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912節
“傳令,后軍盡快結陣,迎戰鐵騎,前軍、中軍,殺秦卒!” 項燕拔出腰劍,怒喝道,老臉滿是怒容的看著殺來的秦國大軍,昔日楚軍大將的威容,再次浮現在臉上。 “殺!” “殺秦卒,殺??!” 在項燕的戰車四周,除去項燕的數百名親信護衛外,所有楚國將軍,看著突如其來的秦軍,知曉被埋伏后不甘任人宰割,聽到項燕的命令后,紛紛拔劍帶著麾下精銳將士,朝著秦軍殺去。 很快。 在楚軍將領的率領下,很多來不及穿甲的楚卒,紛紛拿著長戈、利劍,便朝著涌來的秦軍殺去。 另一邊。 浩浩蕩蕩的秦國鐵騎,也飛速而來,數萬鐵騎將士在疾馳之間,猶如一股黑色的洪流,萬馬奔騰的場景下,最前排的一個個秦軍將士,一邊驅趕著戰馬,一邊抬起弓弩,對準遠處準備結陣的楚國大軍。 “放!” 在宴茂拔劍怒吼聲下,瞬間,無數鐵騎將士,紛紛扣動扳機,而后面的鐵騎將士,見狀也瞬間放箭。 數萬枚箭矢飛射天空之上,數量密集,猶如空中一塊巨大的飄紗,然而楚國大軍中,無數手持長戈、利劍的楚卒,望著這一幕,臉色瞬間蒼白無比,眼中滿是恐懼,本能顫抖起來。 下一刻。 根本來不及穿甲,拿起盾牌形成任何防御的楚國士族,就看到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落雨一般,不斷閃落。 一個個楚卒看著四周到處都是被射殺倒地的楚卒,還沒反應,也跟著中箭倒下,其余活下來的楚卒,顫抖間,看著前方平野上,轟鳴如雷的鐵蹄聲中,猶如排山倒海一般的秦國鐵騎,遍布平野,蜂擁襲來。 無數楚卒手腳都顫抖起來,看著越來越靠近,速度飛快的秦國鐵騎,楚卒臉上滿是絕望。 很快,楚軍最前面的楚國將士,率先面對秦國鐵騎,幾乎就在抵抗的瞬間,站在原地的楚卒,一轉眼便被秦國鐵騎給吞沒,呼嘯而過的秦國鐵騎,密密麻麻,絡繹不絕。 平野上。 與鐵騎士卒不同,秦軍步卒在持弓弩放箭,不斷射殺楚卒,看著人山人海的楚卒不顧箭雨,全都殺來,這股聲勢讓所有秦軍士卒都嚇一大跳。 直到這時候所有秦軍士卒才想起,與以往埋伏的楚軍不同,眼下這支楚國大軍,乃是楚國精銳,項氏大軍、申息之師,皆在這支楚國大軍之中。 “殺??!” “殺!” 意外歸意外,但這段時日在要塞憋出的火氣,不僅僅讓前方沖殺的秦軍士卒紅了眼,就是放箭的弓弩手,也憋著一肚子火,看著沖殺而來楚卒,也紛紛拔出腰秦劍,在秦軍將領的號令下,沖向楚卒。 幾乎就在一瞬間,兩軍便交戰在一起,長戈利劍來往間,瞬間便有無數兩軍將士要么被砍倒在地,要么被踢退,后面被敵卒不斷沖上來砍殺。 秦軍與楚軍全都殺紅了眼,殺上頭,完全失去理智,無數秦卒楚卒看向彼此,紛紛不要命的砍殺對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活下一個。 喊殺聲漫天響起,幾乎不到一刻,整個戰場到處都是倒地慘叫的尸體,滿臉鮮血被補刀的士卒,一個個被亂刀砍中的人影。 長戈、利劍、尸體,隨處可見,隱約還能看到,利劍或者兵戈的鋒刃上,還沾著鮮血。 土丘之上。 白衍拿著湛盧,在牤以及一眾親信將士的陪同下,看著混亂的戰場,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交戰的人影。 “命鐵甲營參戰!” 白衍看著項燕以最少的死傷,換取楚軍與秦軍的混戰。 察覺到項燕已經知曉,秦軍不會讓楚軍結陣,故而項燕才會讓所有楚軍精銳與秦軍廝殺,從而避開秦軍鐵騎,如此一來,原本秦軍最大的優勢,鐵騎,便只能除掉楚軍最弱的士卒軍隊,隨著混戰,后面發揮出來的優勢越來越小,反而楚軍最精銳,對秦軍威脅最大的楚卒,與秦軍廝殺間,能最大化的對秦軍造成傷亡。 