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918節
嬴政至今都記得,那時候看到竹簡的內容,是何等驚訝。 也是那時候,一個念頭,浮現在嬴政心里! 那便是讓白衍領兵,攻打楚國! 雖然后面白衍領兵攻打的,是魏國!但眼下,隨著白衍攻楚歸來,嬴政不由得回想起當初的決定。 哪怕是嬴政,一時間也不得有滿是感慨,滿是欣慰。 白衍一如往常,從未辜負他的期望! “王上,來了!” 隨著韓謁者的喜悅之聲,嬴政自然也看到武關丹水方向,那遙遠的天極,一個極其渺小的黑影浮現,隨后越來越大。 這一瞬間,嬴政一想到白衍歸來,心中盡是期待與激動。 等這一天,實在是等了太久太久,期間無數次提心吊膽,無數次為擔憂,終于,等到這一日。 “王上,是白衍將軍!” 韓謁者看著遙遠的天極,那黑影越來越大,越來越靠近后,鐵騎身影逐漸看清,當看到那秦字黑旗,韓謁者不得一臉高興的微微轉頭,看向側身前的嬴政。 “回來就好!” 嬴政確認是白衍后,也是松口氣,看向左右兩邊黑壓壓的秦國百姓、士人,望著秦軍士卒,中車府衛都在嚴加看守著。 嬴政看向遠方快速趕來的鐵騎,已經隱約看到,鐵騎之中,有一輛馬車,是郡縣驛站備有的公乘之車。 望著這一幕,嬴政不由得笑起來,心里不知為何,浮現出昔白衍已經把身價,全用于置換糧粟一事。 “回來了,你們看?。?!” “真的回來了!白衍真的回來了?。?!” “那豈不是傳言是真的,白衍真的已經擊敗楚軍,斬殺項燕?” 熙熙攘攘的秦國百姓中,無數諸國士人混跡在人群內,或者在各自的馬車之中,遙望著遠方的平野。 雖然不能靠近,但是隨著遠處那不斷靠近的鐵騎,以及二三十名鐵騎護衛的馬車,所有人都清楚,隨著那輛馬車的出現,隨著那些鐵騎的到來,那傳言無疑是真的。 白衍返回咸陽! 項燕戰死,楚軍大??! 人群中。 白氏白仲、白伯的馬車,亦在其中,不過白仲與白伯都已經走下馬車,與同行而來的咸陽士族站在一起,看著遠處無數秦卒長戈后,那隨著塵霧飛揚,疾馳靠近的秦國鐵騎,以及那輛馬車。 唯有白君竹,白映雪兩姐妹,跪坐在馬車內的一側,掀開車窗布簾,二人美眸不斷望著那輛馬車越來越近。 此刻不管是白君竹、還是白映雪,聽著外邊熙熙攘攘的嘈雜聲,似乎都不覺得吵鬧,一想到那輛馬車內的,便是那少年,而他們清楚的看到,不遠處平野上,秦王嬴政,正在哪里等著。 別說白映雪,就是白君竹,此刻白皙的俏臉上,呼吸都因為緊張,而有些急促。 姐妹二人都沒有說到,都看著外邊,望著那輛馬車。 另一邊。 不僅僅諸國士人聞訊而來,就是咸陽無數士族都紛紛前來,不管是馮氏子弟,亦或者楊氏族中的子弟,都能看到身影,就連呂奇、呂生的父親、祖父,也都已經來到灞上,更別說,咸陽其他士族的人。 “來了!快到了!” “快看??!鐵騎已經停下,那輛馬車獨自前行,快要到嬴政面前了!” “有沒有人見過白衍,等會快看看,馬車內乘坐之人,是不是白衍!” 喧嘩吵鬧的人群中,紅紅鬧鬧的氣氛下,呂公的馬車也緩緩停在人群里。 身為魏人,呂公的馬車,自然不會混跡在咸陽士族的馬車中,而是來到諸國士人之間停下,呂公、呂澤、呂釋之皆從馬車上下來。 看著周圍人山人海,不斷說話議論的人,三人都對視一眼,隨后目光看向遠方,好奇的看著遠處的秦王嬴政。 在呂釋之身后,馬車小窗布簾緩緩掀開,呂雉也好奇的在馬車內,偷偷好奇的看向遠方,看著無數秦軍后,那遠方的諸多人影。 想到方才在盤查前,聽到父親他們的話,此時呂雉心里也對那傳言中的秦將白衍,滿是好奇。 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能統領秦軍,兵不血刃而滅魏,連連破楚,以一人之力,扭轉秦楚戰局,他會是什么樣子? 那個連父親與兄長,都言之驚嘆之人! 第六百三十八章:灞上相見,嬴政的感觸 萬眾矚目之下,平野中,馬車一路疾馳到幾名宦官面前,方才緩緩停下。 布簾掀開,白衍從馬車內走出來。 當看到兩個宦官走過來,白衍隨即抬頭望向遠處,當看到數十步外嬴政的身影,白衍哪里還顧得了那么多,直接一邊解下佩劍,一邊跳下馬車。 兩名宦官到馬車旁,看到白衍的舉動滿是意外,尚未回過神時,迷迷糊糊的便接過白衍遞過來的佩劍湛盧。 看著白衍匆匆朝著嬴政那里跑去的背影,宦官一臉錯愕的站在原地,互相對視一眼。 “臣,白衍,拜見王上?。?!” 白衍尚未來到嬴政面前,在數步距離之遠,便直接跪在地上,對著嬴政輯禮,并且還是稽首禮。 數步之遠,顯現出白衍的急切,迫不及待,也是對嬴政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讓人安心的距離。 