掛在她在馬連道公司的墻上: 閩東茶商何其多,京城獨鐘吳秋月。 福安自古茶有名,坦洋工夫貴如銀。 質美香飄清甜和,湯鮮艷呈黃金色。 此茶一飲肌骨潤,白云山麓灑芳津。 二飲恍夢到溪邊,致養口體賽神仙。 三飲之后君已醉,乘風歸去樂游天! 來客邊飲邊把玩觀賞。詩與茶本來就相親相近,茶具上詩詞內容又與會議主題很吻合,形式比較新鮮,很多人走時就順手帶走了。最后收拾的小姑娘急得掉眼淚,吳秋月笑了笑說:帶走好,說明咱的東西好,招人喜歡。此物件兒成為本次會議一個小亮點。 之前陶硯瓦寫了個非正式報告當面交給尚濟民,想請尚濟民出席一下。尚濟民說:我也不懂詩,就是去對你也沒什么幫助。還是請幾位老專家去吧。班子里也去個人。說著就批示:應予支持。我事情多,請雙秀同志并幾位詩詞專業人士出席。 陶硯瓦的高中學弟、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位副院長,是出席會議的最高行政官員。張雙秀一見這位副院長駕到,馬上迎上前去,渾身的舉止動作與臉上的笑容都透著諂媚。中國作協來了一位副主席,中華詩詞學會主持工作的常務副會長和在京的幾位副會長,《中華詩詞》、《詩刊》、《中華辭賦》、《中華書畫家》等平素聯系較多的專業雜志,還有平時陶硯瓦認識的作家、詩人,新聞界以及方方面面的朋友、文友,濟濟一堂。中村紀子也來了,她還送了一個花籃,緞帶上寫著“硯光初照世,瓦影永清心”,字是用毛筆寫的,一看就是紀子親筆。 主持人是中央電視臺的夏凡。當年她剛從一外畢業,去北京電視臺跑龍套,還沒出道時,就和陶硯瓦熟識了。他們曾一起策劃過晚會。本來還有一位男主持,也是陶硯瓦的朋友,結果那位“金話筒”獲得者頭天突然失聲了。陶硯瓦趕緊找夏凡,說要不要再找個人。夏凡說:不用了,我自己主持沒事兒。她早已不再是當年的青澀小妞兒,臨場發揮如閑庭信步,還不時抖出小包袱,引得大家笑聲不斷。 陶硯瓦還是關心發言的質量。謝天謝地,作協副主席頭一個講得精彩,后面的發言都各有千秋。特別是詩詞學會有位副會長是個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硯光瓦影》的智慧”,從題目到內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北京電視臺的“每日文藝播報”專欄還插空采訪了陶硯瓦,那個小記者還是個學生,叫方麗瓊,采訪完千叮嚀萬囑咐說還有點私人事情請陶硯瓦幫忙。 晚餐也安排在京都賓館的宴會廳。陶硯瓦和楊雅麗挨桌敬酒,很是忙碌。有朋友見了開玩笑說:今天的場面相當于你們兩個人又結了一次婚。 席間,小記者方麗瓊領著個叫金永陶的小伙子來找陶硯瓦,說是她同學,也是男朋友。等送走客人,陶硯瓦才坐下來聽他們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