這不讓由得讓白衍想起在遂陽城時,攻城之處,便是派遣楚軍精銳猛攻。 “諾!” 一名親信聽到白衍話,連忙轉身離開。 白衍看著戰場,注意秦軍與楚軍的交戰,雖說項燕的部曲都是精銳,但戰場上的秦軍士卒,也都是秦國精銳,更別說秦軍將士還有衣甲的優勢。 “將軍!王賁將軍在北邊,再有兩個時辰,便抵達戰場!” 一名將士,突然來到白衍身旁,稟報道。 白衍聽到將士的話,很快便反應過來,看來宋、虞、戚、粱那四族,并不簡簡單單只壓在他一個人這里,知曉他無法繞過項燕,通知王賁,這四個家族,便賣與王賁人情。 看到楚國士族盡數潰逃后,宋氏等家族都已經鐵了心的背叛楚國,如今滅項燕的過程中,那些家族都想著如何從項燕的死,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好處。 項燕把背后交給這樣的楚國士族,或許是項燕最大的悲哀。 “王賁、惠普,待這兩支大軍抵達。項燕,汝可還能一戰?” 白衍望著戰場,如同自言自語一般,輕聲問道。 第六百三十四章:楚軍敗,著急回咸陽的白衍 “??!” “殺!” 戰場上四處都是秦卒與楚卒拼殺的場景,混戰之中,抱摔,或者多個楚卒砍殺一個秦卒,亦或者幾個秦卒圍殺一個楚卒的畫面,隨處可見。 混亂狀態下,雙方將士都已經殺紅了眼,幾乎砍向對方的每一刀,每一刺,全都用盡全力。 不管是項氏精銳,亦或者申息之師,其驍勇的程度,完全超出所有秦軍的想象,不僅僅是帶仇的囚徒營,就是其他秦軍精銳,在穿戴衣甲的情況下,依舊難以對楚軍形成絕對的優勢,甚至在楚卒不畏死戰的情況下,秦軍的傷亡,一時間不比楚軍少。 忽然間,一名楚卒跳起來,兩手反持利劍,隨著身體落地,狠狠的刺入倒地秦卒胸口,聽著四周混亂不絕的嘯殺聲,楚卒看著秦卒在膝蓋之下,顫抖之間,力量逐漸變弱,楚卒頓時一臉猙獰的笑起來,拔出利劍,想著秦卒該死,今日定要殺個痛快。 起身時,楚卒正準備去殺其他秦卒,突然就看到前方秦軍之中,涌來一個個魁梧壯碩的身影。 一息后,當徹底看清身影后,望著一個個全身甲胄,滿是魁梧的秦卒裝扮,楚卒瞬間愣在原地。 鐵甲! 這幾乎是楚卒腦海里本能便浮現出來的稱謂,后退一步,然而看著四周混亂的戰場,當看著一旁其他兩個楚卒也一臉錯愕的模樣,這個楚卒也清楚退伍可退。 想到這里。 楚卒與另外兩人對視一眼,紛紛點頭,隨后面目猙獰的看著那些鐵甲,輕輕上下擺了擺手中滿是鮮血的利劍,怒喝一聲,三人瞬間朝著那些鐵甲秦卒殺去。 全身都是鐵甲的魁梧秦卒,一步步拿著利劍來到戰場,當看到殺來的楚卒時,幾乎所有鐵甲秦卒都沒有閃避。 鐵甲營的將士,也是鐵甲力士,因為手持利劍的緣故,故而在另一邊手上,嚴實的防御最為厚重。 幾乎就是抬起胳膊,便活生生的硬擋下楚卒拿著利劍劈砍,隨后反手一劍刺去。 三個楚卒中,兩人瞬間便死在兩個鐵甲將士的劍下,唯一躲閃及時的楚卒,便是方才反手持劍殺死秦卒的人。 躲閃鐵甲秦卒的捅刺后,楚卒看著另外兩個人的尸體,背后滿是冷意,看著一個個鐵甲秦卒殺來,楚卒再次把心一橫,拿著利劍,朝著鐵甲營其他位置砍去,他就不相信,殺不死眼前這些鐵甲秦卒。 然而隨著一次、兩次的嘗試,在進攻無果后,楚卒不斷后退,哪怕這個楚卒的身手再好,不斷有其他楚卒死在這些鐵甲秦卒的劍下,這個楚卒依舊活著,但最后,隨著一個不注意,被尸體絆倒在地上。 楚卒方才抬起頭,剎那間,一個鐵甲楚卒已經來到跟前,抬起秦劍就是全力一劈,楚卒拿劍格擋,然而巨大的力道下,瞬間劍刃就入肩膀,第二劍、第三劍…… 方才這個殺死不少秦卒,還一臉猙獰,目光得意的楚卒,便活生生的看破頭顱,源源不斷的鮮血從臉頰上流落,每每隨著鐵甲秦卒的劍刃砍下,都會伴隨著血跡濺到一旁干燥的泥土上。 