別說韓謁者與其他宦官、侍女,就是嬴政,都沒想到白衍如此著急。 看著白衍如此著急的舉動,嬴政眼中盡是詫異,然而嘴角的笑容卻從未停過,眼中的滿意,更是溢于言表。 離開韓謁者的陪同,嬴政上前幾步。 在無數人的目光中,嬴政跪坐下來,不顧泥土,在寒風之中,抬起雙手,對著白衍還禮。 禮,不管是周朝還是如今,都一代代傳承下來,禮崩樂壞這四個字,更多的是指諸侯國對天子的越權,不尊重。 在如今這個世道,與后世不同,對于秦國的大臣,甚至哪怕是素未謀面的才士,身為秦國國君的嬴政,都會認真的輯禮請教問題,當初最有名的秦昭襄王,傳言第一次見范雎時,便是主動跪坐地上,給范雎行禮,并且還是再三行禮,范雎才方才給秦昭襄王良策。 而嬴政自小的經歷,讓嬴政面對白衍跪在地上行稽首禮時,也毫不猶豫的跪坐于泥土,給白衍還禮。 君臣之禮,更多是君與臣之間相互的一種尊重,而非尊卑。 不過在后世,自秦朝之后,不管幾百年還是上千年過去,朝代不斷更迭,卻再難呈現這般場景。 寒風吹拂。 平野上,在無數秦卒護衛之中,在無數秦國百姓,六國士人的觀望中,嬴政與白衍行禮之后,嬴政便緩緩張開雙手,攙扶白衍的手臂。 “白衍,寡人甚念,不必多禮!” 嬴政看著白衍,不管是目光,還是語氣,都難以掩飾其中的激動。 身為秦國國君,嬴政很多想法,都不能說出來,更不能與任何人傾述,在得知即將要見到白衍時,心中的激動之情,亦是如此。 說嬴政不渴望見到白衍,那定然是假的,自昔日尋回九州鼎起,嬴政幾乎每一日,都渴望白衍早些回咸陽,更別說后面白衍領兵南攻楚東,深陷險境。 有時候,最難熬的,并非是漫長的等待,反而是即將到來的幾個時辰。 而嬴政身為秦國國君,哪怕無比渴望見到白衍,都不能毫無顧忌的表達出來。 “臣,謝王上!” 白衍說完,看著嬴政,并不著急起身,隨后低下頭,毫不猶豫的從懷中,取出‘大將印’。 “王上!臣白衍,幸承王上之福,不辱王命,領兵滅魏,今已破楚,昔日麾下大軍已皆由王賁將軍、楊彥將軍統領,攻往楚都壽春……” 白衍看向嬴政,雙手捧著將印,一邊低頭,一邊交給嬴政。 “臣今日歸來,只求面見王上,親自向王上復命!” 白衍語言誠懇,態度謙恭的說道。 說完這一番話過后,白衍心里,如卸下千斤重擔,曾經壓在心底的那份責任,不僅僅有對嬴政的那份信任負責,更有對所有秦軍將士負責。 而隨著將印在這一刻捧在手里,交給嬴政,一種再也不需要管什么事情的感覺,讓白衍一身輕。 恍惚間,白衍都快要忘記,多久沒體驗過這種愜意。 “將??!” 嬴政看著白衍的舉動,臉上的笑容逐漸散去,看著白衍手中的將印,聽著白衍的話,一時間,眼中盡是意外。 身為秦王,嬴政何嘗不知道白衍這般舉動,是歸還兵權。 看著面前跪于地上的白衍,嬴政不由得想到,此前昌平君叛秦后,導致秦國部署盡數作廢,李信兵敗、王賁撤兵,楚東的秦軍岌岌可危,最終,是白衍統領秦軍破解楚軍攻勢,而后也是白衍,統領秦軍一步步擊敗楚國大軍,消滅楚國所有力量。 眼下,秦軍全部都在王賁、楊彥麾下,正在攻打楚都壽春,而本該統領秦國大軍繼續奪下壽春,載入史冊,名震天下的白衍,卻急匆匆的返回咸陽,只為親自復命! 嬴政心中都有些哭笑不得,不知說些什么。 從古至今,多少人對名對利,趨之若鶩,不擇手段,而滅楚,更是數百年間,至晉國以來,無數諸侯國的將軍,都求之不得的機會。 恐怕此時錯過這一次后,也是日后再也不會有的機會。 白衍,卻這般放棄?。?! “復命!” 不過嬴政也清楚,這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看似簡單的兩個字背后,其中的艱辛與不容易。 當初嬴政所做的選擇,所下的命令,以及白衍承受的壓力,他們君臣二人都清楚,天下所有人,就連秦國朝野內,也有無數人在等待著看結果。 勝,則君臣共榮,敗,則臣子獲罪,而國君獲諫。 “或許這也是為何白衍如此著急回咸陽的原因!” 嬴政看著白衍,眼中滿是感觸。 幸好最終,白衍扛了下來! 如今回想曾經白衍在遂陽城說過的那些話,往日白衍所做的事情,嬴政忍不住在心里拿朝堂其他大臣,與白衍做對比。 而這不對比還好,一對比過后,與其說對白衍如何如何,不如說所有大臣,此刻在嬴政心里的地位,瞬間降低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就連李斯、尉繚、王翦、馮去疾等,那些格外倚重的秦國大臣也不例外。 這并非嬴政夸張,而是這一對比,差距實在難以衡量。 例如此前在上郡高奴,有危險的時候,白衍第一時間考慮的是秦國,并非是自己的性命,如此忠義之心,在秦國朝野,至少勝過一半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