楚卒最終也倒在地上,成為一具尸體,并且往四周砍去,無數秦軍士卒、楚軍士卒的尸體,遍布整個戰場,在無數拼殺的兩軍士卒腳步旁,一動不動。 “殺?。?!” “殺??!” 鐵甲營的出現,毫無疑問讓戰場上秦軍的士氣,再次高漲起來,看著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鐵甲士卒,秦卒紛紛朝著楚軍殺去。 楚軍見狀,紛紛都想阻止,一起用長戈、利劍難以砍傷,那便想辦法放倒。 在很多楚卒被砍傷乃至被殺的情況下,不少楚卒沖上前,的確靠近了鐵甲秦卒,然而與想象之中的不同,楚卒所有念頭,似乎鐵甲秦卒都有防備,不說被側撞后退的楚卒,很多楚卒飛速抱到鐵甲士卒的身上,突然發現放不倒。 “??!” 一個個楚卒紛紛死在鐵甲秦卒的劍下,其他秦卒也紛紛上前為鐵甲將士解圍。 不管是在秦國白衍的鐵甲營,還是昔日在魏國的魏武卒,能被選上的人,幾乎都會被冠上一個稱謂,力士! 在鐵甲營早有防范,甚至還有其他秦卒的幫助下,楚卒對付鐵甲營,幾乎束手無策,就是死傷很多楚卒,最終也不過讓鐵甲秦卒受傷,行動不便,就是偶爾能殺死鐵甲士卒,也是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下,方才做到。 而當看著這樣的鐵甲秦卒,秦軍至少有數百人,楚軍所有人都有些絕望。 遠處,在擁有無數楚軍精銳保護下的項燕,以及其他楚國將軍,自然也都看到這一幕,然而即使是他們這些楚國將軍,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對秦軍的鐵甲,依舊是束手無策。 站在戰車上。 年老的項燕,當望著秦軍中,出現鐵甲士卒時,項燕眼中滿是憤恨、不甘。 作為楚軍的主將,項燕何嘗不知道,一副鐵甲,一個鐵甲力士出現在戰場上,影響到底有多大,而數量多起來,毫不夸張的說,能夠影響整個戰場的勝負。 從年少之時,項燕便想著能有朝一日,麾下的楚國大軍中,也有能一支初具規模,并且全都是穿戴鐵甲的楚國士卒。 可即便到如今,項燕這個愿望,都并未實現。 楚國先丟宛城,這個以鐵礦聲譽天下,不弱邯鄲冶鐵山的重地,而后就是楚國偶有盛產少許鐵礦的地方,也都在各個大族手里,但凡向楚王提及鐵甲,但凡觸及那些士族的一絲利益,那些士族的族人,便動用關系、人脈,勢要不死不休。 最后連楚王都覺得,鐵甲耗損巨大,不了了之。 楚國疆域千里,兵甲百萬,曾經疆域一度超過晉國,可晉分三家之后,連魏國都有魏武卒,唯有楚國,僅有吳起之時,曾有念想,而隨著吳起之死,再也無人提及。 “楚亡,絕非一時之失!絕非一戰之??!” 項燕滿是復雜的嘆息道。 直到此時,當看到白衍能調動出數百鐵甲力士,項燕似乎再次明悟過來,楚國的滅亡,其根,在何處。 昌平君早已在暗地里與楚國合謀,而在叛秦前,昌平君作為秦國右丞相,主政秦國朝事,昌文君身為秦國將軍,統領秦軍,這二人都從未提及過,嬴政暗地里籌備鐵甲力士,那僅有一個可能。 白衍在趙國滅亡后,便一直在暗地里籌備,并且這件事情,一直隱瞞,為的,便是攻打楚國,出其不意。 眼下,距離趙國亡國,不過四年! 想到這里,項燕目光望著那些在戰場上,不斷砍殺楚軍精銳的秦軍鐵甲伍卒。 秦孝公擁商鞅、秦惠文王擁張儀,秦武王擁甘茂,秦昭襄王擁魏冉、范雎、白起、如今秦王嬴政,有尉繚、姚賈、王翦、白衍…… 一個個秦王都坐擁社稷之臣,一代代秦王麾下,都乃大才名將。 “天意在秦?” 恍然間,項燕看著四周的戰場,老臉上的雙眼,微微露出一抹疑惑,一絲猜疑。 秦國代代君王,皆有社稷大臣,君王之間,強國以拓土,一代代皆是如此,這不禁讓項燕浮現昔日那些傳言,那些隨著九州鼎一起出現的傳言。 戰場上。